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是惊人的相似。”类比到商界,“商业历史”会给出过往一年来的行业趋势及发展规律。因此,亿欧b2b/企业服务小组为行业关注者进行了多角度的年终盘点。
企业服务市场的投资热度早在2015年便开始显现,也因此2015年被号称是企业服务的元年。在这一年里,企业服务类项目的融资事件和融资金额屡创新高,大获资本青睐。进入2016年,受资本寒冬影响, to b领域创业项目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但整体情况乐观。
数据显示,2016的to b(企业级)公司融资数量是两年前的10倍。在美国,有2700万家企业,to c和to b的比例大概为3:2,中国的市场这个比例只是20:1。由此可以证明,中国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尚有大规模可发展的空间。亿欧认为,资本的关注、巨大的市场空间、行业转型的迫切需求,这些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创业风口。
随着2017年资本市场的逐渐回暖,企业服务领域依旧是资本重点关注的对象。截止2017年12月31日,亿欧据网上公开数据查询,筛选出2017年企服领域投资数量排名前十的投资机构和投资案例。
(备注:accel partners关注海外企业服务市场,方向为大数据、云计算、安全、办公oa等)
亿欧认为,企业级服务类项目在经历了几年间市场的培育与历练后,必将进入厚积薄发的阶段。自2018年后中国的企业级服务项目,将诞生出第一批独角兽。在这个依旧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企服领域内,企方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发展?我们从“伯乐”的视角下,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市场观点丨idg 牛奎光:长期看好企业服务市场
idg资本很早投了金蝶、富达等企业级服务公司,后来发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远快于企业级服务的发展,所有做企业软件的公司加起来都不如做互联网公司产生的利润多。不过,这种情况从2013年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过去6-7年中,中国平均工资水平以每年13%—14%的速度增长,人力资本迅速上升,时间慢慢变得值钱,这时提高效率就变得更为迫切。
二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云技术的成熟让盗版不再流行于市场。中国的信息化其实是智能手机完成的(智能手机上包含了很多应用,比如微信真正完成了中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降低了每个人的信息化成本),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云技术的成熟让盗版dvd不再流行于市场,七八年前还有很多盗版dvd,现在基本看不到了,消费者使用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即可。软件领域也类似这种情况。
目前,尽管国内的企业级服务公司发展相对缓慢,但我们认为未来肯定会出现一批独角兽公司,所以企业级服务创业者要耐得住寂寞。
发展机会丨经纬中国熊飞:企业服务春天已来,何时会是夏天?
第一,中国传统的企业服务增长是缓慢的,但这其中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机会。当美国的salesforce到了50亿美金的收入并以30%的增速增长的时候,可能我们这些年收入几十亿人民币的传统企业服务公司已经不增长了,但客户企业的需求还是非常蓬勃,自然这里面的潜在机会是给到创业公司的。我觉得这个机会非常巨大,在美国很多巨头还在持续的创新,不管是adp,还是ibm,还是惠普,还在持续创新,但是中国的领头羊已经不再持续创新了,这个是给到创业公司一个巨大的机会,就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机会。
中国的空白领域特别多,可能赢家通吃。所以先把一个领域做好,再涉猎其它领域,这个在中国是存在非常巨大的机会。其次,关注企业的内驱力也同样重要,企业服务本质上是提高效率。其实我们能看到中国的人力成本每年接近20%的增长,其实过去3、5年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拐点。
