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这句古话虽有些片面,却也道出了名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这两天,家住柯岩街道越都名府小区的杨老先生打来电话,诉说两代人为宝宝取名引发的矛盾。“孙子就要满月了,必须去办出生证明了,名字却迟迟定不下来,为这事甚至引发了家庭矛盾。”
其实,早在孩子出生前,全家就开始为取名做准备了:翻族谱,看古籍,花了不少心思。“取名字不仅要重视音韵与内涵,也要看族谱的排序。”杨老先生的家族观念很强,按照族谱上的字序,孩子应该是“芳”字辈的,女孩叫“芳慧”,男孩叫“芳晖”。可儿子、儿媳对此不乐意,他们认为这个名字太“土”了,小夫妻俩给孩子取名“慕凡”。小杨觉得“慕凡”的名字不落俗套,有个性,不一定非得根据族谱来。对此,杨老先生则有自己的坚持,认为按族谱给孩子取名字是传统,“何况是三代单传的孙子”。双方沟通几次后,名字依然没能定下来。
章伟今年27岁,前段时间喜得爱子,为给孩子取个朗朗上口又意喻美好且比较独特的名字,他和老婆冥思苦想了两天两夜,写了满满三页纸、60多个备选名字。一家人商量了几天,仍然拿不定主意选哪个。“名字不但要意喻美好、有文化内涵、不生僻、朗朗上口,还必须考虑到谐音不容易有歧义。”章伟说,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个性、不容易重名等等。如此多的要素似乎使现在许多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纠结不已。
生僻字个性名,越来越多
柯桥多家幼儿园、小学发现,孩子们的名字中生僻字越来越多,有的追求个性,有的体现雅致。“我们班有40多名学生,至少有七八个学生的名字,在第一次念之前我得查字典。”某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葛老师说,每年新生报到,她都能在学生名册中发现生僻字,以至于她都得带着字典去点名。“现在开学点名,看到一些名字我真是不敢读,生怕读错。”葛老师说,她就曾因为点名闹出过笑话,“有一次我点了一位叫‘刘羽中’学生的名字,结果半天没人回应,后来一个男生轻声说道‘葛老师,我叫刘翀(音同‘冲’)’,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竟然把这个生僻字念成两个字了。”
说起给孩子取名,大多数家长表示,早已不在农村老家续族谱了,大多是翻翻字典和古籍。“我们这代人就没有按辈分取名,孩子就更不知道是什么辈分了,原来老辈们讲究这些,现在年轻人都不在乎了。”家长傅女士说。而家长孟先生则认为,一个名字伴随孩子一生,不能随意。“像我儿子名字里有个‘祚’,是福的意思,虽然不是很常用的字,但代表了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祝福。”
其实,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大可不必为名字累加上如此多的价值与含义,并由此引发纠结和焦虑。名字不论是古典风格还是文艺范,不论是有个性还是有深意,都不能代表你是怎样一个人。不要指望一个名字会给孩子带来似锦前途,更不要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独特个性。
葛老师有时候会惊讶地发现,一些毕业生回来看望老师的时候不仅人长高了,而且名字也跟着改了。葛老师说,不少孩子其实在小学的时候就想换名字,但因为改名字后同学和老师可能无法适应,所以选择在上中学时立即改名。“姓名无非是一个人的符号,没有必要刻意地使用生僻字或者取怪异名字。”葛老师认为,为孩子取名字虽寄托了家长的祝愿,但也不用太追求新奇特,特别是注意不必太拗口、字太偏。
朱月坡,朱肚皮
现在的老师识字也不多,别说生僻字,就连我的名字3个字,还能读出来3个版本!往往读对2个,错一个,每个字挨个错过去!最巧的是读错的字,每个都能读成一样!
自以为取得很有水平,却不知道将来会给孩子带来多少的不方便
现在有不少酸户头、专门取怪癖的名字、自以为很有文化的样子。。当然这是人家的自由、别人无权干涉。。
就算从迷信角度去考虑,在想想历史上的名人,或是现在有大成就的, 有几个取生僻字的
虽然是自由,但是现在是一个互通的社会。比如你去医院看病,人家要输入你的信息吧 这个时候是不是就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了呢 而这些也肯定会最终影响到当事人 以前不是有个新闻 一个人考上大学,但是她的名字里有个字非常生僻,人家大学连通知书都打印不出来给她,最后弄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后来这个人随身带个U盘,里面就放着这个字
有些老师学识本来就不高,别说人生僻字了,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印象最深的是我小学语文老师她还是班主任有次讲到苏轼的文章的时候竟然讲苏轼是苏东坡的儿子,还振振有词吹了一节课牛逼
前十年取日本名字的很多
生僻字最好不要用
取个能易记的就好
慕凡真是杀马特
那时候我的老师很多都是以前干其他工作的。。。
取名应该越简单越好
名字读不对,不一定是这人的名字太生僻,很大的可能是老师文化素质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