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里河村举行送文艺下乡活动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11月5日,惠风和畅,冬日暖阳。泽州县柳树口镇里河村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晋城职业技术学院60余名文艺演职人员和市摄影协会、诗词学会、书画协会、卫生系统以及省、市、县多家新闻媒体的同志齐聚这里,为村民们带来了“三下乡”活动的盛大庆典。
随着歌伴舞《欢聚一堂》《阳光大道》、唢呐独奏《乡音美》、上党梆子《大登殿》《梨园新秀》《打焦赞》、现代舞《ABC》、山西民歌《杨柳青》《亲圪蛋》等轮番上演,古老的小山村沸腾起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裕民,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局高云政,原晋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魁元,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鄢科武,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晋城市诗词学会终身名誉会长柏扶疏,晋城市诗词学会会长李茂盛,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晋城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冯俊儒,晋城市政协委员、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裴池善等应邀出席。柳树口镇党委书记李瑾卿致欢迎词。曾经在柳树口镇工作过的市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刘宵志激情澎湃地作了即兴发言。泽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霍丽丽也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里河村借2016“秋风古韵·畅游泽州”首届旅游文化节的东风,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资源,借“崖居探幽”的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业予以高度赞赏。
里河村原名蛇窝村,位于柳树口镇东部,距晋城市区约45公里,与陵川县夺火乡毗邻,是柳树口镇庙南庄行政村所辖的六个自然村之一。该村东有玛琅山,西有玲珑山,南有金坡窑,北有九仙台。2009年11月,晋城市遗址专题调查队在里河村东约1000米(当地人称老张湾)的山谷之中,发现一处古代先民的崖居遗址群。这些崖居在一倾斜的天然山体下部,利用上部山体作为屋檐,建有大小不一的石砌房屋,随山体的凹凸走势排列,总长约一百米。经考古专家在崖居遗址附近陆续采集到三十余枚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约从300万年前延续到距今约1万年左右止)、新石器时代(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约从1.4万年前延续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止)的各类石器,推测旧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至于何时修房建屋尚不可知,由于在其中一间屋内还采集到明代瓷碗残片,另有当地村民介绍,民国时期还有人在此居住,当地人称“十八户一个屋檐”,说明从旧石器时代绵延至民国时期,这里一直有人类居住。但由于这里属于穷乡僻壤,交通不便,信息受阻,人烟稀少,故而保存的较为完好。
人们络绎不绝在里河村古人类崖居探幽
2016年,泽州县提出了争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口号。作为庙南庄村的定点帮扶单位,泽州县委宣传部多次与柳树口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到村里考察、研讨,提出了“六村联动、四区发展”(风景旅游区、生态养殖区、生态农场区、有机种植区)“的思路。针对里河村的地形地貌,拟以“崖居探幽”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村民致富。里河村民闻讯后奔走相告,在外工作人员也积极踊跃,自“五一”起,该村在外工作人员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连续八周,刀砍斧劈,开辟了一条几十年都无人走过的山路,陆续挖掘出惊世骇俗的“一洞十八院”远古人类崖居栖息遗址群、鬼斧神工的窟窿山河透窟窿窑、毛骨悚然的阎王鼻楼上楼,壁立千仞的窑泉背、君临天下的寨王坪、晴天听鸟鸣雨天看瀑布的石缸河和“五棵松”等参观点,准备在7月20日举行“崖居探幽”启动仪式。不料,7月19日,一场五十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袭这里,短短几个小时,降雨量达100毫米,突如其来的洪水不仅冲垮了村边的拦河大坝,还冲毁了多处出村公路,出行受阻。但全村人团结一心,或义务劳动或捐款捐物10余万元,终于在9月20日,修通了出村公路。期间,远在大同市工作的郝树生赵芳芳夫妇因路途遥远不便回乡,捐款4万元修筑了迎客门楼。9月29日,该村举行了崖居探幽启动仪式。自那时起,八方游客络绎不绝,该村也先后办起怡和农林牧农业开发公司和三户农家乐。
冯俊儒欣然题字
11月5日上午文艺演出结束后,与会同志实地查看了“五棵松”和“一洞十八院”远古人类崖居栖息遗址群,裴池善义务为参观人员详细解说。市摄影协会的同志实地组织了航拍,县卫生系统的同志免费为村民体检并赠送了健康知识小册子。柏扶疏即兴赋诗一首:“灵蛇吐仙气,华盖御泉河,远古崖居渺,五松养太和。”并挥笔提书:“柳口山河壮”。冯俊儒也欣然提字:“群贤毕至,崖居探幽。”从而为此次“三下乡”活动增添了无穷乐趣。(徐军利)
里河村的美景很好就是:路子不太好需逐步完善修复慢慢改造需有社会有识之士资助我想不久里河定会成为晋城的又一新景观吸迎外来观光休之士
一个洞有什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