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七个诗人的采风诗
01
《风从榆社来》
◎杨金牛(太谷)
选择榆社的一个平方站上去
无数绿叶子在初夏的风里
争相讲述生而为叶以来
在不能开花的花季
那些花的故事
我们也正在一个小院里
面对一个没赶上的时代
陈列室里的东西已经破旧
如同叶子们传颂的那些花瓣
开过之后,便有了记忆
锄头曾经在土里寻找乳汁
钢枪曾经在岭上击碎夜曲
还有一套军装
据说主人是一个东瀛女子
像一条蛇,褪下名字之后逃离
也许已经死亡,也许
拒绝再长出新皮
要求长出嫁衣
要求坐进花轿的笙歌里
没有被同意
和叶子一起长大的是果实
果实出发时,风正在打包香气
送给花瓣作为一年的行李
而小院里的那些文物的主人们
虽然早已锈蚀,还能让人勉强拾起
简评:杨金牛的诗里有一种妙不可言的化境,让你感觉到读后有知性的快乐。讲战争陈列馆,他却宕开一笔,从和平时代的夏叶讲夏花的故事娓娓道来,因为人事虽皆非,但百年之树依旧。
“叶子们传颂的那些花瓣
开过之后,便有了记忆”
这是一个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的记忆:“钢枪曾经在岭上击碎夜曲”,“一套军装/据说主人是一个东瀛女子/像一条蛇,褪下名字之后逃离",对军装的传说非常的诗意,”像一条蛇“是诗人对侵略者本性的揭露。
”也许已经死亡,也许
拒绝再长出新皮
要求长出嫁衣
要求坐进花轿的笙歌里
没有被同意“
这节是对从”一套军装“说起后,蛇蝎心肠的侵略者的叙述的展开,表明非正义终将会受到生活和道义的审判。
以上是回忆,最后一节又回到现实:
”和叶子一起长大的是果实
果实出发时,风正在打包香气
送给花瓣作为一年的行李“
用这样的语言去说胜利果实,是别有洞天的,像品茶,品出来“风雨过后是彩虹”的味道儿。
”而小院里的那些文物的主人们
虽然早已锈蚀,还能让人勉强拾起“
刚才是读者跟着诗人入化,这就是旁观了。”让人勉强拾起“的是历史的故事,是“忘记过去就是背叛”的历史教训。“勉强”说明铭记历史之难,也赞叹举办抗日战争纪念馆者的历史明智和不畏难的可贵精神。
榆社采风组诗
◎王恩荣(和顺)
《两棵松》
既然同根生
就不存在彼此枯荣
生死成为相依
一棵向死而生
一棵虽死犹生
《这些安静的陈列品》
这些安静的战争陈列品
一刀一刀的削着时光
像削皮
有长刀
静下来消失了杀气腾腾
有哑弹
像村子里哑了一辈子的铁蛋
老是装着一样
有狗日的衣裳
打包的就从来不是人
有国破山河在的侵华地图
还有......
这些安静的陈列品
《榆社云竹湖》
云竹湖有绝句般的美
岸是韵脚
汽艇的起起伏伏是平仄
风打磨的水
就是待吟的词句
到过云竹湖的都成诗人
简评:
(1),是对榆社北马会村庙前两棵松的诗意演绎。物象有两个特点:其一,同根;其二,一棵生,一棵死。所以作者的切入点是形而下不能达同生死,形而上却可以抵达共命运。生与死,在这里变成可以并列的概念,在精神层次上“就不存在彼此枯荣”,是可以相依为命的。表达爱情的忠贞。
第二节:词语用得好。“一棵向死而生”是指活的那棵,有明指,有暗喻。“一棵虽死犹生”是指枯的那棵,是精神意义。其可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就不用说了吧。
(2),是跟杨金牛那首一样,都是说榆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金牛的切入点是记忆与今天,我的这首切入点是动与静,都是靠知性的想象来完成的。
