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推出“坦白说”的背后……

近两天qq新功能的坦白说开始席卷朋友圈,一个醒目的小窗就这样明晃晃出现在qq对话列表“有人对你说:……”
于是在
一轮轮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中,很多潜水的老同学冒出来了,并会向自己喜欢的男神女神发出自己匿名的心声。但在这种情况下,匿名的消息只是针对于用户与用户之间,在腾讯的服务器上,这些东西都在。
当然,如果仅靠这一点,赚取一点流量以及活跃度,让用户下载量以及用户活跃度都在处于下降趋势的qq焕发新生故事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那么腾讯为什么还要推出坦白说呢?仅仅是因为新鲜感吗?
坦白说中一句话的描述其实更像是一个个标签,在匿名情况下的聊天,用户所发出来的消息更加不可控,这样的数据似乎更有收集的价值。因此qq官方也更愿意在短期收集到大量用户数据,并对用户的个人喜好和行为作出更加精准的判断,并推送出用户喜爱的产品。
当然,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就像我们常识所认识的,微信中大多数成年用户,而qq端用户年纪相对较小,但是其中仍然混杂着成年用户。qq此举甚至很容易招到成年用户厌烦并将其卸载,而适时的,qq端也推出了注销功能。这样一来,qq坦白说似乎将要做更加垂直于年纪更小的用户群。
qq这款应用程序本身就完美利用了年轻一代热切关注身边的人对自己看法的这种不成熟的心态。而现在推出的坦白说似乎更能够情愿让用户对于让别人发表对自己的看法获取到更加全面的认知。尤其当一个匿名者对他贴上标签时,年轻人是更愿意去关注以及回应的。对于腾讯来说,从用户端去获取更加隐私的信息要比流量和数据更有价值。但这种做法,似乎极为可耻。
对于用户而言,其中大部分其实是不喜欢贴标签的方式,但另外一方面却对匿名者十分好奇。满足好奇心的用户则基本上认为并没什么好玩,于是将其卸载,这也正中腾讯下怀。但更多的青少年用户,尤其是学生群体还是更愿意在匿名情况下跟周围的人保持互动,贴标签等等。
当然了,我们所有人都在网络中裸泳,早已经没有了任何一块遮羞布。在笔者看来,腾讯的这一波操作,就是在变相的搜集那些青少年群体用户的数据。毕竟设置取消的那个按钮一如既往的被大多数人忽略掉了。
这波操作让笔者想起仍然深陷数据泄露丑闻的facebook,以及买方剑桥分析。在2017年3月在德国举办的网络营销牛人大会上,剑桥分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尼克斯在演讲中表示:我们通过数据研究发现数量相当可观的投票者是可以被说服去支持特朗普的。我们会分析出你们易于接受的信息形式,例如表达形式、话题、内容、语气……你倾向于如何接收以及如何消化信息,甚至包括要改变你的想法我们需要接触你多少次,我们还有专人负责创意开发。
而剑桥分析公司前员工韦利表示:“他们制作内容,然后发给目标用户团队之后就是将内容强塞进网络,只要我们认为这个目标用户可能会接受这些信息,我们就会在网络上创建相关内容让用户发现,潜移默化中用户就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和你站在广场上向大众传播思想不同,这个方法就像是你在每个用户耳边念叨你的想法,甚至每个用户耳边听到的内容都不一样。”
但是对于我们使用qq服务的用户而言,我们从头到尾都可能不会发现自己的数据被泄露了。那些使用过坦白说功能的用户一边不停地在别人身上贴标签,而与此同时别人也在不停给你贴标签。关键是,你还一无所知,只是觉得新鲜。无止境消耗时间的同时将自己的信息数据泄露出去了,却任何收获都没有得到。
但是话又说回来,qq新推出的这个功能对于隐私的侵犯程度到什么程度了?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腾讯在这个节骨眼上的做法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尽管现在腾讯收集到的信息可能并不完全精准,但是此番用户规模化去收集标签信息的做法则很容易让一些其他小团队纷纷效仿,当坦白说功能对于用户不再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之后,腾讯还会出什么招……温水煮青蛙,所有的qq用户,甚至腾讯的用户都会被收割的
,用户即使后悔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李彦宏前几天和ibm总裁罗睿兰的对话中提到的中国网民更愿意用隐私换取便利和效率的话音犹在耳,但是大多数人却依然不重视。毕竟仍然有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数据信息看的非常低廉,却会对保护隐私的某些用户讽刺一番。虽然每个人的隐私价值不一样,但是我们千万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毕竟马化腾,马云和李彦宏肯定是在乎自己数据价值的。
但在这个数据已经变得越来越值钱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我们的数据不受我们控制的被买卖双方交易的时候,当我们浏览的网页信息比我们更料及自己的时候,我们难道不会害怕吗?虽然腾讯口口声声说不会看用户数据,但保护数据毕竟也不只是个人的事情,相关的法规政策都还很落后。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卸载qq吗?
作者:朱逻记|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