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高州冼太庙众多,冼太信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高州近年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冼太精神,打造“好心高凉”,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去瞻仰。
周四,茂名在线组织网友到高州实地考察冼夫人文化景点,作为吃瓜群众,终于可以趁机到处溜溜了。这一天,走了曹江、长坡、高城等多地,并参加了与专家的座谈。行程虽紧,走马观花,但也有不少发现: 1、高州有极为丰富的冼太文化资源。全市冼太庙竟然多大300多家,相关文物出土极多,学术研究全面、持续、深入;冼太民间信仰普遍,乡间年例,从年头到岁末,都与冼太纪念和祭祀有关。
2、高州市委市政府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着力打造冼太文化名片,建设好心高凉。从高凉岭、长坡旧城的重新规划重建,冼夫人纪念中学(长坡中学)的命名,乃至冼夫人文化进校园、进市场等诸多活动,都可见高州当局的努力,且已经看到有了一定的效果。若持之以恒,冼太文化必定可以成为高州重要的文化名片。喜见并期待这个变化!
除了感受冼太文化的厚重和政府文化发展的诚意,在走走看看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个人的感悟和思考:
1、关于“冼太文化之争”:在座谈会上,老专家提到电白的冼太夫人故里景区等颇为委屈与愤慨,认为电白等地是无中生有,甚至篡改了史实,窃取了原本属于高州的资源与荣耀。这种陈述与情绪,我在茂名在线话说茂名版块已经领教过不少,相信高州人的普遍共识。我不是做史学研究的,冼太到底是何地人,生活、为政的领地在哪,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我相信,排除立场因素,史学专家也各有不同的见解。但目前的情况是,“无中生有”(网友原话,莫怪哈)的电白,争取到了冼墓“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海南更是将冼夫人文化节(军坡节)搞得轰轰烈烈闻名全国,而冼太文化资源如此丰富、研究如此深入的高州,为何还是这班静悄悄?是自我位置没摆正、自我认识不足,还是行动乏力、措施失当?我的建议是:少一点争执,多一点实干。多向对手学习,多想想电白和海南成功在哪?自己的失策在哪?回避不足、抱怨愤懑,是无能的表现,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2、关于“好心高凉”精神的推广、传播:“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据说是冼太家训,高州市委市政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好心高凉”,并提炼了“对党对国是忠心、为民服务用全心、做人做事凭良心、止于至善进取心”的“好心高凉”精神,当然这是文化建设方面颇为有益的尝试。不过,任何精神的推广,都应该考虑“接地气”的问题,如何让高州各界更自然地接受这种精神呢?我觉得有两点:一、对于精神的阐发,不能过于高大上,以致高不可攀。其实冼太精神很重要一点即为政者勤政爱民,为民者扬善祛恶。过于追求理论的高大性、完备性,生搬硬套,反而让目标离群众越来越远;二、要选择合适的推广和传播媒介。要考虑不同层面的受众的心理需求,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特长。除现代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外,也应结合现有的“好人评选”、“传统文化进校园”乃至商业活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渗透“好心高凉”精神,传递“冼太文化”名片。在长坡参观时,我就很欣赏长坡中学拟更名“冼夫人纪念中学”的做法:发挥广大信士的力量,增强冼太文化的社会影响力,通过校园传递冼太精神正能量。
3、关于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和长远性:“传承冼太精神,打造好心高凉”活动是当前高州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要收获累累硕果必须有长期而持续的努力。希望活动能为高州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所认可和坚持,尤其在人事变动的时候,不因人废政,虎头蛇尾。否则,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昙花一现。
发现与感悟谈完收工,接下来接受各位看官的理性批评!
补充内容 (2017-7-2 08:13):
关于高州提炼的好心高凉精神,所谓忠心是政治需要,不得不提,否则得不到高层的认可,结合史实,不觉得特别确切;至于进取心,虽然重要,却与冼太没什么关系。
补充内容 (2017-7-3 19:51):
发帖目的,不在于引发冼夫人何地何人的正义。事实上,她是哪里人与文化传承有何必然关系呢?
对好心最全最准确的阐述
补充内容 (2017-7-2 09:23):
请搜“I have served three dynasties emperors, only with a good heart”
我就奇怪电白冼太故里旁边条村的村民为什么不姓“冼”
好心:以民为心,以德为心,以善为心。
又一种有意思的提炼,但后两者似乎有点重复了。
高州一位冼姑娘外嫁到电白电城一个村,果条村就要姓冼?
建议你看多下电白的介绍再说人家吧!明显电白电城说冼太是他那里的人外嫁的吧!
