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继去年市中级法院发布“白皮书”之后,昨天越城法院也召开行政案件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民告官”现象逐年增加。不过,从昨天的案件数量来看,“发布会”更像是一场“挑刺”会。法院专门邀请了越城区的10多个主要执法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现场通报了“民告官”为啥行政机关败诉逐年增多。
从越城区法院公布的行政案件审判情况看,近三年行政诉讼案件收案量呈逐年大幅度增长趋势。2014年收案量同比增长62.71%,2015年1~9月收案量同比增长142.47%,创历史新高。尤其是今年5月,随着立案登记制及新修订《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大量行政诉讼案件涌进法院。“民告官”案件不断增多,案件主要集中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领域,如房屋登记、拆迁、道路交通等。
与此同时,行政机关败诉案件数量也逐年增加。2013年~2015年9月,法院审理的278件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机关败诉率为14.75%,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1~9月败诉案件分别为5件、17件、19件。败诉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为啥行政机关会呈现较高的败诉率?法院有关人士指出,有的行政机关未对事实证据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导致证据的真实性无法认定;有的行政机关对事实的判断与认知存在偏差,进而导致事实认定错误;有的行政机关在取证过程中因为不符合法定程序而导致其认定的事实最终不被法院采纳等。
比如,行政机关不履职和拖延履职方面的问题。有关法官表示,近三年,有关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案件数量持续增加,虽较以前此类案件败诉率有明显下降,但透过日益增加的数量仍可反映出,民众对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的满意度不高,行政机关执政为民意识有待加强。审理中发现,不履行法定职责案件的产生,多由于工作责任心、为民服务心欠缺所致,或由工作方式方法不当所致。主要表现为: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不予答复或仅作口头答复;对申请人不符合申请条件或者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的,不及时告知或一次性告知补正;拒绝签收申请人邮寄的申请材料或者已经签收但却在庭审中主张未收到……
“有些行政机关一把手,对行政诉讼被告的认识有误区,出庭应诉不积极。”相关人士例举了绍兴市某局为被告的案件,案件数量每年居于前列,但仅有1次由行政副职出庭应诉。
昨天的发布会上,通过“挑刺”,法院有关人士也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应积极落实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健全行政机关的自查自纠制度,将案件败诉率、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率等纳入考核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执法规范。
社会在进步的表现。
社会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