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18个场景应用包括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四个大类,分别从目前状况与痛点、使用区块链的优势、经典企业案例三个方面解析。由于篇幅较广,将分为上下两篇文章。本为为第一篇文章,主要描述金融服务领域8个场景的应用。
金融服务产业是中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金融市场中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无法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产业链条中存在大量中心化的信用中介和信息中介,减缓了系统运转效率,增加了资金往来成本。
区块链技术公开、不可篡改的属性,以及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具备改变金融基础架构的潜力,各类金融资产均可以被整合进区块链账本中,成为链上的数字资产,在区块链上进行存储、转移、交易,降低金融服务流程中的成本和周期,使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1、支付
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清算、结算的成本较高,涉及许多手工流程,导致用户端和金融机构中后台业务端产生的支付费用高昂,也使得小额支付业务难以开展。
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中,高昂的手续费与漫长的转账周期一直是绕不开的痛点。swift机制虽然为跨境支付的银行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通信方式,但其垄断地位也让银行付出了高昂的手续费(并最终转嫁到客户身上)。代理行模式中,代理层级越多,延时越长,资金的流动性越差。基础设施费用贵、swift运行不透明、不同机构间流程繁复,进一步造成了昂贵的手续费。
利用区块链技术后:
(1)交易双方不再依赖一个中央系统(swift)来负责资金清算并存储所有交易信息,而是基于一个不需要进行信任协调的共识机制直接进行价值转移。
(2)这一机制转变,不仅节省了第三方机构庞大的服务器费用和维护费用,还能精简流程,降低银行和客户的业务成本。
(3)流程的扁平化提高了跨境转账的速度,实现实时转账。去中心化的结构在节省这些成本的同时,系统的每个节点均存储了一套完整的数据拷贝,即便多个节点受到攻击也很难影响整体系统的安全。
因此,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跨境支付的商业模式改变,用户可以以更低的费用和更快的速度达成目的,金融机构的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
v 典型案例(ripple)
1、定义
ripple(瑞波)是第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开放的支付网络。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支付网络转账任意一种货币(包括法定货币和虚拟货币),交易确认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完成,既简便又快捷,交易费用接近于零,完全省去了异地跨行及跨境支付费用。ripple系统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任何个人、公司、或政府操控,任何人可以创建一个ripple账户。这是互联网金融提供的、有别于swift的、全新的支付模式。
2、核心机制
(1)公共账本:公共账本存储了所有账号及交易信息,分布在所有网络节点中并时刻保持同步,任何人都可以阅读这些总账,也可以读取ripple网络中的所有交易活动记录(同区块链)。
(2)瑞波币:xrp(瑞波币)是ripple中流通的媒介货币。xrp可以通过网络增发,但不能通过挖矿获得。xrp的作用一是保护ripple网络不受垃圾请求攻击,保障系统安全运行。每进行一次交易,就会销毁十万分之一个xrp(可视为交易费用)。这一费用对正常交易者来说成本几乎可以不计,但对于恶意攻击、制造海量虚假账户和交易信息者,所销毁的xrp会呈几何级数增长,成本巨大。二是作为媒介货币流通,成为各种货币兑换的中间物,保证交易顺利进行。在ripple系统内,不兑换成xrp的话,就很难跨网关转账或提现,而瑞波币则可以在任意网关之间自由流通。因此,与比特币相比,xrp具有实际的用途(桥梁货币+安全保障)。
(3)网关:网关(gateway)是ripple网络中资金进出的大门。它类似于货币存取和兑换机构(笔者认为与交易所和银行只能类似),允许人们把法定货币、虚拟货币注入或抽离ripple网络,并可充当支付双方的桥梁,使得转账可以在陌生人之间进行。如果“网关”是由大银行或大金融机构充任,那么陌生人间的信任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
