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趋提高。做好村镇文化工作,组织、管理、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应尽的职责。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如何加强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关键在人,必须选人才、建队伍。近三年来,我镇对村镇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作了积极的尝试,建立了一支有较强工作能力,有一定业务水准的村镇文化工作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镇的各项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创建文化大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我们的做法巍山镇是浙江省中心镇,辖30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撤乡扩镇时由原六个乡一个镇合并而成,面积179平方公里,人口逾七万,但文化站干部仅有二人,而且都兼有其他行政工作,人手少、工作任务重,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必须在全镇建立一支文化工作队伍。文化站虽已建有民乐队、民间艺术团、书画院、体育舞蹈协会等多支文艺团队,各村也已有业余文艺体育队伍,但没有一支能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组织指导开展全镇文化工作的综合性队伍。文化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尝试,确定标准,做好协调,加强培训,活动经常。
一两次积极尝试
我们利用在2007年村级换届选举时,建议镇党委、政府在全镇建立一支文化宣传员队伍,要求文化宣传员热心、热爱文化,有一定文化业务专长。镇党委、政府认真采纳文化站意见,专门下文要求各村在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时,确定一名文化宣传员。文件下发后,各村都申报了文化宣传员,但大多数不是分管文化宣传的支委,就是分管文化宣传的村委,70%以上是村级干部,多数人员本身并不热爱群众文化工作,更谈不上有业务专长了,能胜任该项工作的寥寥无几。文化站第一次通知培训,到会的不到三分之一。村干部兼职的文化宣传员,认为不该做这些具体工作;有的文化宣传员认为文化工作可有可无,存在应付情绪。这一年,又恰逢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本想利用这支队伍开展该项工作,却因这支队伍形同虚设,无法胜任,我们只得重新选聘了一支普查员队伍。
2008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市委、市政府要求创建文化示范村、文化达标村,各村都要建立符合一定标准的村级文化活动室。借此东风,我们又重组了文化队伍,名称由“文化宣传员”改为“文化管理员”。组建的队伍有五十余人,基本能胜任村级文化活动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但85%以上是退休干部、退休教师以及退居二线的村干部等老年人,文化业务能力欠缺,要求他们承担村级文化工作,指导、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显然又不现实。镇文化站要依托他们全面贯彻落实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做好全镇的文化工作存在极大的困难。
二确定工作职责
通过两次的尝试实践,我们意识到要做好全镇文化工作,必须组建一支有一定工作能力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村镇文化工作队伍。2009年10月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开放,我们建议镇党委、政府重新组建这支队伍,并事先确立选人标准为:有较高群众威信: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有一定的文化业务专长;热心、热爱群众文化工作。名称确定为“文化工作指导员”。用这个名称有三点意义:一是可以提高选人标准。这些人不仅仅是文化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还要指导文化活动,文化工作的开展,这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选人标准;二是可以开阔选人视野。巍山是省级中心镇,是东阳东北部第一大镇,政治、经济、地域都是东阳东北部的中心,有许多市级派出机构,有较好教育质量,一定规模的高中、初中、小学。这些单位有一批有一定文化专长的文化人才,而且热心、热爱文化工作,我们把这些人都可选入文化工作指导员队伍,以帮助、指导开展我镇文化工作。各村在外地工作的文化专业人才也可邀请、聘请为我镇的“文化工作指导员”,以提高我镇文化工作水平。三是可以增强文化工作的信心。通过重新组建,使入选者感到本人不仅是文化工作的参与者、管理者、组织者,还是指导者,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无形之中提高了他们对做好文化工作的信心。最后,我们对照选人标准,确定了文化工作指导员的八项职责,并报经镇党委、政府同意。这八项职责为:
热心热爱文化事业,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熟悉各种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具有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2. 加强学习,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自觉接受上级部门领导,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3. 制定本村、本单位群众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4. 负责组织实施开展区域文化活动中心、文化达标村、村文化室的达标创建工作。5. 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己任,负责指导本村、本单位文化工作,经常性地在本村、本单位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6. 负责文化工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工作。7. 配合做好本村、本单位的文物保护和文化市场管理工作。8. 认真吸收群众意见,深入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文化创新,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标准与职责确定后,由镇党委书记在村主要干部会议上专门进行布置,党委宣传委员提出具体要求,镇文化站积极与村主要领导沟通做好人员的落实工作。由村推荐和镇文化站推荐相结合,最后由村上报,镇文化站审核报镇党委、政府备案。
