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之于人生的重要性正如笛卡尔的名言所述“我思故我在”。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很强,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记忆力很强;其二,思维方法运用得当;其三,经历过长期的思维碰撞训练。思维作为大脑的高级活动,其活动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不连续,即通常所说的三心二意。因为,一旦我们对某件事情的思考中断,那么再次思考该事情时必然需要让大脑恢复到中断前的思维状态,而要让大脑恢复到中断前的思维状态,那么记忆力必须给力。记住,记忆是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没有记忆能力,便没有思维能力。然后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记忆天才,思维中断带给记忆最直接的影响是:记忆下滑,原因如下:
其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如果不能重现记忆,那么人的记忆便倾向于遗忘。其二,在思考中断的这段时间里,新的记忆会不断挤占,抢占,甚至全部占领先前记忆的空间,如此,先前的记忆便会折损,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其三,思维的不断切换意味着记忆的不断清空与载入,这会增加人脑的工作时间。这样会容易使人陷入疲惫,进而导致人各项活动能力下降。
由于思维中断,导致记忆下滑;由于记忆下滑,导致中断前的思维状态不能直接恢复;由于中断前的思维状态不能直接恢复,为了继续之前的思考,思考者只能重新获取先前已感知的内容。有鉴于此,个人强烈建议: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切记不要中断思维,切记保持思维的连续性,否则我们会遇到很多由记忆问题导致的思维问题。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的思维活动才不会中断?当一个人的思考不受自身或外界其它想法的干扰时,人才最容易保持思维活动连续不中断。独立思考的人都能忍受独处,有的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考。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思维活动都会受到自身或外界不同程度的干扰。既然干扰很难避免,那么如何在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最大化思维活动的效率呢?
第一,尽量保持住先前的记忆。当人的思维活动中断时,首要的工作就是让先前所思的问题在脑海中保持住,不让其它问题挤占。个人要在脑海里默默地,持续地复述相关问题,不让自己遗忘。这样,当人再次思考该问题时,中断前的思维状态就能立即恢复。第二,凡思维活动一定要思考出一个有意义的结果时才可中断。因为有些问题比较复杂,通常需要很久的时间才能得到自己期望的结果。对于这类问题的思考,需要将其拆分为几个子问题,然后就可以思考完一个子问题,再思考下一个子问题。增强自己的记忆力。可以掌握一些记忆技巧,这有助于增强我们的记忆能力。一个人的记忆力越强,越能抗干扰,越能快速恢复中断前的思维状态。当然,如果你是记忆超群的人,并且你留心于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那么我相信你的思维能力也一定是超群的。
当然,有序性是人一切活动的根本依循,思维活动的全过程自然也要遵循有序性。至此,思维能力的真相已然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