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行 八步情,庆坪寨位于桂岭镇英民村,距离桂岭镇政府3公里,庆坪寨始建于清朝末期,村民为彭姓,是一处四方营建筑的围屋。庆坪寨厚重的历史价值在于它经历了桂岭“芜城”、桂岭古城池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在贺州考古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的庆坪寨就是独立于古代城池台地上的一处古村落,台地地势较高,村寨呈正方形,边长约12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围墙用厚实的河卵石、石灰、黄泥、河沙混合夯实,墙体厚50厘米,高6米,四周留有枪眼,正面有一大门,南边有一小门,转角处建有炮楼。围屋内分四纵四横排列,一般为两层房屋,墙体外层为青砖,内层为泥砖,盖瓦面,河卵石巷道相连。
据专家考证,庆坪寨最早是桂岭芜城的遗址,后来又是建兴县、兴安县、桂岭县的城池遗址。因此,庆坪寨同时又存在着一处古代城池,古城池呈正长方形,板筑墙垣,边长80米,四角作弧形,现西墙壁保存较好,宽8米,内墙高1.5米,外墙高2~7米,墙壁外东、西、南面还有护城河,宽10余米,北临桂岭河(旧时称贺江),下游60公里即是旧时的临贺县,庆坪古城是秦代通楚驿道的必经之路。
在汉代,秦始皇平定岭南后,赵佗建南越国,称南越国王,辖两广至越南。赵佗曾在桂岭庆坪的这个台地上修筑过一座城池,若干年后,城池废,变成一座荒芜的城池遗址,因为人们不知其名,所以后人称其为桂岭“芜城”。
几百年后,到了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在桂岭始设建兴县,城池也选择在桂岭庆坪这个台地上。西晋太康初年改建兴县为兴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再改县名为桂岭县,桂岭县城从未搬迁过。元末(1368年),桂岭县并入贺州。庆坪古城作为县治历时1142年。
元末撤桂岭县后,桂岭县城池再次变成“芜城”,现在的庆坪寨,多少遗留有一丝历史划过的痕迹。桂岭“芜城”的发现,是自宋代以后,人们在给桂岭县开挖护城河等生产劳动时,挖出了许多珠玉珍宝,通过对出土器物的研究,人们才知道,原来“芜城”是西汉早期南越国建立的一座古城,只是因为朝代更替,才被弃荒。考古工作者还发现,庆坪周边遗留有多处古墓群,这里出土的自春秋以至南朝的文物有夔纹陶釜、绳纹陶器等国宝级文物,因为它是先秦时期百越民族的象征性器物。春秋青铜鎛钟是全国有具体出土地点的七件鎛钟之一,价值都十分珍贵。
从桂岭“芜城”到庆坪古城,从庆坪古城再到庆坪村寨,悠悠岁月,沧海桑田,一个村寨记载着一段十分厚重的社会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