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残疾兄弟同脚同心 养牛致富敢闯敢干

3月25日,记者走进贵州关岭花江镇畜牧市场,穿过一排排憨态可掬的小猪和英姿勃勃的骏马,在一片膘肥体壮的关岭牛中,有两个并排拄着拐杖拉牛叫卖的身影叫人过目不忘,他们就这样直挺挺的站在牛市一角,不时向过往的买牛人介绍着4头牛的情况,有相中的就与之谈谈价钱,清亮的眼眸、亲切的交谈,伴着牛儿此起彼伏的哞哞声,就这样从清晨持续到下午,“累吗”记者问,“不累,习惯了”两兄弟笑着说道。那天,花江镇凉井村杨家坪组龙成贵、龙成刚俩兄弟一共卖了2头育肥牛,赚了14800元,数钱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别怕,有哥在”
花江镇凉井村杨家坪组的龙成贵、龙成刚生于1979年,幼年时因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兄弟二人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哥哥龙成贵瘸了左脚,弟弟龙成刚瘸了右脚,这样的伤痛对于当时还是孩子的哥弟俩无疑是难以承受的打击,但为了养家糊口,坚强的哥弟俩打15岁起就跟着父亲和乡邻们一起赶乡场买牛养,出栏后再拿到牛市上去卖,以此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就在哥弟俩逐渐摸索出养牛的门道,能够撑起半个家的时候,父亲却身患结核病不幸去世,后来,母亲也在一次意外中不小心摔断了腿,接连而至的变故,让原本就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照顾好母亲,兄弟二人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养牛,有一次哥哥去牛市上买牛,留弟弟在家中放牛,弟弟好不容易把牛赶到坡上,待牛吃完草后,想把牛拉回家,可几头牛儿就像是不听使唤的孩子一样拉也拉不走,顾上这头另一头又向反方向踱着步子,折腾了许久也没能成功,眼看天就要黑了,龙成刚心里别提有多着急,等哥哥买完牛,安顿好买来的牛后,赶紧上山找弟弟,深怕弟弟一个人在山上应付不来,当龙成贵急匆匆的赶到山上时,看到弟弟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哥,我是不是很没出息,顾几头牛都顾不好,”看着弟弟垂头丧气的模样,哥哥一边拉着牛,一边说:“别怕,有哥在,哥就是你的半条腿,想怎么使唤都成。”后来兄弟俩一边聊着今天买牛的趣事,一边拉着牛儿下山回家,等待他们的还有鬓发微霜的老母亲和一桌子热腾腾地淡饭粗茶......
心有余悸“学车记”
平日里,兄弟俩总会蹭坐邻里乡亲的摩托车去赶乡场,蹭坐多了难免会有些不好意思,加之最近手里有了一些小积蓄,便盘算着买个摩托车来骑,一来可以少麻烦乡亲们,二来也方便日常出行。于是兄弟俩说干就干,当天就去镇上逛,几经比较后,买了一辆针对残疾人专门改装过的摩托车,回家开始学骑了起来,兄弟俩都兴奋地跃跃欲试,就在平地上开着摸索,一小段一小段的骑行练手,过了十天半月,哥哥开着觉着有这么点顺溜了,就开着小摩托赶哨上的牛市去了,龙成贵骑行在平坦的沥青公路上,迎着微风,感觉整个人都畅快自由了起来,可却不曾想,牛市的进口是一个35度的陡坡,且路面湿滑,正当他加足码力冲向坡上时,摩托车突然打滑且刹车失灵险些翻车,好在他眼疾手快才躲过一劫。那次事件给龙成贵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每每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虽然他整天假装跟没事人似的,但弟弟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后来弟弟为了哥哥的安全着想,干脆把摩托车折价卖了,买了一台性能更好、更安全的改装三轮车,为了打消哥哥心中的顾虑,车子买来的第一天,弟弟就开始勤加练习,希望赶紧练出来,能经常给去牛市的哥哥搭把手,俗话说:“兄弟同心 齐利断金”,在弟弟的不断摸索练习下,终于学会了骑三轮车,在弟弟的带动下,哥哥也提起了兴趣,加强练习,现在哥哥不仅走出了阴影,而且兄弟俩都成了村里骑车的好手,车里常常满载着饲草、满载着牛儿,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久病成良医
