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支付宝们只是不能躺着赚钱而已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下发《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将彻底结束支付机构躺着赚利息的好日子,彻底切断了银行和支付机构利益链,也是“断直连”的一个重要手段。
由此,属于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那么,除此以外,备付金100%集中交存规定对支付机构的影响有多大?
备付金,即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资金,这部分资金属于支付机构的客户,不属于支付机构自有财产。
随着我国支付行业发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规模迅速膨胀。央行数据显示,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余额近3年增加了近3倍,从2013年的1226亿元迅速上升。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机构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而易观支付行业分析师王蓬博估算到,截至今年年中,这个规模可能已经接近万亿。
然而,如此规模的备付金却被机构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备付金账户13个,最多的甚至达到70个,这埋下了一系列风险隐患。更有一些支付机构打起了“小算盘”,动用备付金购买理财产品或进行其他高风险投资。
事实上,自2017年以来,央行探索建立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从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目前也是50%,只是仍然存管在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如上操作,商业银行和支付机构仍然存在利益关系。今年5月,央行召集支付宝、财付通等26家支付机构参加会议,研究接管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先做试点。会议材料显示:“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将根据试点情况适时调整试点机构范围,条件成熟后推广至全部支付机构。”
而这次并未如外界预期,先在26家支付机构试点,而是直接推广至全部支付机构。
具体来说,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央行称,为满足支付机构特定业务需求,支付机构可以在备付金银行持有相关业务专用账户,包括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预付卡备付金账户和外汇备付金账户。
除上述账户外,支付机构应于2019年1月14日前注销在商业银行的其余备付金账户。支付机构应根据与银联或网联的业务对接情况,在这个时间点前在法人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并于开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原委托备付金存管银行开立的“备付金交存专户”销户。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账户”的资金划转应当通过银联或网联办理。
那么,备付金100%集中交存,支付机构很“受伤”吗?“其实支付行业对于100%交存备付金早已有心理预期,对支付机构的影响并不大。”王蓬博表示,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大型支付机构,早已有盈利渠道,影响不大。而作为央行进行“断直连”的配套措施之一,对于中小型支付机构而言,实则是利好的消息。
王蓬博介绍,备付金相当于银行存款,而拥有大量备付金的大型第三方机构就有了与银行直连的议价能力。而接入网联后,由网联统一与银行接入,也就是说,无论第三方支付机构规模大小,都将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连连支付ceo潘国栋也表示,“断直连”后支付机构的金融渠道能力确实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行业支付渠道的基础设施将形成统一化和标准化,这对于一些金融渠道能力较为薄弱的支付公司来说反而是机遇,可以快速实现金融通道的完备性。
此外,王蓬博表示,无论是“断直连”还是集中交存客户备付金,都是支付机构后台的事情,在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并不会有与原来不同的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