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耕种什么?家门口的东西也能致富!

每到春耕备耕时节,农民们都面临一个重要的选择:今年种什么?尤其是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只种粮食,也琢磨起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来。本文举一个家门口致富的例子。
趁着天气好,有利于烘干,这几天河北省安国市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刘立焕忙着收地里的栝(guā)楼——一种中药材。
最初她尝试过种植黑花生,但销量不好,配套设施也跟不上。后来她逐渐调整了思路,因为安国市有“千年药都”之称,当地有众多中药材饮片生产企业、大型药材交易市场,近几年又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产业,这才决定从家门口找突破。
一、继承传统
安国的中药材种植起源于北宋,在明清时期盛极一时。如今,这里适宜种植的品种仍然有200多个,常年实际种植的品种在30个左右。
种植药材也是安国农民的强项。举例来说,一般种植栝楼需要搭架子,但成本必然提高,而安国农民将栝楼和小麦套种,利用小麦收获后的秆为栝楼提供支撑,节约成本还增加收益。
防风的种植也大有文章,与其他地方直接籽播不同,安国农民都是把防风苗整颗横着种下去,不仅省时省力,根系也更粗,生长更快。
二、现代化种植
除了继承传统,当地也在大力推进现代化的高标准种植,推进农户跟企业合作,进行订单种植,并通过市场检查、打假执法等工作,形成“市场调节+政府管理+企业保护”的格局。不仅省事,一亩地还能多赚四五百元。
三、“烘干问题”的隐忧
产业发展这么好,不过其中也有隐忧:中药材对于烘干的要求十分苛刻,尤其是加工成中药饮片。一旦延误了烘干时机,品质和药效都会降低不少。如果烘干问题解决了,刘立焕的合作社还能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