2001年,村里养殖户遭遇到一场近乎毁灭性的打击,五号病(偶蹄动物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的来袭,让养殖户们猝不及防,龙家兄弟养的3头牛全部感染,原本肥硕的牛儿竟瘦得剩个肉架子,这让原本惜牛、爱牛的龙家兄弟心急如焚,
村里赶紧为他们联系镇畜牧中心的医生给牛儿治病,闻讯赶来的医生立刻挨家挨户给牛儿们配药、打针,忙得团团转。看着牛儿萎靡不振的样子,兄弟俩在心中暗暗立誓:一定要学会给牛配药、打针、医病的本事,不让牛儿再受苦。他们记下医生的电话,自己摸索、看书学习,到药店配药,不懂就问,还积极去找周边的养殖大户讨教如何预防、治疗等经验,并加以实践,在兄弟俩的悉心照料下,牛儿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最终痊愈。而后,村子里的养殖户们也会时不时的上门向兄弟俩“取经”,现在,龙家兄弟对于牛儿的一些常见病已经基本能够诊断和治疗,成了名副其实的“牛医生”。
结对帮扶心连心
“成刚、成贵,我们给你们送铡草机来了”县帮扶干部黄华强和县残联的同事们一起把崭新的杂草机抬到兄弟俩家中,并教他们进行使用,不但操作步骤简单易学,而且使用效率也得到了大大提高,龙家兄弟如获至宝,“原先没有铡草机的时候,养两头牛都困难,光剁草都忙不过来,有了杂草机,养十头牛都不成问题,而且节省出来的时间还可以去种黑麦草,一举多得!”龙成刚感慨地说道。其实,这样干群连心的事例正是缔结干群鱼水情的核心因素,最初龙家兄弟喂牛的场所只是一个简易的牛棚,下雨天牛棚还会漏雨,帮扶干部黄华强看到此情此景,决心要帮助他们协调资金,建一个标准化的家庭牛圈,不让牛儿受冻,于是他向县残联协调数千元资金给哥弟俩修牛圈;看着哥弟俩骑三轮车拉草,黄华强又帮助龙家兄弟向县残联申请残疾等级鉴定,鉴定过后每人每月获得了260元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助。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兄弟俩喂牛的劲头更足了,2017年,龙成刚获得了国家3万元的危房改造补助金,兄弟俩利用补助金和多年养牛积攒下来的5万元存款一并拿出来修房子,县残联在了解到他家装修的情况后,主动给予了6500元的补助,还派人给他们家的卫生间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安装了热水器和马桶,现在他们家的生活是越过越舒适、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千里姻缘 “牛”牵一线 2017年11月份,弟弟龙成刚迎娶了上关镇落哨村的冯小左,两人经历了5年的爱情长跑,终于在这天修成了正果,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对新人的喜结连理竟缘于“牛”牵一线。2012年,龙成刚去上关镇落哨村买牛,因为天气炎热便到一家杂货铺买水喝,就在付钱的时候,龙成刚发现售货的姑娘也是残疾人,一番交谈过后,龙成刚渐渐喜欢上了眼前这位这身残志坚、乐观勤快的姑娘,龙成刚常常借着买牛的机会,和小冯见面,一来二去两人从陌生到熟悉,从朋友到恋人,就这样慢慢的走到了一起,而五年的时间里,两人相互鼓励、彼此扶持,也愿意为对方变成更好的自己,在五年后,两人将鼓励与守候化成幸福的花朵绽放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采访手记:
花江凉井村龙家兄弟的养牛致富的典型事例令人想起海鸣威撰写的小说《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在24年的养牛生涯里,他们遇到的困难险阻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甚至是心中永远难以承受的痛,可他们从未怨天尤人、坐以待毙,而是以实际行动向命运宣战,哪怕只有一条腿,哪怕致富路上充满了艰难,但他们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兄弟同心、干群连心、夫妻齐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去不了的幸福康庄。
文/图||徐子闲||编辑|| 杜一鸣(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转载需署名出处或联系贵州黔山情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新媒体中心0851-8676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