“这些安静的战争陈列品/一刀一刀的削着时光”,这是反写,实际上是时光之刀剥蚀战争的陈列品,表意是任何硝烟战争都会在历史的时空里剥蚀殆尽。“像削皮”是现场感意象,指生锈。
接下是历史的旁观者对陈列品的知性陈述和想象:
日本长刀:“静下来消失了杀气腾腾”,是意在呈现战争狂人的丑恶状态。
哑弹:“像村子里哑了一辈子的铁蛋/老是装着一样”,意在诙谐呈现观者对陈列馆的哑弹的心有余悸,却又置之度外的感受。
日本军装:
“狗日的衣裳
打包的就从来不是人”
意在鞭挞侵略者的非人行径。
还有:侵华地图:
“有国破山河在的侵华地图”,意在回顾祖国在侵略者的铁蹄下,满目苍夷的痛苦记忆。
比喻的有直陈现场感、有巧妙的暗喻、有讽喻控诉、有对那段非正义战争的阵痛的追忆。最后,另起一行回到现实;“这些安静的陈列品”。抛开记忆就是些物而已。但和平时代的这些物,在陈列馆里彷佛“战地黄花分外香”,其以古鉴今,谨记历史教训,是这个陈列馆的现实意义。
(3),是描述云竹湖的美丽:首句也是单独一节:“云竹湖有绝句般的美”,有种美丽劈天而降的感觉。
“岸是韵脚”,主体是岸,喻体是韵脚。共同之处是都是终点,都有韵味,都是下面水和词语的衍生物,所以有可比性。
“汽艇的起起伏伏是平仄”,坐过汽艇就能感受到汽艇在湖水里行感,就像平仄在词句里穿行的感觉一样。
“风打磨的水
就是待吟的词句”
这是诗眼,也是灵感,更是点睛之笔。读者可去想象,总之回到第一句:“云竹湖有绝句般的美”,自然的美才塑造人的美,所以最后“到过云竹湖的都成诗人”。也是礼赞榆社人民。这样就由物完成到人的转变,“诗言志”,“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抗日纪念馆里的日本兵》
◎李海芳(太谷)
或许,他曾是一个学生
一个画家,一个种菜的农人
只是在中国,他是一个日本兵
他以战败者的身份,立于墙角
面对世人的审判,控诉,唾骂
诅咒,一言不发
一件破损的军服,一顶丢了徽章的军帽
他已战到只剩一身皮囊
骨肉,早已灰飞烟灭
他胸口的位置,内衣口袋上,
赫然写着“小仓渡边”
而所有的人都以为他被消灭了
简评:李海芳这首诗同样是对榆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一件破损的军服”的想象。但她要温和的多,她从人性的角度对战争的恶魔给人带来的创伤与人性的裂变进行控诉。抗日纪念馆里的日本兵“或许,他曾是一个学生/一个画家,一个种菜的农人”,是的,很普通的人,“只是在中国,他是一个日本兵”,由于侵略他变成战争的恶魔,变成战争的机器,这是谁之错?第二节,战争过后他又成为一个弱者,这还是谁之错?角度的变化很理性,思路清晰。
“一件破损的军服,一顶丢了徽章的军帽
他已战到只剩一身皮囊
骨肉,早已灰飞烟灭”
回到陈列馆现场,那就剩下臭皮囊了,“骨肉,早已灰飞烟灭”,是的,“他胸口的位置,内衣口袋上,/赫然写着“小仓渡边”,那是过去故事的标志,但战争真的过去了吗。诗人是这样表述的:
“而所有的人都以为他被消灭了”
“以为”说明没有过去,世界并不太平,战争的阴影随时笼罩着热爱和平的人们。历史不能忘记,这就是纪念馆存在的价值。
《云竹湖我举起了太阳谷旗帜》
◎宗永兵(太谷)
云竹湖,不见竹
只有云朵游在水中
风声不大,浪涛不小
搅得天空一起颤抖
此时,我相宜打坐
相宜修行
在一面不平静的镜子前
让自己沉静下来
我还不能理解万法皆空
但我知道夕阳在一寸一寸升起
那个在湖边举起的太阳谷
融进了天边彩云
唯有将阳光收拢
夜色才会显出不同
唯有放下,太阳谷的旗帜
才会与云竹湖,水天一色
简评:
