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涨跌到底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每月宏观经济情况的运行数据都会定期发布,那么作为投资者如何从中去发现投资方向以及潜在的机会呢?下面我们重点以pmi、cpi以及ppi来讲解介绍。
pmi——采购经理指数
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
pmi指数反映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50为荣枯分水线。以制造业为例,从图中(黄线)我们可以看出从2013年到2016年初,制造业的pmi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商业活动是不频繁的。这也解释了2015年的大牛市是主要靠杠杆资金推升的,没有扎实的经济基础,所以后来的大幅下滑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从2016年2月以来,制造业的pmi持续向好,且一直维持在50以上,这就是本轮白马股,蓝筹股不断创新高的基础。
10月制造业pmi为51.6%,比上个月下降0.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pmi为54.3%,比上个月下降1.1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回落主要受季节因素和环保限产影响,pmi下降属预料之中,依然保持较好扩张水平,四季度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股市的慢牛基础不变。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ppi——生产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cpi和ppi分别反映作为下游终端的消费品价格和中游工业品价格的变动,基本涵盖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这将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近一年来,股票市场中“涨价概念”的炒作就是这个原理。以ppi数据为例,从2015年9月份以来,ppi指数不断攀升,股票市场的“涨价概念”也是此起彼伏,个股短期涨幅超过一倍不在少数。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10月cpi同比上涨1.9%,涨幅上升0.3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6.9%,涨幅与上个月持平。今年通胀压力较为温和,ppi环比回落,同比维持高位,价格上涨从上游向中游传导,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传导。大宗商品价格不会持续上涨,输入性因素对ppi的抬升作用减弱。年末翘尾因素显著走弱,ppi不会持续大幅攀升。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涨价概念”,特别是工业品相关的涨价效应将会逐渐减弱,价格上涨向生活资料传导,可能引起cpi上扬。重点关注终端消费品公司的投资机会,也就是和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公司的投资机会,有比较好的品牌效应和用户粘性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