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赚钱,回老家买房,你也是这样吗?

房价疯了似地涨,虽然去年严调控下的楼市好像止住了升势,然而房贷利率的升高却并未减轻刚需购房的压力,大城市的房子买不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回乡置业。在大城市挣钱,回老家买房就靠谱吗?
近日发布的《2017-2018 返乡置业报告》里,59%的受访人群有返乡置业的意愿。但这近 6 成的人回乡置业,并不是回到村子、乡里买房子,而是在离乡不远的镇上、县城及市里买房。
事实上,“回乡置业”是伴随改革开放、在外打工等一系列宏观话题而产生的现象。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份习俗,还附加了“买房”这个高频选项?
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随着三四线城市房价的暴涨,买不起一二线房子的年轻人害怕再次错过上车的机会。
买不起一二线的房子,老家县城的房子也开始疯涨了,但相比一二线城市动辄好几万一平的房价,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依然显得友好太多,于是,老家的房价就这样突然暴涨了。
既然是想在老家买房,那又为什么要往城市里跑?
因为能赚到农村所稀缺的东西,那就是钱。
在农村,你有菜有粮有猪有什么用?家家户户都有这些,辛苦一年,几毛钱的收购价格让人寒心。要说自给自足那倒可以,但要想养家绝对是万万不够的,穿衣、吃饭、生活家电,孩子读书,哪样不是用钱的主儿。
钱挣得少,大家自然爱往外跑。即使再累,收入也比种一年地的收成要来的多,比如餐厅服务员、送外卖、快递员等等。这种学历要求不高,能挣钱的工作对于从农村来的务工人员来说,就已经是极好的工作了。
比如春节期间,万家团圆的时候,大城市的物流还在继续,为了留住人,物流公司都开出了高薪和福利:
北京中通华奥快递服务有限公司发出“5千元到1万元急聘快递员”的招聘启事,送件按区域计件提成,取件按价格给提成6%至7%等。工资水平在4300元至15000元左右,旺季可达15000元以上”。
除了高薪,也有快递招聘信息打出“公司免费提供员工宿舍,明窗,有厨房,可做饭,独立卫生间可洗澡”。
如果说快递员很辛苦,风吹日晒跑上跑下,那农村种地岂不是更辛苦。风吹日晒不说,忙季一到更是超大的体力劳动,就这辛苦忙活一年,还不如送快递的一个月收入高
。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也纷纷跑去餐馆做服务员,很明显:在城里端盘子都比在农村种地强?
近年来,提倡城市反哺农村,靠政策倾斜鼓励农民种地,给补贴,但即使这样,似乎也挡不住大家用脚投票——奔向城市。
前段时间过春节,同事小张趁节日优惠,下手了早些盯上的楼盘,终于在老家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楼房,宽敞的大三居虽然只交了首付,但用不了一两年,也就能还完贷款了,家里人都替他开心的不得了。
“返乡置业潮”似乎已经成为房企的“抢收窗口期”。从春节期间的网签数据来看,一、二线城市的网签数据基本暂停,长假期间,全国楼市依然以三、四线城市为主。
也就是说大部分去看房的人都在一二线城市打拼,拿着相对高的薪资,然后回老家买房子。
“赚一、二线城市的钱,买三、四线城市的房”已成为在外打拼人士的投资选择。
根据安居客《2017-2018返乡置业报告》,“近六成人有回家乡买房的意愿”。一线城市的房价动辄数万元一平,很多“漂一族”在大城市根本买不起房,所以返乡置业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
回老家买房,不外乎图上几种原因,为了让家人住的好一点;为了以后回家工作能体面轻松点。
无论大城市里是否更多资源,是否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城市里的小清新们也一定要记得家乡的“绿水青山”,记得祖祖辈辈居住在那里的家人们,还是默默等你回家。
在求发展、建立新生活的道路上,村里少了“翠花、铁柱、”,城市里多了一群辛勤工作的人们,他们用双手创造财富,并将挣到的工资带回农家。
如果有一天,你在办公室,收到一份外卖或快递时,尽管久等了,还是希望可以道一声“谢谢”,出门在外,冷暖自知,既为人子女,又为人父母,将心比心。
如果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人们既可以享受家乡的“悠然自得”,又不用承担城市的工作高压,可以尝试来云钱袋,历史年化6%~13%收益也足以让你在家乡过上“富裕”的生活。
外面容不下肉身,可故乡又收留不了灵魂,我们只能努力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