宗永兵是深得诗之妙处的,他写湖不直接写湖,而是从云竹湖的由来写起,追本溯源,必有妙境。“云竹湖,不见竹/只有云朵游在水中”,说是没有竹,但说出来时竹就已经存在了。我们在诗人的忽悠下进入了云竹湖的过去与今生了,这显然是宗诗人的“诱‘敌’深入”。当然,诗人意不止于此,他是在埋下了一个伏笔。可以看出作者有格局,很善于构思。
“风声不大,浪涛不小
搅得天空一起颤抖”
这是从现场感去写对云竹湖的感受进行描述的,呈现水天一色,表明云竹湖之大。
第二节有客观世界转化为主观内心世界,云湖变成心湖,“在一面不平静的镜子前/让自己沉静下来”,把湖比喻成“镜子”是借古意: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
“相宜打坐/相宜修行”,指作者的化境,湖光山色让诗人陶醉其中。
“我还不能理解万法皆空
但我知道夕阳在一寸一寸升起
那个在湖边举起的太阳谷
融进了天边彩云”
这节是在转,起承转合的转,诗人显然是在最后坦露自己的目标。云竹湖的风景美是因为有了诗意的太阳谷。“那个在湖边举起的太阳谷/融进了天边彩云”,哦,作者是一步步把你引入他所设置的情境。
"唯有将阳光收拢/夜色才会显出不同",这是太阳谷的诗意理想,“唯有放下,太阳谷的旗帜/才会与云竹湖,水天一色”,这就回到第一节寻找云竹湖命名的伏笔,太阳谷的旗杆是竹子,太阳谷的到来,云竹湖才得圆满,巧妙,特别是意合,一首颇得姚氏章法的好诗!
《观榆社农民个人抗战博物馆有感》
◎周旺斌(祁县)
一把沙哑的军号喊出了最后的集结令
那些远避乡下,牛棚,墙角的土枪、石雷、支前独轮车纷纷列队
被抗日英雄的后代请进泥口村委大院的陈列室
那些身负命案的军刀、毒气弹,手榴、军衣
也被一一千里追逃,押解回来
粗糙的铁叉把它们严密看守
一台依旧精神的米扇车胸前挂着“太行"的牌子
告诉我们每颗粮食惊心动魄的来历
一只小小的米斗上也骄傲地佩上“抗战到底”的勋章
这个农民的个人抗日纪念馆
告诉我们
英雄未死
当年上帝睡着的时侯
太行山醒着
简评:周旺斌也是一个颇得诗的化境的灵性写作者。他同样是对榆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物象写起的,但他没有从军装写起,而是从小军号为切入点,“一把沙哑的军号喊出了最后的集结令”,但他这个“集结令”却没有进入历史的记忆:而是进入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生成:
“那些远避乡下,牛棚,墙角的土枪、石雷、支前独轮车纷纷列队
被抗日英雄的后代请进泥口村委大院的陈列室
那些身负命案的军刀、毒气弹,手榴、军衣
也被一一千里追逃,押解回来
粗糙的铁叉把它们严密看守”
写得真是妙趣横生!有童话的意味,把你从压抑的历史氛围中解救出来。纪念馆的全部物象收拢到笔下以后,然后抓住典型进行意义陈述。主要写那个古旧的“米扇车”:“一台依旧精神的米扇车胸前挂着“太行"的牌子/告诉我们每颗粮食惊心动魄的来历”,这是军民抗战的证据,人民战争的抗战胜利的最终原因。正因为如此,所以“一只小小的米斗上也骄傲地佩上“抗战到底”的勋章”,这是对历史的再认。可以看出诗人是多么细心的人呢,像一个考古学家,发现着历史的蛛丝马迹。
最后一节进入议论:
“这个农民的个人抗日纪念馆
告诉我们
英雄未死
当年上帝睡着的时侯
太行山醒着”
这是点睛之笔,“英雄未死”是表明我们的主人:人民仍在。“当年上帝睡着的时侯/太行山醒着”,这是一句石破天惊的话。慈悲的上帝不能创造历史,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太行山醒着”是人民醒着!