第二个是国家现在讲的供给侧改革。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说不能用原来的拉贷款扩产能的方式去追求gdp的发展,我们需要去追求更高附加值的gdp,高附加值的gdp来自于哪里?就来自于效率。效率来自于软件、自动化,来自于把这些东西更高效的,甚至提倡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部分。
第三个,国内的it渗透率很低,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有公司4年做到1万+,还是2万+,我们能不能1年做到2万+,我们觉得这个在美国不可想象。美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农田,已经在该种的地方种完了,而中国所有该种的地方没有人种,其实是有很大的机会。
发展机会丨华创资本吴海燕:我眼中的企业服务和企业软件投资
一:“向后看”会低估当下的企业软件/服务创业投资机会:如果进行类比,在投资人投资工作里大家经常做类比工作,比如做对标:软件公司要找之前的软件公司,比如用友、金蝶做对标。服务公司找上一代外包服务的肯定会低估当下企业服务和企业软件服务创业投资机遇。
二:“新常态”的宏观经济环境是企业软件/服务迎来转折机遇的关键:不管是小微企业,还是中大型企业,对于效率提升都开始重视起来了,这就是以科技为本的,面向企业做saas服务的机会。在美国艾瑞克有1600亿美金市值,在中国还没有同样体量的公司,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发展状态越来越成熟,国内saas市场也是巨大空间。
三:“跨越式”成长机会——不妨看看美国大企业正在买什么:在企业寻找更好的机会时候不妨看看美国大企业都在研究些什么。
四:企业软件/服务的成长模式和估值模型不同于消费互联网。不像过去一样收人员费用、外包项目费,企业软件,企业服务公司核心问题不在于生存,而在于能做到什么样的规模,能实现什么样的更高的溢价,这是更核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看待企业软件/服务公司估值的核心点。
saas创业丨真成投资李剑威:saas进入产品深水区
整个saas领域,虽然2017年好象融资遇冷,但其实从宏观来讲,并没有那么糟糕,领先的厂商发展的非常好,只要我们抓住几点:
首先,要把握自己的发展节奏,无论我们公司在什么阶段,一定要想清楚我们找到产品跟市场功能或者市场需求匹配的点,之后再去快速的扩张。
其次,一定要强调产品,产品,产品,只有好产品才能让你的整个公司跟对手去差异化,只有产品才能让我们的公司收入规模台阶上走。
另外,要瞄准标杆大客户,我们希望好的saas公司每一年最标杆的大客户都在提升 。
最后,关于和巨头竞争,的确巨头有很多资源,不怕烧钱,而且产品迭代速度也很快;跟他们竞争最核心的点,就在于专业化,只要我们在细分领域里做得足够专业,那我们就会形成自己的护城河。我觉得所有的saas创业者一定要有一个心理准备,saas或者整个企业服务领域,不会像toc那么快,一定是持久战,一定是阵地战,一定是攻坚战,必须产品和销售体系上不断的突破,而且要做好长期投入的准备。
saas创业丨aa投资王泽浩:国内企业浮躁以及资本市场不成熟是影响saas产品落地的主要原因
长远来看,中国的saas产品在形态上与美国不会有太大不同,但怎么本地化落地有很大差别。目前国内很多tob公司的产品形态还很轻,没有好好地去做产品,跟美国的对标企业非常大。王浩泽认为这里面有两方面的原因:国内企业浮躁以及资本市场不成熟。
美国上市的企业服务公司绝大多数是以中大型客户为核心的,比如salesforce根本不接一千个坐席以下的客户,虽然它刚推出时也是从小客户做上来的。但是国内的公司绝大多数一直做小客户,根本没有想过未来两年、三年甚至五年后要变成什么形态,如何切到中大型客户来降低每客的服务成本。而且国内相当多的创始团队对大客户天生会有一种害怕的感觉,所以宁可砸钱去打广告,也不愿意招销售去磕几百万的大客户。这是国内的企业几个浮躁的表现。
而且国内投资人也不够成熟。投资人确实有的时候需要业绩,有些一味地在追求能够浮在表面的数字,而没有去看一个企业真正做到三、五年之后如何才能保持良好、有活力!“国内投tob的很多投资人是从toc转过来的,就觉得还要用免费的方式获取客户,但这样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前两年很大一部分vc看tob的时候也主要看用户数量,但是逐渐会转变成关注销售额,毛利率,销售增速,平均客单价上面来。workday,service now,cornerstone等众多上市公司只有1000多家企业客户,国内这些tob的企业动辄就说自己8000,1万个企业客户,tob的创业投资圈最近连我都觉得太过浮躁了。
saas创业丨中信资本李仁健:通用型saas创业的四大建议
