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连续出征北伐

诸葛亮临终前耿耿于怀没能让蜀汉统一中国,蜀将姜维对丞相的逝世十分伤心,发誓要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率领蜀军打败吴国和魏国。姜维是蜀国的大将军,他本来在魏国天水郡担任中郎将,后来弃官归降了蜀汉,得到诸葛亮的重用,先后担任多职,最终升迁至大将军。姜维在诸葛亮手下学到了很多带兵打仗的才能,诸葛亮生前最后一次北伐时,姜维也随军出征,提出不少作战部署建议,诸葛亮病死后,为了保护诸葛亮的遗体,姜维率兵拦截前来追赶的魏军,和司马懿交战激烈,并成功逼退司马懿。回到成都后,刘禅嘉奖姜维的勇猛,封他为右监军和辅汉将军,统领全军,并赐封为平襄侯。
公元253年,丞相费祎去世,朝中没有人再反对北伐魏国。这一年三月,吴国出兵二十万讨伐魏国,姜维见状,也带领几万人马北上出征。姜维带着大军从石营(今甘肃西和西北)经过董亭(今甘肃天水西南)来到南安,准备攻占南安城。魏国雍州刺史陈泰得知南安告急后,连忙率军前来增援,蜀军发动了几次进攻都没有获胜,城内守军和城外援军一点儿也没有疲乏的迹象。姜维很着急,眼看军队粮食越来越少,无奈之下只好撤军。公元254年,司马师成为魏国新一任掌权人,可是魏国中书令和皇后的父亲密谋夺取他的权力,秘密计划泄露后,很多人被斩首,魏国朝廷陷入一片慌乱之中,人人自危。这个时候,魏国的李简密向蜀国请求归降,当时是姜维主持蜀国政事,他见魏国内部发生动乱,认为是消灭魏国的好机会。姜维同意了李简密的投降,要求他画出洛阳的军事图,接着,姜维便带着大军浩浩荡荡朝北方前进。蜀军先是占领了狄道(今甘肃临洮),然后进攻襄武(今甘肃陇西南)。魏军将领徐质前来迎战,杀死了几名蜀将,后来败在姜维手上。魏军没了将领,一时军心大乱,姜维乘机大举进攻何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地,并把何关、临洮、狄道的当地百姓全部带至蜀地安居。
公元255年,魏国大将军司马师病死,姜维联合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人,集结了几万兵力共同攻打魏国。魏国征西将军陈泰率领雍州刺史王经前来迎战,王经驻守在陈仓(今陕西宝鸡东)的军队几乎被蜀军全部消灭,姜维一鼓作气接着进攻故关(今甘肃临洮北),再次打败王经,魏军损失惨重,死伤几万人,王经带着残兵败将仓皇逃往狄道。姜维紧追不舍,陈泰向朝廷请求增援,司马昭便派安西将军邓艾前去助阵,同时让太尉司马孚在后方随时待命。陈泰和邓艾偷偷地从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绕道狄道城东南面的山上,姜维大吃一惊。陈泰又命令士兵点燃火把,使劲击鼓制造声势。狄道城内的魏军顿时士气大增,打退了姜维的几次进攻。姜维见攻城不行,于是改变主意攻打山上的魏军。但陈泰宣布要把蜀军后路截断,姜维害怕大军不能全身而退,只好放弃进攻,退回到成都。公元256年,姜维联合镇西将军胡济在上邽(今甘肃天水)出兵攻打祁山,大军走在半路上时,姜维得到消息,魏将邓艾已经在祁山布下了埋伏,于是姜维改变路线,先攻打董亭,然后进攻南安。谁知又被邓艾抢先一步占领了重要关口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蜀军和魏军在武城山交战,无奈魏军地理条件优越,姜维不得已放弃进攻,再次启用之前的计划,连夜渡过渭水,从东面进攻上邽。然而蜀军刚到达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就被魏军截住了,援军迟迟等不来,姜维大军连连战败,士兵死伤很多。这一仗,蜀军失败而归,姜维自动向蜀后主谢罪,自贬为后将军。
公元257年,魏将诸葛诞因不满司马昭的统治,暗中联合了吴国在淮南地区起兵,司马昭立刻派人前去镇压。姜维乘机发兵从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攻打魏国境内的秦川地区(今渭水流域),一直打到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姜维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是因为魏军在沈岭附近的军营里囤积了大批粮草,但兵力却很稀少。眼看姜维就要达到沈岭,军营上下急得不知该怎么办。安西将军邓艾和征西将军司马望听到消息后,急忙带军前去增援。姜维这一次抢先占领了有利地势,依山扎营,司马望和邓艾则在水源边扎营,两军相持很长时间,但谁也不主动出兵。姜维命人去魏军军营前挑衅,魏军就是不肯出战。
公元258年,诸葛诞被杀死在战场上,姜维眼看不能乘虚而入,便带着大军回到蜀国。刘禅在他班师回朝时后,重新任命他为大将军。公元262年,姜维又一次举兵进攻魏国,占领了洮阳郡。安西将军邓艾率领魏军前来迎战。由于蜀军北伐路线过长,军队物资在补给时间上有些缓慢,这给蜀军作战带来了不便。邓艾抓住蜀军的这个弱点,故意在相隔较远的两个地方设立战场,蜀军应付不来,被魏军打得连连败退。
这个时候,因为姜维连续出征北伐,蜀国很多人都对他表示不满,认为战事劳民伤财,而且一直不见有什么收获,大臣们纷纷上奏后主,请求除去姜维的兵权。姜维没有办法,只好请命去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屯田练兵,躲避朝廷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