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师爷就一定是绍兴人吗?师爷还有这样的故事!


绍兴自古出师爷,不是绍兴人的师爷也称绍兴师爷,这个你知道吗?而为什么会有师爷这个词?师爷如何发展来的?下面给你科普!
师爷,是明清时代地方官聘请的帮助自己处理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师爷靠自己具有各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才能辅佐主官。
“绍兴师爷”除了指绍兴籍师爷以外,又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相当于现在的顾问或者是律师。
师爷是怎么起来的:嘉靖年间被誉为“明代第一才人”的徐渭,即为典型的绍兴师爷。
绍兴师爷在清朝初年,才真正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性极强的群体,所谓“无绍不成衙”即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反映。
绍兴师爷在清朝政治舞台上的发展,大致有两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雍正、乾隆时期:这一时期,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平定边疆叛乱、安定社会的大局出发,需要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政事。而绍兴师爷也乘当政者急需大量人才之机,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纷纷投身官府之中。
邬思道为这一时期师爷的代表人物,他以自己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官场经验,不仅赢得幕主田文镜的宠幸,且为雍正帝所看重,从而成为绍兴师爷公认的祖师爷。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的几十年间。中外通商,西方文化东渐,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这就为绍兴师爷的进一步壮大提 供新的机遇。
尤其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实权派,为扩充自身势力,网罗谋士,如此,便为绍兴师爷投入封疆大吏帐下,创造了又一个机会,从而绍兴师爷的发展出现第二次高潮。
清末,绍兴师爷逐渐衰微以至没落。
慈禧为首的清朝政府也高唱“变法”,推行“新政”,陆续颁布并实行一些“改革”措施。迫使大量绍兴师爷离开官场另谋出路,他们的活动和影响因之弱化。
宣统三年,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堂达5万多所,有学生100多万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仅留日学生达8000多人。国内新式学堂培养的学生以及各地留洋学生,构成了一个新的知识群体。从而极大地削弱了绍兴师爷在清朝政坛的地位和作用。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绍兴师爷?
一是文风炽盛,人才辈出。
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使绍兴实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腾飞。晋室南迁,士人平民纷纷相随,绍兴因以文人墨士较多,出现了“今之会稽,昔之关中”的繁荣景象。
隋唐时期,越窑越纸名闻天下,丝绸茶叶异军突起,文人墨客纷至沓来。
绍兴师爷正是在这种炽盛文风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
二是人地矛盾,生活艰辛。
绍兴历史上堪称“鱼米之乡”,但由于“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期间中原汉民的三次大南迁,人口不断增加,大大地加重了绍兴耕地的承受负担。
穷则思变,在这样一种困难的情况下,人们为了生计,便将视野转向了耕种之外,动起了扬己之长、外出谋生、为人作幕等脑筋。
三是科举难就,功名诱人。
众多的人中进士、举人,刺激了更多的人们去苦读书;不少中进士、举人者不得不做“后备干部”,先为人作幕,再等待机遇;更有大量的读书人因过不了科举这座“独木桥”,而另辟其他的求生求名之道。
四是亲缘认同,形成“声气”。
绍兴人讲求包括乡缘、血缘、师缘在内的亲缘关系。乡缘除了老乡之间的互相提携推荐之外,很重要的,是还有遍布各地的绍兴会馆。
这些会馆不少具有“准师爷之乡”的性质,有的还举办专门培养师爷的幕学训练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儿女联姻等血缘关系,自然是师爷群体中最重要、最亲密、最有用的一种亲缘关系了。这种“彼此各通声气,招呼便利”的亲缘关系,是绍兴师爷群体形成、兴起、发展的重要原因。
五是时势需要,应运而生。
满族在准备入关、入主中原、统一国家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依靠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清朝实行“科举为利禄之途”,科举制和文字狱,致使整个社会思想保守,只能依靠那些没有死读书、了解社情多、处事能力强的师爷;西方文化的东渐、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矛盾的加深,使得清朝政局长期处于动荡不安当中,为了应付这种复杂局面,客观上促使各级官吏招揽更多的人才,为己所用。

凡是有谋略又奸诈的人统称师爷,师爷前面冠以地名,那么绍兴居多。

应该说绍兴人普遍脑子比较灵光吧。

绍兴人才辈出

咱们绍兴的师爷蛮有名的,可是我并不是很喜欢师爷,感觉要是和师爷当朋友会被算计死。

贬义词?

师爷虽然替官府办事,但是不是官吏,也没有品,而且没有朝廷俸禄。
师爷的薪水是雇请师爷的朝廷官员掏自己的腰包。

反正看过第一届师爷海选后,就觉得绍兴电视台的海选师爷是娱乐老百姓,没有一点对选上新师爷的人员严肃性和尊重性,像第一届的新师爷们上了几次师爷说新闻后,就都没有下文了,都被绍兴电台下岗了吧!

照片安昌古镇拍的吧

师爷都是奸诈之辈

我是安昌人,这老头经常看见。

是的。我是安昌人,这老头经点看见

也就176会发逻辑紊乱的贴,什么绍兴师爷不一定是绍兴人
师爷不一定是绍兴人,但绍兴师爷必须是绍兴人

古代师爷是指有相当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才能,能辅佐官吏处理案宗的幕府文人。师爷说新闻中的师爷无非是一种“搞笑版”吧

绍兴人才辈出

我太外婆的父亲就是当时的绍兴师爷,那个时候家里很有钱,名人书画作品满的。后来开始打仗又乱七八糟一堆改革时期,太姥姥为了养活我外婆他们,就把家里之前的书画都卖了,现在想想都后悔。她现在还会说那个时候的事情给我听。

绍兴师爷是一种总称,并不是实指,但以绍兴人为最

绍兴师爷是统称,并不是一定是绍兴府人士

绍兴师爷可能是余姚人,可能是萧山人,哈哈哈哈
黄酒可能不是绍兴的,绍兴黄酒就必须是绍兴的。

求绍兴师爷电视剧里的那首箫曲

那个老头拍照要钱 碰你的鱼还很凶

余姚、萧山,建国前都是绍兴地区(府)管辖范围,怎么就不是绍兴??

绍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要说都是绍兴师爷,也是对绍兴人的另一种解释

这老头还活着吗,8年没去安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