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通后,高铁站车流剧增,水东大桥上下班时段就出现堵车现象,特别是渣土车、大货车多的时候,桥的负荷比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将水东大桥里面的非机动车道开辟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上移到桥面的人行道上,行人通道可在桥外另外开辟或者与非机动车道合并。另加大引导力度,青田方向的车辆建议引导到紫金大桥走环线,缙云方向的车辆建议引导到上岗背,错开车流。另长期规划建议在好溪上再架设一座桥,缓解过桥流量。
丽水市建设局回复
2016-01-25 09:53
网友,你好。首先谢谢您的意见,我们也会把您的意见反馈给建设单位,并酌情考虑是否采纳。
高铁开通后,高铁站车流剧增,水东大桥上下班时段就出现堵车现象,特别是渣土车、大货车多的时候,桥的负荷比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建议将水东大桥里面的非机动车道开辟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上移到桥面的人行道上,行人通道可在桥外另外开辟或者与非机动车道合并。另加大引导力度,青田方向的车辆建议引导到紫金大桥走环线,缙云方向的车辆建议引导到上岗背,错开车流。另长期规划建议在好溪上再架设一座桥,缓解过桥流量。
楼主,您好!您发的帖文已转交给相关部门。
电动车移到桥上开,让电动车和行人走在一个道,高铁下来的行人和水东居民还能安全在大桥行走吗,你已经为你下班设计好路线了,你嫌堵车可以从绕城北路或者绕城南路开到火车站。大桥上高铁通各路各道包括非机动车道车量都很大。住高铁站上班的村民开车需要从绕城公路绕回来吧。这是光荣的任务,为高铁让路。
另外人行道桥上也不具备电动车驾驶安全道路,左下有20厘米台阶,右边又有四方石柱子,电动车开在人行道上,桥尾要设置医生了或者救护车,到时候破头的人实在太多了。
目前最好解堵就是在大转盘设置,进城开车上班族轿车实行车牌单双号通行。把他们引导绕城公路去。
这样私家车量降下来了,水东大桥道路畅通多了,大桥上不是几辆客车改变方向就能解堵的,光引导客车治标不治本,从根本原因就是私家车通向高铁站太多了,应该在大转盘,紫金大桥,灵山寺原收费站告知水东大桥限制私家车驾驶,实行单双号。限制时间设置在8.00到19.30。
楼猪的建议单纯是脑残一族,想法私自,破坏水东大桥美丽的桥景,让政府花了大把钱放了花盆不是浪费了,还要大量花钱在人行道设置开电动车的一路栏杆
并把行人和电动车推进最危险的道路。按楼猪建议要花大量钱建设,得到的结果是治标不治本,要是参照我的建议,花几块钱制作告知牌,限制时间违反的驾驶的私家车一律扣2分,罚款200元,一年下来水东二桥不怕没钱了。
楼上的伟哥莫激动,提建议归提建议,不要搞人身攻击。另外桥面的问题是参考紫金大桥的设计,中间设个隔离带,非机动车和行人就分开了,确实是会挤占非机动车的道宽,但这是目前的权宜之计,长久还是车辆分流,架设另一座桥。当然我这是个人的意见建议,出发点不同,看问题当然角度不同,犯不着恶语相向吧。
就事论事来讲,发展公共交通,公交出行当然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关键是桥面成为停车场以后,桥的负载量会不会超,桥掉了,自然什么车道都不行了。
楼猪:你直接建议人飞在空中好了,什么都是行人让车,你就:@不走路了,有车了不起啊
紫金大桥和水东大桥人量能比吗。水东大桥等于车站,紫金大桥等于乡下,人行道人量没法比的,也不能把紫金大桥模式搬到水东大桥。
人流量倒没太多注意,考虑不是太周全。
除了人量,你把青田和缙云客车设计也有误,政府本来就打算高铁下来直接上客车回家,不然政府不会把松阳,景宁引导到高铁站来,一切向高铁靠近,知道否,客车和公交车优先,其他车辆一定会被限制的。
我原文中是建议引导青田和缙云方向走两边过,不是强制实施,因为目前分流引导做的不够,宣传不到位,反倒大量指示牌指向高铁站,所以很多出城的车子是在水东大桥出去,造成了拥堵。
这个问题,不是这样吵吵就能解决的,还是要大家出谋划策的。合理的建议是可以的,但也不要太过于考虑个人利益。城市建设永远跟不上发展的节奏,紫金大桥也会有超负荷第一天,增加连接两岸的通路才是关键。可以选择增加浮桥来解决燃眉之急。
我倒是觉得楼主的思路可行,对桥梁作适当的改造是有必要的,毕竟火车站到大转盘这一段路是城区主要的公交通道,聚集了2、3、4、6、7、11、13、15、18、19、20、21、22、203、207、313路公交车。近期可以将非机动车道移上桥梁原人行道的位置,丽青路(东港路至大转盘)路段由于原来的非机动车道具备两车道的宽度,也可以分离改造成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道的格局,打造一个城区公交廊道。并且谋划拼宽水东大桥。
按你的思路,丽水东门变成乡下小路,政府在高铁站美观改造工程都白做了,水东大桥好比住宅大门,大门就要大门样子,显得有气派。大门旁边再开个小门你觉得门还好看否?
