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我们又陪伴着网影市场走过了这365天。这一年,网影市场跌宕起伏,惊吓不断、精彩不断,经过时间的刷洗最终留着我们脑海的,是这十个网影关键词!
一 自制剧
独播比例增大,自制剧成为平台主力
如果说2016年是线上发行平台的“百家争鸣”时期,那2017年就成了“一家独大”的天下。全网发行这个词被尘封在2016里,取而代之的是平台青睐的独播发行模式。据统计,今年独播影片保持在90%以上占比比例,单看11月上映的166部网大中,有153部是独播影片。更夸张的是,今年春节期间,6天上映了7部网大,全部被爱奇艺独播包揽。
各平台除了通过独播抢占影片资源外,他们今年在影片自制的力度上也有所加强,平台参投、资源入股、买断等自制方式不断翻新。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玩转”平台是否才是“玩转”网大的最佳方法?
二 千万级
千万级影片成为网大常态
回顾今年的网络大电影市场,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千万级常态化”,据统计今年点击量破千万的网大有超过100部,分账超过千万的也有数十部之多,此外还有不少优质影片打出千万级制片的口号。
2017爱奇艺各月top1一览年初上映的影片《斗战胜佛》,创造出单月两千多万的分账数据,直接将其推上现象级网大高地。年末,网大《超自然事件之坠龙事件》也已单月1761万的分账给今年了一个良好收官。
千万级常态化,撇开宣传的意味,通过不断的千万级影片出现,势必为行业制造出一股正向的势能。
三 双备案
网影市场不断规范,审核标准趋同院线
2016年的网大下架风波一直延续到2017年,随着“双备案”制度的推行,为数不少的网大因此失去了上线的机会。从3月1日《电影促进法》正式施行,“通过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传播电影的,还应当遵守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等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但将网络电影划归《电影促进法》管理的范畴,还要符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
同时6月30日新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游离在监管之外的网大终于结束了政策红利期,如何寻求监管和内容的平衡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
四 透明化
分账透明化、营销数据透明不断升级
网大市场中大家对分账透明化、数据透明化的呼声一直没有间断过。当然线上发行平台也在不断努力,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爱奇艺已经率先公布了月度上新网大和总票房的top10。本月中旬,优酷在一年后宣布“上车”,在月度分账数据公布上也选择了top10这种形式。
同年9月,爱奇艺联合猫眼开启了网络电影的日票房分账榜单,在时间周期上打破了月度统计的瓶颈,做到了每日更新。具有网大票房数据里程碑的意义。
除了分账透明化,各平台在营销透明化上也了不少改善,搜狐、爱奇艺接连推出自己的“用户画像”功能,帮助参与方更好的分析用户构成、观影习惯,形成针对性营销。
五 电影分级
爱奇艺率先尝试网大影片分级
说的电影分级,一直是我国电影市场的一块空白。就在今年上半年,爱奇艺首次尝试了网络影片分级,将平台上的电影、以及网络大电影进行了”分级“,即在影片开头前三秒,将会出现影片提示。
爱奇艺影片评级虽然影片评级最终以短暂的“测试”形式告终,但仍具有很强标志性的意义,没准以后的电影评级就从网影市场开始实施了呢。
六 头部现象
精品化趋势下的行业新产物
今年下半年,行业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头部”,头部资源、头部影片、头部公司等等,一时间,感觉这个市场你不是头部都不好意思参与了。虽然这个“头部”观点笔者不敢苟同,但“头部”现象确实跟“精品化”战略具有相关性。
2016年末提出网大精品化以来,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平台要求、广电政策,到制片成本、影片质量都有一个质的提升,所谓的“头部化”,也正是这样趋势下的一个产物。
网大市场开始遵循“二八法则”?笔者还是相信,影视市场的内容为王!
七 线下宣发
赚钱还是烧钱,线下宣发初现端倪
伴随“千万级”生长的是网大宣发的不断精进,精品宣发、特色宣发、长线宣发等概念层出不穷。在宣发形式上,除了常见的线上宣发外,今年的多部网大也和院线一样把目光瞄向了线下渠道。
《斗战胜佛》双色金箍棒
年初上映的影片《斗战胜佛》,从该片开始,线下宣发就初现端倪,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北京地标广场和东四十条中汇广场树立的金箍棒,甚至被称为“网大营销向院线营销水准靠拢的第一枪”。本月的高口碑高流量网大《伏妖白鱼镇》,发布会地点在符合影片气质古色古香的“老舍茶馆”,更是将影片“东北民俗”风+“玄幻神秘”的特点展现在了发布会的每一个细节。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各种创新的线下宣发似乎已经成为爆款网大的标配,也成为头部内容高下立见的战场,但对于本身投资就不高的网大来说,被认为“烧钱”的线下宣发模式到底值不值的做?效果如何?能否为影片带来有效的曝光?仍有待考究。
八 小镇青年
行业进一步明确目标消费用户
你有没有听过“小镇青年”这个标签?如果没有,你在网大行业就算out了。通过多方大数据推到,大家一致将小镇青年视为网娱市场的消费主力军。
来自企鹅智库数据:44.1%的小镇青年每天观看影视剧超过一个小时,49.3%的小镇青年有过付费行为。网络影视在小镇青年的渗透率比社会平均高出3.2个百分点,付费转化率也高出4.4个百分点。更有来自爱奇艺平台的消息透露,其会员分布以二三四线城市为主,并呈现:二线>三线>四线>一线>五线的分布态势。
不差钱,有时间都成了这个群体的一种标签。当下,甚至是未来,小镇青年至于网影市场都是一支主力群体。
九 平台争夺
优酷强势入局挑战爱奇艺地位,优爱腾三足“鼎立”
如果说2016年网大市场还是爱奇艺、腾讯、优酷、搜狐、乐视为主,其他视频网站为辅的发展态势的话。今年的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愈发明显。搜狐在用力往top3格局里挤,乐视已经完全掉队,其他的视频平台沉没在边际的海洋里。
三大平台里,爱奇艺最为活跃,网大的扛旗者地位不见,各种计划层出不穷。就在爱奇艺呐喊的正酣,年末,优酷打破去年的沉没,高调入局网大市场。随着优酷分账模式、合作模式、合作计划等不断推新,我们也期待着网大市场能更加的充分竞争。
十 入局
从电影人到电影公司,传统影视资源加速入局网影市场
网影市场的进一步被看好,表现在从传统的院线公司,到传统的电影人纷纷入网。从2016年开始,以王晶为代表的电影人就已经开始入局网络大电影市场。今年,曾志伟、包贝尔、小沈阳等影人都开始进入到网大制作的部分。
并且咖位也在不断增大,消息称冯小刚、韩三平、管虎等资深电影人纷纷投身网络。其中马珂是较早“网大下海”的人,谈及原因,马珂表示,“可能一夜之间就会出现一个所谓的想象不到的爆款出来了,因为我看到了这点,所以说我比较早的进来了。网络电影市场到一定的程度,会有相当多的线上的导演会参与到整个网络电影领域中来的。”
同时传统的影视公司,包括华谊兄弟,慈文影视,还有很多原来一起做电影做电视内容的公司,都开始进入到了网络电影尤其是网大内容的战场当中。还有几大视频平台的参与方式一直在变革,包括自制,与制作公司来分享ip一起来投资。
十个关键词,回顾2017,但这一年带给你我的感受,绝对不止这十个词汇。2018,忘所有网影人携手共进,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