可惜这首诗,首尾好,中间略有弱些,导致整体结构的不平衡。也算是白璧微瑕之失。
《云朵簇拥着水花》
——游云竹水库
◎韩润梅(太谷)
我们在大坝上,像
走在自家的阳台
远处,绿莹莹的水
翻着波浪
一浪一浪地往前赶
像怀抱着希望的人们
停在那里不动的
是一艘艘快艇
像一个玩具
睁着惺忪的眼睛
慵懒地
招揽生意
云朵互相簇拥着,像
不远处的柳树
代替花开。在这个季节
山像水一样绿,仿佛
刚刚从我的家乡
搬来
简评:梅子的诗很平易,平易中透着温暖。首句“我们在大坝上,像/走在自家的阳台”,一下拉近了我们与云竹湖的距离。“远处,绿莹莹的水/翻着波浪/一浪一浪地往前赶/像怀抱着希望的人们”,这是细节描写,也表现了观者喜悦的心情。
“停在那里不动的
是一艘艘快艇
像一个玩具
睁着惺忪的眼睛
慵懒地
招揽生意”
写快艇的呈现状态,也写了自己倦怠无谓的心情。
“云朵互相簇拥着,像
不远处的柳树
代替花开。在这个季节
山像水一样绿,仿佛
刚刚从我的家乡
搬来”
这节写云朵,照应了云竹湖的名字,“像/不远处的柳树/代替花开”,这是写浑然一体的远景。“山像水一样绿”,写出水天一色。最后又回想到家乡,回到平易中的温暖。不过此诗,得之平易,失之平易。相比梅子的其他好诗,比喻牵强而不太奇,结构随意松散,影响了整体的美。究竟有不足的遗憾。
比如她的诗《秋风,轻轻地漫过我的脸》里有句:
“一棵小草和另一棵小草
有了手拉手的机会”
她的《梨花》有句:
“写那个苍白的中午,以及
睡着了的太阳”
都很天然浑成,特别是她的诗:
《一个人的辽阔》
你站在这里,背对着大海
面朝我们
你把一片海背起
此时,这一片天空下
是你
一个人的苍茫
一个人的辽阔,可以
掀翻一条大江。平稳行舟
不是你想要的
在刀尖上跳舞的人,有疼痛的快乐
你习惯于,把痛苦
嚼碎了,咽下去
读后美不胜收!“你站在这里,背对着大海/面朝我们/你把一片海背起”,这样奇崛的比喻和化境若用于云竹湖,可巧夺天工,让我们领略知性的愉悦。
《军靴》
◎陈嘉雁(太谷)
在太行山凹
有一个翠绿的山庄
炊烟悠悠 鸟语花香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的傍晚
一股黑旋风包裹了山凹
一排狰狞的军靴踩烂了山庄
男人丢了娘子
吃奶的婴儿哭喊着:妈妈
老人扑倒在血染的灶旁
军靴在黎明前扬长而去
从那一刻起 军靴变为
兽行、血腥和罪名
简评:这首军靴写得非常有特色,也是从榆社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物象写起的,她很独到,是从“军靴”为想象的切入点:
“在太行山凹
有一个翠绿的山庄
炊烟悠悠 鸟语花香”
这是对战争以前太行小村的描述,像世外桃源,有绝世的美,是为了下面罪恶军靴的出场做铺垫的。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的傍晚
一股黑旋风包裹了山凹
一排狰狞的军靴踩烂了山庄”
像童话里的那个魔鬼,军靴破环了小村的安宁,暗喻战争破坏了善良人们的和平。其罪恶之果是:“男人丢了娘子/吃奶的婴儿哭喊着:妈妈/老人扑倒在血染的灶旁”,这是战争的创伤,而那魔鬼却狰狞地笑:“军靴在黎明前扬长而去”,控诉了战争的非人性。“扬长而去”一针见血,揭示战争狂的嗜血本性。
“从那一刻起 军靴变为
兽行、血腥和罪名”
这就是榆社抗日战争纪念馆军靴的来历,但这个结尾略有些弱,没有强化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现实意义,有些虎头蛇尾之嫌。
评论者简介:
王恩荣,网名,雨中思绪集,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时进行写作,在《三晋都市报》、《九州诗文》、《太原晚报》、《乡土文学》、《天涯诗刊》、《新诗刊》、《晋中日报》、《梨花》等报刊杂志和大型网站(作家网、中国散文网、诗歌中国等)、天天快报、今日头条、各类平台有大量发表作品,作品包括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评、小说等。古诗体作品《大话“乔家大院”》在观电影《乔家大院》大赛中入围。古诗体作品《七绝.赌东风》在晋中诗协"金秋美"家乡好山河诗词歌赋赛获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