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逍林“先锋户联”,激活党建“神经末梢”

“我是共产党员”,在慈溪市逍林镇福合院村村民孙秀凤的家门口,贴着这么三块醒目的特别标识牌,上面不仅亮明了她、她丈夫、她女儿的共产党员身份,而且注明了其联户群众的详细名单。“自从挂上这块标识亮明党员身份之后,邻里邻舍有什么难处,都愿意来找我。”孙秀凤说,一方面是村民信任他来找他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我也时不时去联户的村民家里走走看看,身为党员就是要主动为人民服务嘛!”
同住一个村,相识多年却不知道某人是党员。这样的“隐形党员”在基层组织中并不少见。“现在不一样了,党员主动‘亮’身份,我们村民有事不会直接跑到村里找干部,而是先找联户的党员。”与孙秀凤同村的杨乃芬说,她家附近缺少一个垃圾倾倒点,感觉生活不方便,后来网格支部书记孙秀凤知道此事,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在逍林镇,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里都有像孙秀凤这样活跃的党员。亮出党员身份,时时联系群众,主动解决难题。去年5月以来,慈溪市逍林镇根据区域党员分布情况划分网格,建立“镇党委—村党总支—网格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以网格党支部为基础,按照“就近就亲就便”原则和“双向选择”方式,每个党员联系约10户农户。每个网格支部选择1至2名党员户作为先锋户联站,每月至少“碰头”1次。这些党员每月至少对所联系的农户上门互动1次,把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到村;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当前镇的重大任务和村的中心工作。今年以来,逍林镇以“先锋户联”为载体,持续深化“两学一做”。至今,共落实1161名党员与13611户农户的结对关系,基本实现“先锋户联”全覆盖,形成了基层党员“做什么、怎么做、争着做”的工作导向。
标识牌挂上了,联户群众明确了,党员们迈开腿、张开嘴,在村里活跃了起来。联户的党员备有“一卡”“一本”:“一卡”就是即向每位联系农户发放一张“党群联心卡”,上面印有联户党员的名字、联系方式和服务事项,方便群众联系,目前已经累计发放8400多张;“一本”就是联户党员人手一本“走访记录本”,记录本上记录在走访过程中收集来的群众需求和建议。在面对面、点对点的交流中,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我们还有户联微信群以及网格支部每月一次的对账交流会。”逍林镇破山村党总支负责人表示,党员们不仅可以交流经验,而且可以将反映的事情进行细化、分类、流转、督办、反馈。
家门口的路灯坏了,不熟悉去政府部门办事的流程,邻里间闹起不愉快……只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农户的事,就成了联户党员的事。能解决的当场解决,难以解决的逐级反馈给联系网格的镇村干部。不久前,破山村两户村民因房屋改建引发矛盾,第五网格支部书记岑伟江多次劝解无效,赶紧找来周边其他村民。大家一番七舌,话说通了,气也顺了,多年的老邻居握手言和。
能解决的问题被妥善处理,难啃的“硬骨头”,联户党员也丝毫不推脱、不逃避。福合院村第五网格支部党员针对村内道路“韩中弄”狭小不便、坑洼破损等实际,带头拆屋“让地”、带头自发捐款、带头宣传号召,顺利实现了道路的拓宽和硬化,破解了积郁群众心头20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马路通畅了,我们心也通畅了,户联党员我们信服!”眼看着问题解决了,村民别提有多高兴了。截至目前,联户党员已累计反馈基层意见1170多条,解决群众问题910个,基本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基层事务千头万绪,‘先锋户联’行动是一个制度的整合平台激活党员潜力,本身并未出台多少新的政策规定,更多的是将之前的涉及基层治理和党建的政策进行有效整合,重新焕发制度活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强化他们的身份意识,也能为村里工作提供强大的‘后援团’。”逍林镇党委书记励立丰介绍,为鼓励党员深耕自己的“责任田”,各村通过《村规民约》等形式,扩大了党员的权责范围。党员拥有负责联系群众各类审批意见的把关权、评先评优的提名权、入党积极分子推荐权等“微权利”,也要承担更多服务群众的责任,这样就能完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本报通讯员 李志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