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脑血管系统疾病在冬季高发呢?徐艺风的坎坷经历
1、高血压病
冬季气温寒冷,人体反应性地会收缩血管保存体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
2、脑卒中
脑血管血栓几率增加,脑梗死发病率增加;血压升高,血管张力加大,脑出血的风险也加大。
3、头痛
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突出症状。常为全头部劈裂样疼痛。而脑出血患者,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约有80%~90%病人有剧烈头痛。特点是开始时疼痛位于病侧,当颅内压增高或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时,可出现全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塞头痛多较轻微,但大面积脑梗塞合并颅内压增高时,也可出现剧烈头痛。
4、意识障碍
尤以脑出血病人多见,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据报道60%~80% 脑出血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临床特点是除少部分轻型脑出血病人,意识可保持清醒外,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意识障碍都比较严重。脑室出血病人可迅速出现昏迷。蛛网膜下腔出血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脑梗塞较少出现意识障碍,而大面积脑梗塞多伴有意识障碍。
冬季如何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调适温度
家居室内温度不宜太高,以免与室外温度形成较大温差,不要去过于寒冷的地方。从室内到室外,要注意有一个适应期,住平房的中老年人,外出时开门后不要急于出去,先在门口站一站适应一下。
2、不宜晨练
中老年朋友特别是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晨练,凌晨到上午是脑血管意外的高发阶段,人的血压上升速率最快,交感神经活性最高,凝血机制最活跃,加重血压升高、血管收缩。
3、雾霾天少出门
空气中pm25等污染物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4、科学合理用药
脑血管疾病的突发事件最容易发生在早晨,服用防治脑血管病的药物应是晨起第一件事,特别是在冬季早晨,如果需要外出,一定要服药后最少过半个小时再出门。
5、保持大便通畅
老年人便秘,排便用力,一方面增加腹压,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会增加脑肌耗氧量,而冬季受气温影响,血压本身就处于偏高的状态,排便用力会成为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
除此之外,预防脑脑血管疾病还应该注意饮食方面,多摄入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食品,注意适量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