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年是一件新衣裳


儿时,年是一套新衣服,是平日里想吃却也没有的零食,是几乎玩不到的擦炮儿,是腊月二十九的卤肉味,是母亲不停的在灶房的忙碌,也是我对于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年代的仅存记忆。
记得90或者是91年,那年我五、六岁,每天日落西山的时候,我总是要到老屋后的土堆上站着,看往父亲回来的方向,等着他给我带回来的新衣服,哥哥姐姐他们似乎没有我这样的期待,他们每天都忙着写寒假作业,那时候我以为他们无所谓,而之后发生的事情,让我一生都无法忘记。终于,大年三十的那天下午,日头快落下的时候,我看到父亲挑着他制作杆秤的挑子回来了,我飞也似的跑去迎接他,他把挑子放下,抱了我一下,愉快的说我又长重了。到家后,父亲打开他的提包,给我和哥哥都买了皮夹克,我和哥哥马上就脱下棉袄,开心的开始试穿新买的皮夹克了,也给母亲买了一件大衣,两个姐姐看着父亲把行李包都掏空,大姐放声大哭起来,说父亲偏心,只喜欢男孩子,只给男孩子买衣服,母亲拉着大姐说弟弟去年过年都没有买衣服,给两个姐姐都买了新衣服,大姐哭着说去年的衣服都小了,二姐看着大姐哭闹,她也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流眼泪。如果放在今天,可能孩子们会问,为什么妈妈不提前买衣服,为什么要等爸爸回来买衣服,而我的回答是,因为妈妈没有钱。母亲答应她们说年后给他们买春装,她们还是继续哭,最后哭累了,就都各自睡去了。我和哥哥帮着父亲贴了春联,八点多我们一起吃了团年饭,忘记了姐姐他们起来吃饭没有。那件皮夹克特别大,一直陪我过了三个年,但直到第三年,我才穿着刚好合身。
年前,我和我儿子的妈妈都收拾好了,准备回老家过年,关店门的时候,没有看到大姐,给大姐打电话,她说马上回,等了二十几分钟,她提着一套衣服回来,说是给我儿子买的新衣服,说过年了,就穿新的,过年穿一套新衣服,或许是我们那个年代与更久远的年代才有的,到我们的后代,这种概念已然成为了历史,他们不曾想到,永远也不会明白。平日里带儿子出去闲逛,随时都给他买衣服,直到不能穿了还是很新,我一直不愿意想起来儿时的匮乏,在匮乏里挣扎的父母该是多么的痛苦,所以我从来不会拒绝我儿子合理的要求,不愿拒绝他。
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母亲给我打电话让我多买些鞭炮、烟花之类的回去,说湾子上其他人家都是街上用三轮麻木车送过来的,我说好,我知道,到家之后,我们收拾车上的东西,母亲看到我买的鞭炮就开始唠叨,说我买的太少,别人家都买几百,上千块的烟花,我确实买的有些少,一共花了五十块钱,两个十五元的饼子鞭炮,几个短鞭炮,还花了十块钱给儿子买小玩意儿,我说我是dangyuan,不搞迷信,响应号召,低碳环保,厉行节俭。儿子的妈妈哈哈哈的傻笑,引得我的父母也哈哈哈的笑起来。

小时候年关时,妈妈带个我和弟弟一起去一条龙和北正街买衣服,一去一天,逛累了在大天桥喝碗正宗的孝感米酒,坐公交车回家,那时总想穿大人漂亮的牛仔夹克外套,可是小孩子的衣服真的不好买。

90年左右的农村特别匮乏。没经历过,真的无法体会

回不去了!深深埋在心底

好帖,支持一个。

好帖,支持一个,82年的飘过。我们大冶那时候也一样,好感概

大冶现在很富裕了,我们这边如今的农村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深有感触,看的眼圈发红

那个时期的记忆基本都是差不多的

我们没有忘记那个年代,有共鸣说明经历过,所以更要珍惜现在

不忘初心··············

长大了,年是洗衣裳

长大了,年已经没有过去时候那么稀罕了,物质上不再匮乏,精神世界并未跟上物质的步伐

新年伊始,别辣么不精神,打起精神赚钱去

最近十年,感觉整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好帖,支持一个

儿时的年味更足些

好贴,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