ripple网关中,存在一个特殊的角色——做市商。任何人都可以在ripple网络中挂出买单或卖单来交易货币,做市商则既挂出卖单也挂出买单,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同时赚取买卖差价。ripple网络通过在大量争相赚取差价的做市商之间传递兑换单的方法进行“货币兑换”。ripple网络会找到最有效的途径来撮合交易。用户无须中间人,也无须其他兑换所就能完成交易。
3、工作模式:
(1)用户甲将任意类别的货币或虚拟货币兑换为瑞波币xrp,然后发送给其它任何地区的用户乙,用户乙可将收到的xrp兑换成自己需要的任意货币币种。
(2)用户甲将资金存放在乙信任的网关,经过网关转给乙。
(3)瑞波(ripple)系统允许用户在本系统内发行“私人货币”。假如某个ripple用户甲信誉很好,甲就可以拿自己发行的“私人货币”与信任他(用户甲)并愿意接受的另一个用户(用户乙)兑换成美元或比特币等其它币种。用户乙可根据需要赎回兑换给甲的货币。这实际上是个借贷过程,用户甲具有了向其他人借贷的融资权力。
4、优势与缺陷
ripple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交易协议的支付系统。与比特币不同, xrp强调的是“支付属性”而不是“货币属性”。ripple系统真正的价值是互联网金融交易协议,所以它无需人们接受xrp支付,可以实现任意法定货币的汇兑,并且近乎零延时和零成本。相比于传统的swift机制,通过ripple系统转账可实现近乎零延时和零成本,交易匿名,且适用于任意货币(包括虚拟货币)。
但是,ripple系统仍有以下问题存在:
1、xrp是中心化的造币和分配方式。ripple系统中流通的1000亿个xrp从一开始就已经造好了,而且全部掌握在其创始人和大股东手中。xrp分配方式由大股东决定,不是像其它虚拟货币那样高度分散,没有特定机构能决定分配方式。三个创始人就持有20%(1000亿中的200亿),另有50%左右将被opencoin赠送给特定人群和特定机构。过度集中的持币模式和分配模式是ripple系统的缺陷。此外,ripple系统局部表现为“弱中心化”,这些都使ripple深陷集权舆论风波,xrp也存在价值剧烈波动的危险。
2、网关问题。一是网关可能破产,当用户把资金存到网关之后,换来的是虚拟货币,实际资金在网关老板手中,如果网关老板卷款逃跑,这些虚拟货币根本无法变现。二是虚假网关,虚假网关是指该网关的设立一开始就是为了诈骗,通过各种宣传,吸收大量资金后再卷款逃跑。
2、 股权众筹
股权众筹是指公司出让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资者。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获得未来收益。一般来说,股权众筹主要指对初创企业给予的投资支持。在资本市场中可以看作是对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有力补充。然而,由于缺乏成熟的监管机制和机构,股权众筹的确权和流通存在模糊、复杂、无标准流程等问题。
基于区块链的股权众筹平台可以通过创建自己的数字货币来筹集资金,分发自己的“数字股权”给早期支持者,给投资者获得支持初创公司所获股份的凭证,从而实现股权登记管理、股权转让流通、众筹智能合约等功能。(这一思路同样可以扩展到证券市场的优化中)。
(1)股权登记管理
区块链系统能够将记录的股权作为股权登记的电子凭证,将现如今大量需要人工处理的纸质版股权凭证、期权的历史交易和维护等工作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其更加高效和安全,最大程度降低确权成本,对数量巨大且市值不大的初创企业在股权登记、转让方面具有较大的技术支持作用。区块链的开源可共享特点使各个机构和个人均可参与到整个系统的运作中。每个参与维护的节点都能复制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从而对信息的所有者确权。
(2)股权流通转让
传统的otc场外股权交易以交易双方的信用为基础,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信用风险。因此,交易双方需要建立双边授信后才能进行交易,交易平台则集中承担了市场交易者的信用风险。
若股权的所有权登记在区块链中,股权交易必须要所有者的私钥签名才能验证通过,交易确认后,股权的变化也会记录在区块链中,从而保障交易双方的利益。
(3)众筹智能合约
在股权众筹发起初期,由发起人、众筹平台、领投人、保荐人等多方共同签署一份众筹合约,来约定各自的责任与义务。这份合约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以智能合约的形式存入区块链中,由区块链确保合约在履行中不被篡改。
例如,创建一份智能合约,根据合约条件,区块链底层首先产生第一个事务tx1:创建一个联名账户,从领投人账户打款300万到联名账户,并生成200万的借条供投资人购买,该账户由合约中各方共同拥有和维护;同时创建tx2(在规定时间内,如果200万借条销售完,则从联名账户中打款500万到发起人账户中)和tx3(如众筹失败,跟踪联名账户的交易记录,全部退款)。tx1、tx2、tx3同时写入区块链,由区块链底层协议自动执行。
