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管县的代表,佛山顺德的省直管将取消,做大中心城市


佛山市市长,政令不出两个区
佛山正是那个小城市,当时的佛山虽说是3800平方公里的佛山的中心,代管着4个县级市,但是作为佛山市市长政令不出那总面积仅有77平方公里的两个区,佛山市市长自嘲为镇长,可管辖面积还不如代管的县级市一个镇大
而且佛山当时的两个区城区和石湾区财政还是保持独立,市财政仅靠着市直企业支撑。当时的广义佛山范围内,南顺发展非常快,三高也在稳步发展,而佛山市却日渐大幅落后。
南海顺德刚升县级市的时候佛山城区也就是当今的祖庙街道范围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南海的一半,加上石湾区后则与南顺两地相差无几,佛山城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更是超越了南海,却只有南海面积的十分之一都没,直至90年代初期城区和石湾一直是佛山市的工业重镇,也是城市化最高的地区,但佛山市的荣光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荣光,当时有着响当当的企业,在美的容声等还刚刚冒头的时候,飞鹿钻石东宝等已经是全国闻名,而且佛山当时的工业体系完善,经济水平也跟南顺差不多,也正是如此佛山才放心让其他四个县相继单干。

但到了2002年,佛山城区的生产总值13.99亿元,而石湾区也只是32.23亿元,同时2002年南海的生产总值达到了439.8亿元,顺德达到了437.3亿元。在10年内,经历了国企经济改革的佛山,大量国企倒闭或者转制后萎靡不振,再加上佛山没有南顺如此多的土地资源,发展大工业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来建设厂房,但佛山的高城市化水平但用地不足却成了发展大工业的阻碍,因此在并区之时就立刻把南庄从南海划走。例如佛山电风扇总厂的产品飞鹿牌风扇曾经风靡一时,但厂房面积小,位于城区的厚源路,附近就是密集居民区,跟现在顺德美的在北滘的大型工厂当然没办法比,再加上国企转制转成私人后,大量工人下岗,一蹶不振,大量的国有企业反而成了负担。而南海顺德由于无历史重担(在改革开放前乃至解放前佛山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 ,因此屡次从南海县分出,而南顺在当时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而且用地多,政策灵活度高,则大力发展私有经济以及集体经济,因此直至现在南顺的生产总值大部分都是与私有经济以及集体经济有关。在此时大量佛山企业跟飞鹿的命运差不多,不是没落于国企转制失败就是因为土地不足而搬迁到外地。
还有的原因是因为佛山虽然是一个最小的地级市但毕竟是地级市,资源集中,例如大学,佛山拥有市级大学佛山大学,面对全省招生,在佛山范围内本地招生,但由于其他四市财政独立所以只靠着小小的佛山市做支撑,所以佛大虽然靠近广州而且早就升格本科却没什么起色,而医疗等服务服务于二区四市却只能得到佛山市的支持,因此在各方面很难有大的发展,在下面引用一段文字。

并区后上交财政是一个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没得到应有的待遇,如果因为整合而待遇也提高了,资源也很好地整合估计很多人都会拥护大佛山。例如像顺德人举例的那样子,原本顺德交税几百的小店大佛山合并后税升到1000多,以及福利待遇缩水,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停滞,经济在省外被昆山超过,市内就被南海追赶。
推行五区同福利,三高经济落后,禅城体量不大所以经济比不上南顺,南顺发达,所以被人一种像是抽南顺的水的感觉。佛山刚合并了就提出了2+5组团方案。但2+5组团流产,后来就采取了1+2+5+X的强中心战略,也就是禅桂新+狮山/良桂+高明/西南/大沥/西樵/北滘-陈村+其他镇街,于是重点发展中心组团,狮山组团也在发展中,因为良桂组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不同于狮山几乎是从零开始规划,所以看起来没什么发展顺德中心组团那样,原本规划双百万人口中心之一的良桂组团就停滞,顺德新城区传闻烂尾了几年,好像到了最近的几年省直管后才有起色。

