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微博上看了一段小视频,是安徽卫视的节目《学霸是怎样炼成的》,那一期是关于人事招人,主题是人力资源经理对于985毕业生和非985毕业生的不同对待方式。
我在网上搜索了完整版,里面又让我看到了国内的人事岗位工作者的普遍糟糕做法。
节目是一个对话类节目,一个叫何志龙的大学毕业生,毕业于非重点大学,他一心想进大企业上班。在毕业季发了几千份简历,结果只有一家大企业邀约了面试。面试后叫他等结果,一等就是一个多月。
对于何志龙的困惑,节目请来了一位曾经的人事部门经理小米,希望小米从人事工作者的角度来解答何志龙的困惑。
小米开始就讲到在招聘会现场,企业会收到很多简历,他们的做法是把985的毕业生简历带走,非重点大学毕业生的简历就放在桌子上,最后的归宿是垃圾桶。
然后何志龙就就问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凭什么企业要985毕业生,而不考虑非重点大学毕业生。
小米用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和实习经历等方面会回答了何志龙的问题。她的回答代表了中国大多数的人力资源岗位的工作者的思维,因为她本来的身份就是人事部经理。
从小米的身上,我看到中国绝大多数人力资源工作者的思维和态度,她的做法跟其他的从事人力资源的工作者比起来,看似没错,但是背后却是存在巨大的问题。
作为企业一方,想要招聘到优秀的人才,这是完全让人理解的,但是,面试官们却并不具备招聘到优秀人才的能力。
首先,绝大多数的面试官并不清楚自己想要招什么样的人。这是很糟糕的事情,包括我在内,也做过面试官。在招聘一线工作人员时,当我面对坐在我对面的求职者,我其实并不清楚我该怎么发问,也并不知道怎么去评估对面的求职者是否符合公司和岗位的要求。在我面试过几个人之后,我赶紧停下来,我觉得继续这样下去,是对求职者的糊弄和不尊重。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叫别人来面试简直就是耍流氓。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些事情,我自己之前接触到的很多面试官感觉是在走过场,随便问问几个问题就把求职者打发走了。招人完全是凭感觉。在我面试了几个人之后,我才明白其中的缘由。这种招人的方式令我很失望。
第二,部分面试官们知道自己想要招什么样的人,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评估和筛选。在面对两个或者多个具有相似工作经历的求职者时,拿不定主意到底最后要谁。这种情况在于面试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招聘方案。最后的解决方案还是靠感觉,像撞运气一样,希望最后决定的人选是人才。
第三,很多面试官好为人师,这种面试官让人特别难以接受。我在求职的一些网站论坛上看到,也包括我自己,都遇到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在问了一些问题之后,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就是不录取。但是非要对求职者的简历发表一些看法、观点。
这些看法观点对于面试官来说,他可能是出于好意,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自己做了一根搅屎棍,把企业的形象给糟蹋了。因为他们的看法观点都是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每个人的学历水平、知识结构、人生经历都是不同的。面试官的质询常常是从自己的思维出发的,而不是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比如我遇到的奇葩面试官,他说我的星座不适合,我听了心底直接不淡定了。他不去考察我是否具备该应聘岗位的工作要求,而是去分析我的星座。那次面试,我此生难忘。
经历了近10年的职场生涯,我每当想起我的求职经历的时候,我常常想扯着那些面试官的耳朵说:你是在给企业招人,不是你在招人。别再给你的企业抹黑了。你拿了你们公司的钱,就算不干正事,也别坏事吧。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遇到不少的面试官,他们提问随心所欲,想到哪里问哪里,没有招聘方案,面试之后无下文。这些人有些是我经历过的,有些是我在公司任职看到人力资源部门这么做的。
太多的面试官是凭自己的喜好来判断一个人,而不是从公司的角度出发。文章开头的小米就是那样的例子,她作为曾经的人力资源经理,对于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态度截然不同。这种态度的不同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生活中对于长相漂亮和长相一般的人,我们的态度都会不同。但是她的问题在于她的固执和咄咄逼人。何志龙本来是以请教的态度来提了一个问题:同样的大学毕业生,985毕业和非985毕业区别在哪里?他想知道大企业为何如何看中学校出生。至少何志龙此时的态度是很诚恳的。而小米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回去,通过几个方面不断抬高985学生,贬低非985学生。这直接导致后面的对话越来越有火药味。最后搞得主持人不得不出来化解尴尬,最后出来的嘉宾也是直接否定了小米的观点。
这种情况在面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面试官常常会把一次相互了解的过程轻而易举地转化为一场冲突。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情商这么低,怎么可能做得好人事工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小米的表现,但是在更多看不到的地方,这种因为面试而产生的误解和争执每天都在上演。不信大家可以去脉脉匿名区、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平台的论坛看看,面试官吐槽求职者的,求职者吐槽面试官的帖子为数不少。
我们无法预知我们会遇到什么人,但是我们可以处理好遇到后的关系。如果发现求职者不符合招聘的岗位,你委婉地拒绝就可以,请不要再对他做过多的评价。你去跟一个曾经素未谋面的人有什么好争的呢?最后的结果不管你争赢了还是输了,你背后的企业都输了。面试官赢了一口气,他所在的企业输了一个潜在的人才或者一群客户。
想当年曹操为了打天下,求贤若渴,为了让关羽归顺,厚待于他,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他都不予追究。在他的《短歌行》中,写出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代枭雄,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现代的普通人。所以,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唯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善待他人,才对得起每一个抱着希望来面试的人,才对得起给你发工资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