v 经典案例
nasdaq linq是第一个基于区块链对资产交易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平台,同时是非上市公司股权管理工具。作为纳斯达克私募市场的一部分,linq为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提供交易所的全套服务。
linq力求提供更直观的可视化效果,帮助企业家对资产进行分析。例如,
①“股权时间轴”通过可视化的颜色块展示股份是如何发给投资者的,又是如何在投资者间进行转移等。②有效的证书和取消的证书都有不同的视觉效果,前者还会显示诸如资产id、每股价格等信息。颜色则代表特定资产列表,资产类别可由发行人自行定义(包括股权类型和融资次数)。③创业公司还可以通过发行日期查阅证书,了解并评估某投资者在企业内所持有的股份。
2015年,创业公司chain已经使用linq发行该公司股份。通过网上发行,linq极大的缩减了结算时间,交易双方在线完成发行和申购也能有效简化多余的文字工作。除此之外,linq还能进一步加速公开市场的交易结算。linq指出,现在的股权交易市场标准结算时间为3天,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却能将效率提升到十分钟,这能让结算风险降低99%,从而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系统性风险。发行者因繁重的审批流程所面临的行政风险和负担也将大为减少。
3、 清算与结算
不同金融机构间的基础设施架构、业务流程各不相同。大量人工处理的环节,不仅增加了业务成本、降低效率,还容易出现差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清算登记系统只限于为场内交易提供服务,不注意跨市场、跨地区、跨领域的交收业务的发展,过分依赖场内交易,对清算等级系统的发展不利;
第二,只对会员机构服务,不注意对个人客户业务发展,大大降低了清算登记系统的效率;
第三,资金清算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系统的效率直接影响证券市场资金交收效率。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跨越全球网络的数据库,它基于相互独立的网络系统而不是中心化的系统。利用区块链后:
(1) 区块链可以使数字资产在交易的对手方之间进行转移而不需要任何中央机构,实现低成本计算。
(2) 区块链账本的安全透明、不可篡改、易于跟踪等特点使其可以实现对证券登记、股权管理、证券发行进行数字化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由于每个交易参与者都有完整的交易记录,伪造交易或者篡改交易记录的行为几乎不可能实现,使整个市场高度透明。
(3) “点对点”的交易意味着清算过程可以实时发生,智能合约甚至可以实现任何人以自己设定的方式自行发行资产凭证,通过在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上自由竞价完成交易,真正实现“交易即结算”。
v 经典案例
t是由美国在线零售商overstock于2015年4月推出的平台。该平台的目标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股权的交易和结算功能,发挥区块链“交易即结算”的优势。在美国,只有发行私募债券不需要监管机构的批准,因此一开始overstock只是进行了私募债券发行的尝试。随后,该公司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申请,并最终获得批准,意味着它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发行公开交易证券。这也是美国监管部门是首次批准通过区块链技术开展此类业务,很可能是今后证券发行和交易方式改变的开始。
基于此,overstock计划完成价值高达5亿美元的股票或其他证券的发行,发行产品包括普通股、优先股、存托凭证、权证、债券等。
4、 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中,纸票票据作假、一票多卖,电子票据打款背书不同步等现象时有发生。操作方面,由于电子票据系统是中心化运行,一旦中心服务器出现问题,则对整个市场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同时,企业网银的接入将会把风险更多的转嫁到银行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上,使整个风险的链条越拉越长。
综上所述,票据市场具有高道德风险和高操作风险的痛点。利用区块链技术后:
(1) 解决票据真实性的问题。从票据发行即对全网所有业务参与方广播,当检验数字票据信息是否被转让或者篡改时,区块链可以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