而媒体方面,收编后去顺德化。原本的顺德电视台成了佛山电视台顺德频道,顺德报成了珠江商报,从机关党报变成了一份商业报刊,同样命运的还有南海的媒体,顺德就没有了为自己发声的媒体,最明显的是顺德被设为省直管试点的新闻就连佛山日报2011年2月14日也有刊登但顺德的珠江商报却没刊登。在我的记忆中珠江时报等都是小学时候出现的名词我老爸在看新闻的时候还在吐槽佛山啥都叫珠江但就是真正称为珠江的河段就没流经佛山。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乡土情结,顺德是个响当当的名字。突然间很多都被冠名佛山xxx就有点像被抢去一些东西的感觉。例如家电之乡、美食之乡成了佛山的招牌。然而现在顺德也开始擦亮自己是美食之都的招牌了,上个星期去德胜广场的美食节,顺德方面借美食节来宣传顺德。

佛山无权插手顺德的财政,顺德也无需向佛山上缴部分财政收入。
但是因为名义属于佛山管辖,以及以及部分权限除党委、纪检、监察、法院、检察院系统和市现有的规划、统计管理模式,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各项市级统筹基金及东平新城维持现有管理体制外,其他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由省直接管理,顺德区可行使由地级市行使的有关职权。事实上是又一个轮回,又返回了顺德市差不多的时代,不过名义上是佛山市顺德区而不是广东顺德市。
广东确定顺德区为“省直管县”试点后,顺德区享有地级市管理许可权和行政执法许可权,并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佛山市和顺德区统一按照广东省的财政管理体制要求,各自编制本级财政收支预算和年终决算,分别报省汇总;佛山市、顺德区不得要求对方分担应属自身事权范围内的财政支出责任;转移支付、税收返还、所得税返还等由省财政直接核定并补助到顺德区;国家、省级财政的专项资金对顺德区实行单列划拨,顺德区可直接向省级财政等有关部门申请专项拨款补助,由省财政直接下达顺德区。

但是由于规划方面仍然维持原有管理体制,所以佛山仍然可以对顺德进行现有市政规划,例如地铁三号线绝对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不修东平河以南的路段。而剩下的路段顺德该掏钱就掏钱。只不过有一定自主权的顺德能够提出“修改”佛3顺德段以及政协会议上能够提出“推延”北滘新城以南段建设计划。而大交通的规划只能够跟大市,因为如果顺德自己申请的话是未达到修建地铁的条件。
而且省直管后,顺德有一定自主权,所以才敢提出广7西延并且能很快地把这塞进广7一期工程。要是按照之前的规划,广7西延段已经是无了期的工程。顺德人要搭轨道交通公交出广州就要使用广珠轻轨或者搭佛3到佛山绕个大弯至少在湾华转二号线才能进入广州。

根据很多人所说的情况就是自从大佛山整合后顺德的城市化水平停滞,gdp增速下降,经济发展放缓,被昆山超越(事实上有两种讲法,最流行的说法就是钱都被佛山拿走了,而且企业大量外迁,但也有一种说法就是顺德的经济转型失败而且在产业布局上昆山更有优势,但顺德跟昆山的排名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博弈的缩影,昆山超越顺德也就是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取代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的缩影)。由于在顺德和广东之间多了地级市佛山这一层,因此顺德的事权和财权相应变小,原来的改革定位受制于行政体制无法进行。并且财政还部分上缴到市财政,所以网上也流传着“广州合并番禺给番禺带来了地铁,佛山合并顺德给佛山带来了地铁”。
原本城市整合的话,财力雄厚的大城市兼并小城市是以促进建设为主,而小城市兼并财力雄厚的城市是以有效分配资源以达到共同发展为主。先前的几年做得不错的,用网上的一个网民话来说是五区的”蜜月期“,免顺德佛山之间的长途费,拆去收费站,修建全国最长的免费公路的佛山一环,放权给区镇,那时候也没有特别优待禅城。但后来随着领导班子变了政策也随之变了,开始偏向禅城。而发展也是有一定的,三水和高明经济有起色,南海仍然在稳步发展,但顺德的经济发展却开始放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