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40年的发展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很多人买不起房

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楼市:这次真的不一样”于4月11日下午在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东屿宴会大厅举行,关于楼市走势、调控等成为论坛关注的焦点。
在谈到中国楼市跟以往不一样的主题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表示,长效机制是根据形式的发展做出的调整,这次不一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首先城市化的阶段不一样,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把中国经济搞得非常协调。这时候城镇化率只有40%多,全中国有1600万人进城,那个时候建多少房子都有人要,都卖得出去。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率快60%,快60%意味着每个人平均有40平方米的房子。而德国、日本、法国这些国家人均住房面积也就30-40平方米。中国宏观上已经不缺房了,意味着这个时候如果放任让房地产来支撑经济的发展,这个是不合时宜的,这个阶段已经过了,城镇化发展的阶段不一样。
现在不是房地产高歌猛进的时候,也不是说建多少房子都能卖出去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到了转折点了。这一点必须要明白,形势不一样了。
第二点,40年前房子都是官方建的,那个时候人均只有7平方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场放开,让市场各个主体参与进来。市场参与后,住房面积从人均7平方米增长到40平方米。但是问题出来了,房子了满足居住需求,同时又是资产的主要载体,这就出现了社会的不公平。经过40年的发展,住房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公平问题,需要官方解决。
从官方包办到市场包办再到官方跟市场两只手都做,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在意味着官方这个手在未来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从这个点来看又不一样了。
最后,过去不管多少人炒房,金融比较优质,衍生产品也不完善。整个金融市场杠杆率很低,出不来风险来。现在房地产泡沫是唯一的可以促发金融风险,美国就是前车之鉴,房地产不弄好,金融危机就会有。房地产市场如果处理不好,继续炒房的话,那金融危机就来了。应该把房地产市场跟消解金融危机同步进行考虑,形势已经变了,所以我们的调控也应该跟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