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方寨村,是一个挨着场镇的街边村,方寨村三社的老百姓一直以种植蔬菜,培育蔬菜秧苗为主要产业,全社的老百姓素以吃苦耐老而出名。老百姓是日未出而作,经常深夜头戴矿灯还在田间忙碌,每逢赶集日,菜农们天还未亮,就肩挑背抗蔬菜去街上卖,由于村道路特别崎岖,车开不过去,十年前老百姓,自己筹集资金和劳动力,修了一条泥巴路。每逢下雨天路特别泥泞,由于路凹凸不平,骑摩托都经常摔倒,小车上去,地盘直接刮烂,现在有路车不敢开。老百姓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始终只有靠人力,生活物资也运不进来,路差坡陡,路就是老百姓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常言道:要致富,先修路。农村本来就辛苦,再加上道路差加剧他们的艰辛,老百姓渴望了好多年能通上水泥路,很久以前村干部许诺明年一定就给你们硬化了,大家左等右盼,盼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空欢喜。
2017年是恩阳区脱贫摘帽年,党中央的口号决战贫困,精准扶贫,不落下一户老百姓。虽然三社的老百姓未能评上贫困户,但是并无怨言,只想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现在农村有一些怪现象,一些好吃懒做反而成了贫困户,国家给予他们扶贫资金的帮助,而另一些老实巴交的贫困农民却享受不到国家扶贫优惠政策。一些真正贫困且有想法去改变面貌的受困于基础条件的薄弱,始终挣扎在贫困的边缘,而另一些好吃懒做的农民则依赖上扶贫,所以就应证民间那句古语:扶贫扶贫,越扶越贫。但是这几年扶贫也拥现了一些模范村,比如柳林罐子沟是一个响当当的穷山村,最近几年在省劳模支书李兰的带领下发展起了葡萄、石榴乡村旅游等产业。老百姓门口通上水泥路,住上了小别墅,成了美丽幸福的模范村。而我们村地理条件还相对优越,至今还有老百姓仍走的泥泞的土路,住的土坯房。我们的小康村比罐子沟的贫困村已经远远落后了。常言道,见贤思齐,吃耻而后勇。我们的村民知道有差距,所以只想依靠自己更加的勤劳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我们的一些村干部一天到底在忙着什么呢?他们比较忙,忙着吃喝,忙着打牌。还骄傲自满地称我们这个村是小康村,真是不出门比一比,看看人家那些村的变化。要是我们这个村没有青壮年出去务工赚钱回来,好多家庭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党中央一再提出扶真贫,真扶贫,下足绣花功夫去打赢脱贫攻坚战。方寨村何时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村呢?也许未来......
=========================
编辑备注:恩阳区花丛镇于8月24日回复,内容见2楼。
小麻雀8221网友:
你好!对于你在麻辣论坛发表的“这就是恩阳区的小康村”的帖文,我镇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回复于你:
你反映的道路为社道路,国家暂无项目支持。需由农户自筹资金进行道路建设。
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理解支持,敬请你对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
巴中市恩阳区花丛镇人民政府
2017年8月24日
没毛病,如果把钱拿去修路了还那来得小康
临近的两个村都有两条路,而三队因为领导的酒后“是小康村”付出的比别村多,得到的却是被遗忘的回报,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被想起?
社会在发展,人民在进步,老百姓向往美好的生活希望各届领导和社会都应该关注与重视基层百姓呼声。
巴中像这样的村儿还少了吗???!柳林镇来龙村就是典型,一条烂泥巴路老百姓都集资好多年了都还没修
笔者写得如此真实,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路通才会经济发展!
最好的扶贫应该是把基础设施搞好搞扎实,而不是花拳绣腿给某户穷人发点国家一级一级发下来的所谓扶贫款,能到手的估计也剩不了几个了。
八十年代都想当万元户,因为万元户国家有支持,好贷款且光荣。而现在都想当贫困户,因为贫困户可不劳而获,得到大量无偿的资金救助,同样光荣。
扶真贫,真扶贫,修好老百姓的致富路。
真心希望上级领导能够重视自己的承诺并加以实施,最终实现真正的小康,而不是嘴上说心里想的小康。
社会要多些正义的呼声,听到最底层百姓的声音。一条脱贫的道路需要村委干部努力的争取,老百姓全力奋斗支持,乡镇领导关注百姓呼声 。
写的很真实,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很多地方依然是那么贫困。希望扶贫工作能落到实处!
最担心的就是形式扶贫,数字扶贫,嘴上扶贫。如何做到节点之时无贫困?除了有关部门真扶贫,扶真贫和贫困户自己努力外,大家也要利用好网络平台,敢于曝光,敢于监督。
这小康的标准也太低了点。
当官的太不给力了
我们村就是贫困村,但所谓的村道路是在二十几户人家修的路的基础上趟的水泥,这样就变成政府修的了,据说上面为这路放了很多钱,但这二十几户人并没有得到任何补偿,出钱的时候最少每人一千,有大官来检查时,村上的干部会把准备揭发他们的百姓提前安排到宾馆去,所以,一说起老家的路,哎,感叹!
希望大家看完,多发表评论,说出你们最真实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