三做好沟通协调
我镇各村都有几支文艺、体育队伍,皆由文艺骨干、文化工作的热心人、爱好者在领头,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参与的也都是这些人。通过多年的文化工作实践,我们意识到,只有把这些人物色进文化指导员队伍才能做好我镇的文化工作。但这些人当中既非村二委干部,也非村妇联、团委、老年协会等组织人员,仅仅是有一定群众威信的文化工作爱好者,村领导不一定会确定他们为文化工作指导员。针对这种情况,文化站就事先研究确定建议名单,提供给村干部参考,并逐个与村干部沟通,有的还进行了多次沟通。沟通当中有的村干部提出该同志从来没有做过村里的工作,确定他为本村文化工作指导员并要负责本村文化工作有些不合情理。我们就建议村干部开阔思路,把该同志充实进村妇联、团委、老年协会等班子,或确定为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这样既有利于鼓励该同志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该同志今后开展工作。各单位的文艺骨干由文化站直接与单位主要领导沟通确定为文化工作指导员。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工作和积极有效 的沟通,我们终于组建了一支由76人组成的符合事先确定标准和要求,能履行职责,胜任工作的巍山镇文化工作指导员队伍。四加强业务培训队伍建立后,我们紧接着在提高文化工作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水平上下功夫,适时组织培训。一是业务培训。邀请了市文化局、文化馆领导授课,镇党委政工书记、宣传委员亲自作动员。二是工作交流。我们规定每季度组织培训和交流,做到及时充电不断更新知识。因大家都热心热爱群众文化工作,2010年组织的四次培训到会率达99%。三是加强创建。有了这支队伍为依托,2010年我镇体育文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创建了“浙江东海文化明珠”“浙江省老年体育小康镇”“金华市健身球之乡”、“东阳市文化工作先进镇乡”,创作节目器乐舞蹈《春到三乡》荣获东阳市乡镇文艺汇演金奖。五做大做强文化品牌被周恩来总理喻为“江南笛王”的赵松庭是我们巍山人,大家建议要利用名人效应,做大做强“松庭文化”,提高巍山知名度,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文化站认真采纳意见,建议党委政府把松庭文化作为我镇的特色文化培育,现已组建成立了“松庭之声”国乐队,建设了“松庭文化广场”,举办了首届“松庭之声”竹笛比赛,“松庭文化”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今年计划举办首届“松庭文化”艺术节,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松庭文化”做大做强。
二、实践的体会1. 建设村镇文化工作队伍,必须争取镇党委、政府重视。村民委员会是自治组织,村支部、村委会服从于镇党委、政府的领导。镇综合文化站也是镇政府领导下的基层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不可能去指挥村支部、村委会,因此必须争取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才能把这支队伍选拔组建好。2. 建设村镇文化工作队伍,必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至国家,小至企业单位,各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必须首先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靠文化站几个人,要做好全镇的文化工作明显是一句空话,综合文化站要履行文化部《文化站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职能也是不可能的。综合文化站必须拥有一支可以贯彻落实文化工作的队伍,实现有人抓、经常抓。3. 建设村镇文化工作队伍,必须高标准选人。有人办事还必须有能力办事,因此必须高标准选人,能胜任群众文化工作。对做好文化工作起初我们只意识到必须有这支队伍,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致前两次组建的队伍根本不能胜任工作,几乎形同虚设。组建一支队伍不难,下个通知叫村里上报就完成了。而要建设一支能战能胜的队伍,不下一番苦功,不掌握各村文化队伍现状,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不与村主要干部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是绝对不行的。4. 建设村镇文化工作队伍,必须常葆队伍的青春活力。队伍的建立只是工作的基础,关键要在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上下功夫,使其胜任工作。因此,必须有计划地经常组织业务培训,补充新的知识:经常交流,布置落实工作;开展先进评比,及时把他们的工作业绩通报给镇党委、政府和村主要领导,建议村主要领导把他们列为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经常交办一些村的其他工作让他们去完成以扩大大影响力,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积极性和动力。这样才能常葆这支队伍的青春和活力,以更好推动文化工作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