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老师
看着语文老师收贺卡有些“嫉妒”
9月10日教师节,在西湖区一所小学教体育的陈老师心情有些复杂。“今天没有收到一条学生和家长发来的祝福短信,看到隔壁语文和数学教研组老师的办公桌上都是学生制作的贺卡和其他手工作品,我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在办公室待了。”陈老师说,他倒不是在乎学生们送的那些礼物,但没有感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心意,多少有些失落。
“语数英老师的教师节过得红红火火,我都有些‘嫉妒’他们了。”陈老师说,尽管体育老师不用批改作业,但每周的工作量并不少。他每周要上14节课,而且要陪着孩子们一起运动,两节课下来也挺累的。陈老师笑称,希望在明年的教师节可以收到学生的小卡片。
方老师是南昌一所小学的音乐老师,昨天下午她有两节音乐课,但两节课结束后,也没有学生给她送祝福。“孩子们一大早就把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主科’老师了,等到下午的时候也没有了教师节的氛围。”方老师说。
不过,方老师认为,孩子们没有给某位老师送祝福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喜欢这位老师。“由于‘主科’老师主要抓学习,与孩子接触得多些,在这方面‘副科’老师应该调整好心态。”方老师说。
了解到,尽管很多学校和老师均反对家长给老师送礼品,但不少家长仍想方设法在教师节感谢老师,而在送礼的目标上则排除了“副科”老师。
南昌市民张先生的儿子在新建县的一所小学读四年级,9月10日上午,张先生与妻子经过前期多次“研讨”后,给儿子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各送了一盒茶叶。不过,10日下午,儿子放学后又把三盒茶叶背回来了。“三位老师都没有收。”张先生坦言,给老师送点小礼品主要还是希望儿子能得到老师的一些“特殊照顾”。
当被问起有没有向音体美老师发祝福短信时,张先生表示:“我都不认识儿子的音体美老师,他们的手机号码也没有,怎么送祝福啊?”不少家长有类似说法。
与张先生一样,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家长给教师送礼物,都有一些功利性的目的,不如孩子们的想法单纯。
这个主导者并不是孩子 我觉得应该是家长
家长还是要放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