第一是客户定位,到底是做大客户还是小客户。做大客户运作成本会比较多,也比较难规划;小客户推广其实很难。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做创业协同的,运用免费的概念,但是都没有人用,所以小客户其实不好做。小客户有某些特性,一个是不用,另外是用了也不付钱,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羊毛出在猪身上。第二是产品需要多标准化,大家现在都希望saas做轻量级,因为轻量级便于推广,但这其实有很大的风险。我个人有一个逻辑,如果是轻量级的服务bat早做了。我个人觉得如果像这种公司做的很轻量级,保不准哪天就被微信干掉了。第三是推广困难,面向消费者的免费策略在saas中不管用,并且传统软件公司有渠道,优势明显。第四是企业融资,保证公司可以正常运作。
saas创业丨阿米巴资本王东晖:saas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下一个新的引爆点
王东晖认为,saas之所以是能成为互联网下一个引爆点,主要是因为在进入互联网下半场之后,c端流量红利已经消失。在流量红利衰落的影响下,包括pc搜索,门户、微博等传统形态的产品逐渐衰落,而一些手游、电商、分享经济等实现了弯道超车。
而为什么人工智能和saas结合,是未来企业服务的最好结合点?王东晖诙谐的用“锅和米”的关系来形容了人工智能。“锅”就是人工智能的算法和引擎,而米就是人工智能所需要处理的数据。只有有了数据的米,算法的锅才能产生价值。
另外,有了数据之后,我们要将这些米,借助人工智能算法的锅变成可以利用的内容,再结合各类行业saas对企业进行输出。所以saas无疑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新的引爆点。
用户市场丨星河互联傅淼:“小微企业”才是创投圈真正关心的类型
“体量尚小微的初创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手段为真正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乍看上去有些绕口,但实际上是在互联网b2b领域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这些初创企业,才是我今天要讲的这些主题,因为这些“小微企业”这才是在创投圈里面大家所真正关心的类型。
小微企业保持活力的核心原因是什么?第一个原因是小微企业劳动力边际成本低。什么叫劳动力边际成本低?比如说现在无人便利店这个概念很热。为什么无人便利店很重要?因为经营便利店的人力成本还是总成本里蛮重要的一部分。一个24小时经营的便利店三班倒大约需要12名员工,但是夫妻老婆店,两口子加上孩子帮帮忙,基本上可以把24小时的便利店经营起来,这中间的劳力成本比较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再一个原因是没有代理人风险和低水平的管理风险。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主在管理自家人的时候是ok的,一旦雇佣外部的员工,对整个的管理水平要求就完全不一样了。
行业价值丨华映资本章高男:企业服务投资的价值模型
我个人认为,一般企业服务都可以把价值模型概括为这四个简单要素,根据这样一个模型可以从不同维度去解读,先从企业服务广度和深度来解读:
企业用户数实际上是服务的广度,也就是用户规模;另外三个要素服务单元数、单元价格以及年使用时长是服务的深度。企业用户数、单元用户平均服务单元数、服务单元价格可以看做企业的市场规模,即提供的服务在市场上能赚多少钱。服务单元年均使用时长体现用户黏度。用户黏度是一种潜在的价值,未来它可能会变现,但有较多的影响因素,比如服务的不可替代性、服务门槛都影响用户黏度和忠诚度。
根据所提供的服务场景,可以塑造出四大企业服务细分种类:广而浅的黄金场景、广而深的钻石场景、窄而浅白银场景以及窄而深的白金场景,根据每个场景的特点,可以做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布局。
行业价值丨黑马基金胡翔:判断成为一家可规模化快速成长企业的四个维度
维度一:赛道选择
1)方向选择:理论上要选择一个较大的市场,一条足够宽的雪道有助于你滚出大大的雪球。当你有资本化的雄心,梦想有一天要上市,10亿级的市场规模就太小了,建议你去一个千亿级至万亿级的雪道,给之后的发展留出充足的空间。
2)对趋势的判断:现在行业变迁太快,我们要跳出来想一想这个行业是怎样一种变化。
3)世界观和格局观:你在你选择的行业里面有机会占到怎样的位置,会对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价值链上还有什么机会,都是关于你在选择赛道上会作出的判断。
维度二:切入点选择
那怎么找到一个突破点?
1)一定要有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是独特的用户价值(客户价值);弱需求需要你去教育市场(这件事是非常辛苦的);伪需求需要你直接补贴用户,当补贴停止用户就全散了,他们的需求不是对你的产品的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