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在河里,源头在岸上”。治理河道水质,关键是截堵河岸上的污染源。去年以来,位于漓渚江上游的漓渚镇大力推进工业、生活污水截污纳管排放,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今年4月,漓渚江等河道出现三类水,“水清鱼游人乐”情景得到各方点赞。
漓渚镇有一条有名的黑臭河——小兴江。6月2日上午,当记者跟随治水办有关人员,来到小兴江察看时,发现河面洁净,时有小鱼泛起阵阵涟漪。“这样黑臭河可摘帽了。”治水办有关人员现场作了判断。
这条黑臭河位于漓渚工业集聚区,长550米。为了消灭黑臭现象,去年,当地政府曾对小兴江进行过清淤和整治,但由于没有完全截断污染源,今年这条河道的黑臭现象反弹了,成为今年4月被公示曝光的柯桥区11条黑臭河之一。
一定要把偷漏排的污水源找出来。该镇党委副书记、小兴江河长施关根急了。于是,漓渚镇政府一方面对该河道进行重新清淤,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对周边工业污染源进行深入摸排。结果,在离小兴江西边约400米的兴工路上的一个雨水井中,发现一个口子有污水流出,通过雨水管流入了小兴江。“开膛剖肚”掘开路面,一支连着企业的排污管子露了出来。在这次深入排查中,该镇以同样的方式,共揪出了工业企业3处偷漏排隐匿点,目前已全部得到堵截。
无论是漓渚江,还是小兴江,记者发现都有一根黑色粗管子沿着河岸岸壁伸延。该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收集沿线生活污水的总管,管径0.4米,已架设了1200多米。
那么截污纳管为何要采取壁挂式?这是漓渚镇一个务实创新的举措。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河两岸企业厂房、居民住房密集,如果按照城市生活污水管道铺设的办法,从地下开挖排污管道,不仅成本大,还会给居民出行带来麻烦。由于两岸地势较高,河道地势较低,沿河架设纳污管能够有效地收集污水。
今年漓渚镇将继续铺设或架设截污管道,形成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根据安排,计划铺设架设的排污管道共有6条,总长度达1.13万米,其中一部分为壁挂式,污水收集的户数或单位将达1000户(个)以上。
在漓渚江边老岳庙寺的厕所一侧,发现建起了一个封闭的化粪池。据介绍,化粪池的污水定期由吸粪车进行收集处置。这是漓渚镇从细处入手、改善设施设备的一个方法。
老街河边有10只垃圾坑,出口有污水流到河中。漓渚镇就在垃圾坑边挖了一口小池,有专人负责收集污水,杜绝了污水直排入河现象。
在市农业局的支持下,漓渚镇还专门购置了一辆吸粪车,对辖区内33家企业的82只厕所以及无法纳管的6只公厕化粪池进行吸粪收集。
对局部河段存在的富营养化现象,漓渚镇大力推进水草净水工程,种植了狐尾藻、再力花、美人蕉组成的水上绿带,长约1000多米的水草,不仅成了吸污的“清道夫”,而且扮靓了河道。
改造化粪池、清除淤泥、立牌宣传……一个个因地制宜、务实创新的做法,使花乡漓渚河道水环境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