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峰话巴中(篇二:经济社会02)


巴中经济发展之路,除工业经济外,第二条是想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上创出一条不寻常之路,在“绿色农业”的定位之上,依靠区域内通江银耳曾搭载神舟九号遨游太空,南江黄羊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具有区域特色产品,形成以段木耳菇、高山茶叶、食饮巴药、生态畜禽、优质粮油、特色果蔬、巴河水产、风味食品为代表的八类特色优势农产品。提出了“巴食巴适”食文化品牌。巴中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正式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巴中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适"保护性注册,成立了巴中市特色农产品"巴食巴适"产销协会。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协会管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综合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共建战略,逐步构建"营销企业树旗帜、领军龙头立标杆、企业专和做产品、协会抱团闯市场"生产营销模式。其目的是:资源整合,创新营销,扶持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立得起、叫得响、竞争力强的"巴"字号农产品品牌。
这应该是难得可贵的。就巴中而言,作为传统的农业地区,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可惜的是地理巴中虽然有其农业食品生产的得天独厚优势,但并无类似于五常大米、郫县豆瓣、涪陵榨菜的农产品真真的享誉市场,得到名利双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规模,巴中的任何一种农产品就其品质来讲都是无可挑剔的,但就其量来讲,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以通江银耳为例,2016年品牌估值已达30多亿元,但通江银耳的市场实际生产经营价值有多少,相信不少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有通江行业人士估计通江银耳的实际生产量不会多于10吨,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600元每500克,由此可以得出通江银耳的实际生产经营价值,当然借助于通江银耳的品牌优势,衍生的了另外一部分价值,但距离其估值差距任然很大。相比于几十元一斤的福建古田银耳跺跺脚,市场都会抖三抖的威势,可以说体量依然才是主角。再有,由于体量小了,名气再大,市场上踪迹难觅,必然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培养。以劳斯莱斯为例,价值高、价格高但体量小,最终免不了被收购的命运。也因此可以建议地方如要真的实现其提出的通江银耳100亿工程,首先要从体量上下功夫。
再如南江黄羊、通江青浴猪以其肉质肉香得到诸多美誉,市场价格也比其他的要高,但走出巴中,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吃呢,就算知道了,到哪里能吃到呢?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不想吃,也不是吃不起,而是体量小了,很少有地方见到,当然谈不上占领什么市场了,更别说左右市场了。
再谈下巴中的茶业,巴中的茶业近年来确实应该说发展比较迅猛,以云顶山茶、罗村茶为代表的茶业品牌在川内应该说闯出了一定名声,但受制于喝茶的地方特点(福建广东喝普洱红茶,北京人爱喝花茶,上海人则喜好绿茶等),想闯出更大的世界比较困难,那么市场重点就应该放在喜好青茶的地域,可就川内而言,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巴中的茶业,举例:在成都,或者川内其他城市,你在茶楼说“来杯罗村茶”或者说来杯“云顶茶”,能喝到的几率有多高,就可以检验巴中的茶业当前的问题是受制于体量,和市场行为。当然,我们应该欣慰的是多年前我们喝茶要不是受制于经济条件喝什么野茶,要不就是用钱买其他地方的茶业,什么毛峰,毛尖等。也祝愿巴中的茶业经济能结出丰硕成果,相信是每个巴中人乐于所见的。
回头来再啰嗦下“巴食”,“ 巴食”的重点应该落脚于食品的原材料提供,因为巴中并无非常响亮的食终端产品,就应该在原材料上做文章。巴食应该有机会成为众多餐饮巨头的供应商,巴食应该成为众多好吃嘴念念不忘的食材。作为统筹巴食的“巴食巴适”产销协会应该书写出浓墨重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不做赘述,也许有朋友认为我是井底之蛙,只见一隅,但笔者无意贬低,更无嘲讽,只想找到优势中的短板,让巴中的农业经济走得更好。(待续:)

楼主此帖用心不如以前了,右些论断未必自己都认可:“以劳斯莱斯为例,价值高、价格高但体量小,最终免不了被收购的命运。也因此可以建议地方如要真的实现其提出的通江银耳100亿工程,首先要从体量上下功夫。”既然价值高,大家都想得到才是,价格高么,这或许才是被收购原因之一,也说明其实价值也不是最理想的,物不所值了,有些限量版豪车,跑车价格高到不可想象的天价,普通人是不会想到去买的,但相信世界上排队争相购买的富豪多的是,为什么不多造几辆增加其体量呢?通江银耳不说了,不知道楼主的信息可靠否:600元500克!

比喻确实有不恰当之处。信息肯定可靠,告诉你个数据,从老百姓手里收购银耳,不经筛选价格大约在260到320元每500克,经过企业的筛选,包装,再次晒,600元是需要的,低于此价格的市场上很多,但其中的名堂大家可以想。

我的本意是,必须要加大种植面积,扩大单产量,不能单纯认为物以稀为贵,从价格上去要利润,同时要开发高附加值的创新技术。谢谢你提出的问题,在修正此贴内容时,我会更正。

你我素不相识,纯属就事论事探讨问题。通江银耳早有耳闻,真实品质如何,我是不知道的,但肯定是银耳,你在帖子中说福建银耳几十元一斤,这和超市价格相符,两者价格差距达十倍之多,不知你会做何选择?个人感觉,别人五六十元的东西,绝大多数人最多会接受七八十到两百之内。六百的或许是稀有极品,但不是大众消费,还有,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年之中一次银耳都没食用过的人大有人在,所以也不是大众必须品。也不是说一定要控制在物以稀为贵,我只是想说,稀有珍贵物品自有他稀有的原因。历史上铝比黄金还珍贵得多,现在呢?产量体量上去了,价格必定下降,这是人们努力改进技术扩大种植规模的意义所在,有惠于普通大众,造福人民,也是多中取利。

茶文化跟对面泸州的酒文化相比,很弱势呀。。。

目前文里主要内容是讲现状,我可以肯定的说我说的是事实,对策怎样,那是结束篇,这也需要吸收像你一样提出宝贵意见的朋友。对于我写东西来讲,第一个原则是必须依靠事实依据,我也是边写文,边整理了解的资料,不熟悉的也是先查阅了的。找到根源,大家分析,再提出思路,对策,而不是先想思路。

确实如此,泸州酒文化比巴中茶文化应该说更有历史市场感,目前也有被淹没的现象,但不同的是巴中的茶文化历史并不悠长,影响力也不算很大,巴中茶经济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我比较看好

现代人消费文化都快餐式了,对食材不感兴趣了。以及,巴适的东西真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