水东大桥高峰期的时候除了轿车,电动车,其实各行各道都很挤,很繁忙。简直没什么漏缝可钻。至于把非机动车道改成机动车道,甚至改公交车车道,机动车距离过近行人和电动车还有安全感否?碰到失控的轿车,铁栏杆能不能顶得住失控轿车碰撞,别把行人和电动车撞到瓯江去。再讨论到水东大桥人行道要是电动车和行人混合一起,水东大桥目前不锈钢栏杆柱子上面盖是四方花岗石,白天在桥上散步都要距离那个四方柱子50厘米才觉得放心,现在人行道改为电动车和行人混合在一起,行人道那点宽度恐怕只有2.5米,电动车一定会按电动三轮车宽度设计,电动三轮车宽度1.5米,电动三轮车需要2米才能安全驾驶过去。再加上行人和电动三轮车需要移动铁栏杆隔离,又拿去20厘米。行人行走恐怕只有30-40厘米宽度,而且行人右边还有四方花岗石随时破头。要是设计这样的行人道路,咱们丽水保证能上腾讯首页了【最窄的人行道】。水东大桥是丽水东门,是丽水目前的一张脸面,必要的时候就是牺牲私家车保住丽水脸面,让私家车绕道。绝不能让私家车毁了丽水的脸面。水东大桥在未增加第二座大桥,就要让客车和公交车优先通行保持通畅,并对大货车,工地翻斗车限行让他们离水东大桥远点绕道南北环。
高铁站到大转盘人行道也不能改人行道和电动车混合道,一改不是拆了高铁站.划船.滑鞋.摄像等等台了。水东大桥人行道也是拍摄像地方之一,也是村民们在桥上看比赛场地之一,东站酒店是各地比赛员居住的地方,东站到水东大桥人行道也是比赛员行走路之一。我觉得不但不能改为人行道和电动车混合道,还要对东站人行道进行整改,目前东站由于乱摆摊的存在乱,脏,给人感觉人行道太窄,有损丽水城市形象。
作为丽水人应该为丽水形象想想,而不是为了堵几分钟在空卵叫尼玛。
是你没有理解,我只是肯定楼主的思路并没有完全赞同。水东大桥我是承认不具备改路条件,所以说了谋划拼宽大桥。首先我并未否认美观工程,而且我的设想根本就和美观工程不矛盾也不需要改掉美观工程。
丽青路(东港路-大转盘)现状是三块板形式城市道路,可以学习苏州的城市道路改造的范例,苏州也是这样子的路,所以说这段具备改造成五块板形式城市道路的格局,形成中央四车道,隔离栏外两车道再加非机动车道的格局,渠化和红线都不存在技术瓶颈,在不破坏绿化的格局的条件下,双向四车道+6M宽的非机动车道可以变成双向六车道+3M宽的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水东大桥那么宽就可以了,农贸城路口那个都有水东大桥的一倍宽,改造后无非是禁止路边停车挪车道的一般来做车道用罢了,路面车位总归是要减少的,两者的硬隔离学习杭州或者南京的经验,使用窄隔离即可),这样改造既经济又加大了通行能力,何乐而不为?
尽管我也认同私家车的增长不可能永远受到满足,城市道路资源拥挤时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但是目前无法否认的是我市的车辆增长和结构性拥堵是现实状况,16年西站停用和东站的超负荷运行以及东站门口多向的交通组织结构、公交车辆扎堆进站无法进入港湾区等导致的节点性拥堵的现实问题确实突出,尽最大的可能挖掘现状条件,利用现状道路规模适当改造,可以提前缓解交通压力,形成良好的城市道路环境和结构。
否则,如果不能做好及时的谋划,伴随着新丽水站的投入使用,新东站迁到水东大桥以东,道路压力进一步加大,那么有关部门必定上马丽青路改造计划,届时只怕是拆除两侧绿化带的大投资型的改造,与我等设想的保绿思路大相径庭。现下,丽青路东头绿化已被拆除,丽青路东段必然会改成六车道道路,从此已经可见端倪。
另外水东大桥的交通瓶颈已经形成,虽然市里想过水东二桥,然而现在并不具备实施条件,未来水东大桥的拼宽改造几乎可以说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