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佛塔,是金华最重要的历史地标之一,是金华人心中无法磨灭的文化烙印。今年是金华万佛塔地宫文物出土60周年。
4月18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越地佛韵——金华万佛塔地宫文物出土60周年暨两浙佛教文化艺术特展”在金华市博物馆开展。
展览由浙江省文物局、金华市文物局主办,浙江省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承办,共展出全省183件佛教文物,其中有87件是万佛塔出土的珍贵文物,系统展示三国至明清时期的金佛造像、铜镜、石刻等精美文物。 展览将到7月下旬结束,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五代鎏金观音铜造像,俗称水月观音
“水月观音”时隔60年后终于“回家”
本次展览一个重器,是从国家博物馆复制的国家一级文物——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这个俗称“水月观音”的国宝,时隔60年后终于“回家”。
1957年1月1日,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在万佛塔地宫中发掘出土文物183件,轰动全国。由于当时金华不具备保存文物的条件,所有出土文物由浙江省博物馆保管。1959年,“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作为其中最精美的一件文物从浙江省博物馆调入国家博物馆。
2014年8月30日,万佛塔重建工程启动,金华市文物局全程参与了宝塔的方案设计过程,看着塔顶金光闪耀,水月观音能否回乡,还金华百姓一个心愿,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16年文化遗产日期间,金华市文物局正式启动了水月观音复制计划。
经过数个月的沟通与努力,10月9日,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国家博物馆为金华市博物馆复制唯一一件鎏金铜观音造像用于展览。今年3月23日,这尊唯一的“五代鎏金铜观音造像”复制品带着国家文物局核发的“身份证”抵达金华,正式在“越地佛韵”展览中露面。
记者了解到,展览结束后,“水月观音”将在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的地宫复原场景中长期展出,填补万佛塔展区的陈列空白。
集中展出87件万佛塔精品文物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在博物馆一楼展厅看到,展出文物分为佛事初兴、万佛神韵、佛国吴越、佛影流觞四个部分。展览以万佛塔出土文物为主,通过文物和图片、文字结合的形式,展现吴越之地“东南佛国”的深厚佛教文化底蕴。
其中,“佛事初兴”部分讲述了从三国佛教最初在越地流行,经历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渐融入华夏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五代时期盛极一时,以及元代之后佛教不断世俗化、宗教文化不断融合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鲜活的浙江地区佛教历史文化史。
在“万佛神韵”部分,则集中展出了87件万佛塔精品文物,充分反映了万佛塔出土文物在研究浙江古代佛教遗存和吴越国时期佛教文化上的极其重要地位。
金华市博物馆副馆长徐进介绍,此次展览展出的183件文物中,除了万佛塔出土文物外,其他文物来自省内24家文博单位。他们将不少展厅内的精品、镇馆之宝都借调至金华,如省博物馆藏的万佛塔出土南朝大势至菩萨像、雷峰塔地宫出土的银阿育王塔、存世唯一图文兼备的《佛说阿弥陀经》写本。省考古所藏长兴云峰宋墓出土青白瓷佛坐像、桐庐博物馆藏江南地区年代最早的舍利石函、首次展出的桐乡博物馆藏明清水陆画等。
首次启用“云讲解”,实现轻松看展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在逛博物馆时还发现一个很实用的新玩意。
“本次特展,我们首次启用了云讲解员,来陪大家逛博物馆。” 金华市博物馆副馆长徐进介绍说,以前大家看展,需要借助讲解员来了解更多信息。现在只要你带上手机走进博物馆,微信平台上的“讲解员”就会为你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你们仔细看,会发现许多展品前面摆放着一个号码牌子。”徐进说,只要关注金华市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在回复框里输入文物下方的小数字标志牌,就可以拥有免费“手机讲解员”。有语音,有文物高清细节图片,不用讲解员,也能轻松看展览。
现场不少观众当场试用后都表示,“确实很方便,一个人参观也不怕没讲解了。”
那些喜欢一个人慢慢参观的,就可以让“手机解说员”陪伴你了。
复制的值得啥炫耀?
万佛塔什么时候建成,好期待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强烈要求地方文物回归地方,国家博物馆这么多文物了还要送上去,将来打起仗来一锅端走,地方文物属于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