德谓修养,行善积德。善:助人为乐讲求完美与恶反义。德与善的关系是杯与水的关系。
好心的理论究竟应该是怎样的?下面的总结应该不太会强牵附会,相当贴题、准确,且更有现代性、普世性(到其他国家也较适用),可以构成“好心学”的理论体系,冼文化作品一定要反映下面这些内容——
问题是好心的基础,需求是好心的目标,福报是好心的宗旨,口碑是好心的标准(比如冼夫人一旦具有好名声,则各方来附),和谐是好心的机制,沟通是好心的技能(沟通五法:乐观、同情、倾听、感受、启发),尊重是好心的立场(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才能得到好的福报,带有合理利己主义特色),服务是好心的行为,创造是好心的灵魂(冼夫人革新俚人社会,使岭南地区出现跨越式发展)。
好心学理论初步架构——
第一章 问题是好心的基础
第二章 需求是好心的目标
第三章 福报是好心的宗旨
第一节 敲开心门的万能钥匙
第二节 回报率无限大的投资
第三节 将你的弱点化为优点
第四节 把你的敌人变成朋友
......
第四章 口碑是好心的标准
第五章 和谐是好心的机制
......
好心学一般来说属于中式生存哲学,是一种实用心学。可能会缺少西式思辨哲学,可中西结合形成现代好心学。或者也算是一种成功学。好心善意更多的是来自于包容、理解和尊重(沟通之法就是包容、理解,没有这三者就无法沟通,没有沟通就无法施放好心),来自于内心深处对人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柔软的爱不会刺伤人,却有极大的力量。
好心学的理论体系构建也可以这样:好心学的基本问题,好心学的重要意义,如何学好好心学,好心学的几大原理,好心学的方法论,好心学的基本原则,好心学的主要程序......
先把中文说清楚,然后再想英文的事吧
这些“老专家”正是进行冼夫人文化虚假编拟、宣传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去看看他们写过的文章有多违心吧!一再被省市专家推翻的东西还一直在念念有词,还说“委屈”,也是“佩服”了。有本事,拿出实际有用的证据吧!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其实,对于冼夫人的历史记载与考古证据,你有心的话,无论在茂名在线过往帖子,还是其他论坛如当年的南方网广东发展论坛等地方都可以了解到相关真相。关于冯冼,我这里还有很多材料,其实不想在这里再发。要不简单点,有必要的话,我就把我此前在在线发过的些许再粘贴到本帖,供之参祥?其实,各地专家关于冼夫人相关方面的研究与考古已经很充分了、资料很多,省市专家也多有论证。如要做有心人,了解相关基本史实并不难。如果无实质证据,继续作意气之争,只会令自己及自己所期望的地方愈发尴尬,因为你只要想真正了解与碰撞,你就会发现某些人所期望的意气“真相”愈发遥远......因为真相就是真相,它依托的基础是史载与实质考古证据,并不是自己“期望”出来的。赞赏你上面说的一句话:少一点争执,多一点实干!但实干一定要实是求事!不应臆造、篡改基本史实,除非真有那么一天,某些'意气'学者找到了非常实质的证据,否则要推翻当前史学界与政府的结论,我看绝无可能。
冼夫人时代的府衙在今阳江。今高州作为冼夫人逝世一百多后迁移过来的高州府驻地,历经一千多年(高州府驻今高州城约400年,驻长坡旧城近700年,但都是冯冼夫妇、冯盎等逝世以后的事),最有条件地继承并传扬、光大了冼夫人文化,但是这不应成为部分意气人士或你上面提到的所谓“老专家”无理取闹的借口。
至于你提到的长坡中学改名,我前两天回过相关帖子,与你有不同看法,粘贴如下:
无意揣测这次活动某种程度上是否在为长坡中学意图申请改名为冼夫人纪念中学的审批造势、“背书”,只是冼夫人故里及当时的冯冼夫妇办公府衙均与今长坡无关,而这次活动发出的校园图文所谓“冼夫人故里长坡中学”之类的标语与说法,让人觉得甚为讽刺: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连冼夫人的最基本史实都不敢面对或篡改,如此为之倡导的冼夫人的“唯用一好心”精神如何体现?如此中学改名意义何在?改名目的何在?岂非误人子弟!!
无非是清水衙门借这个捞一笔经费
干货挺多!认真态度让人钦佩!
我认为长坡中学改名,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若叫‘’冼夫人纪念中学‘’或可以回避许多争拗,至于叫‘’冼太故里长坡中学‘’,可能就真如你所说,涉及基本史实及治学态度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