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高顿财税学院订阅
2014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建立了我国税收违法“黑名单”公布制度。同年12月,税务总局与中央文明办、最高人民法院等20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两个办法的颁布,标志着税收违法“黑名单”公布制度和联合惩戒制度基本确立。目前,国家税务总局与33个部委联合签署《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2016年版)》,与2014年相比,参与联合惩戒的单位由21个增加到34个,联合惩戒措施也由18项增加到28项。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月~2017年2月,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共向联合惩戒单位推送“黑名单”3506件,这些“黑名单”当事人被税务机关直接列入纳税信用d级序列,需接受高频次税收检查和纳税评估,在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等方面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并在合作备忘录列明的领域和事项上受到联合惩戒成员单位的严格管理和限制。
合同造假偷逃税 出行消费皆受限
在得知企业和自己的信息已经从税收违法“黑名单”中撤出的消息后,福建省闽侯县l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老刘心里终于踏实了。老刘对来企业做涉税辅导的税务人员说:“上‘黑名单’,受惩戒这件事,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因为一时贪念,不仅企业受损失,个人和企业名声扫地,而且企业的经营和我的出行、消费都因此而受限,涉税违法的事真是不能做,处处受阻,遭人白眼的感觉太难受了。”
老刘的这番感慨源自其一次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由于公司经营效益不好,老刘将企业的厂房出租给无锡一家信息技术企业。老刘认为,企业想要多赚钱,就得尽量少缴税款,即便被税务机关发现了,大不了把少缴的税款补齐就行了,没啥大事,于是老刘开始找人帮他在出租厂房业务上进行“税收筹划”。
但是没过多久,接到举报信息的闽侯县地税局检查人员,就对老刘的企业实施了税收检查。检查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和外部协查,最终识破了老刘经营的l公司在申报纳税时的“猫腻”:l公司与承租方签署的是《租赁合同》,实际业务也为厂房租赁,但是在申领、开具发票及纳税申报时,却没有如实办理。为了隐瞒厂房租赁收入,l公司伪造了一份《仓储服务合同》提供给税务机关,并以提供仓储服务的名义申领、开具发票及办理纳税申报业务。
确认l公司的违法事实后,闽侯县地税局依法认定该企业违法性质为偷税,并依法作出追征税款143.1万多元(其中偷税税款118.7万多元)、加收滞纳金19.6万多元,并处罚款59.3万多元的处理决定。
老刘听人说起过,根据新修订的我国刑法相关规定,偷税违法后,当事人及时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就不会负刑事责任,于是赶紧缴清了税款,并以为这件事就此了结了。
但老刘没想到,2015年9月,他准备乘飞机去上海谈生意时,航空公司竟然告诉他因为涉税违法,他不能乘坐头等舱。随后,在上海消费时,由于信用有污点,付款时刷信用卡也被限制交易。返程时,老刘想坐高铁一等座,也因为曾有涉税违法行为而吃了“闭门羹”。
后来,老刘才了解到,他所在企业的偷税案,由于达到了重大税收违法案件“黑名单”公布标准,老刘本人及企业的相关信息已被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并在税务机关外部网站上对外进行了公布。同时,税务机关还将相关“黑名单”信息推送给了工商、金融、铁路运输、航空等多个部门实施联合惩戒——老刘在出行、消费等活动时感受到的种种不便,均来自于联合惩戒措施。
“黑名单”曝光名声扫地,受到联合惩戒处处受限,老刘尝到了自己涉税违法带来的苦果。痛定思痛,老刘随后加强了企业核算管理,按时足额申报纳税,并时常在办理涉税业务时询问税务人员何时企业才能移出“黑名单”。
国家税务总局重新修订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实施后,当税务人员告诉老刘,经过上级审定,老刘的企业及个人信息可以从“黑名单”中撤出后,老刘这才松了一口气。(吴仁枢)
为偷税隐瞒收入 为补税变卖房产
在互联网上销售货物未开具发票不申报收入,向加盟商收取货款不从对公账户入账,隐瞒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最近,厦门市国税局经过核查确认,厦门市y服装公司通过账外经营方式偷逃税款720万元,该局依法对企业作出补缴税款并处罚款360万元的处理决定。同时,按照规定,y服装公司信息被税务机关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对外曝光,企业信息也被传送到联合惩戒成员单位。
在20多个部门联合惩戒措施的压力下,为避免面临“一处失信,处处受阻”的经营窘境,y服装公司出售一套房产缴纳了720万元欠税,并继续筹措资金,希望通过缴清滞纳金和罚款从而尽快从“黑榜”中除名。
厦门y服装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企业性质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为生产、加工、销售服装鞋帽和服装饰品等。厦门市国税局稽查局接到该公司涉嫌隐瞒销售收入偷税的举报信息后,对该企业的经营方式和产销链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掌握了该企业加盟店、经销商、网店等各种销售渠道的基本情况及企业的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检查人员对该企业生产车间、办公场所实施了突击检查,取得了该企业的账簿资料和电子经营信息。
随后,检查人员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配合下,从第三方调取了该企业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以及用于结算收入的银行账户资金流传清单。结合企业办公电脑中提取的经营数据,检查人员对企业商品发货单、销售清单和账簿资料进行了仔细分析和筛查,最终确认,该企业与300多家个体加盟商的产品销售收入,以及电商平台销售货物收入均未开具发票并申报纳税。
经查,y服装公司2012年~2014年,共隐瞒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厦门市国税局稽查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补缴税款720万元,并处罚款360万元的处理决定。
但是,在规定的限期内,y服装公司并未及时补缴税款。
2016年8月,厦门市国税局稽查局依法对该企业下达处罚决定书,要求企业在当月23日前,将所欠税款及罚款缴纳入库,并告知企业若不执行税务机关处理决定,将被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并受到20多个部门联合惩戒,今后企业经营将面临“处处受阻”的局面。迫于压力,y服装公司变卖了其位于厦门市区的一套商品房,向税务机关缴纳了所欠税款720万元及罚款40万元。但其仍有滞纳金及罚款共计392万元未缴清。
2017年1月27日,厦门市国税局稽查局依法将该案件录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系统,并将该企业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并在外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该企业纳税信用等级也被直接降为d级。
该企业信息纳入“黑名单”对外公布后,为督促企业缴清滞纳金和罚款,厦门市国税局稽查局除按规程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外,还将该企业重大税收违法信息推送给了金融机构、市发改局、市场监管局、旅游局和工商局、海关等联合惩戒成员单位,以便各单位对其实行联合惩戒。同时,税务人员对该企业加大监管和日常申报审核力度,并加强了纳税评估和税收检查工作。
在得知已被纳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后,y服装公司负责人向税务人员表示,将尽快筹借资金缴纳剩余滞纳金和罚款,并向厦门市国税局稽查局提交了分期还款计划承诺书。(李金选 李津岚)
补缴拖欠的税款 弥补缺失的信用
2012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地税局稽查局对h房地产有限公司2007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的纳税情况实施税收检查。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非法取得15份虚开发票,金额合计2096万元;在开发成本中虚列广告费合计7400万元;在开发成本中虚列房产营销费用,重复列支土建工程、配套设施成本共979万元。温州市地税局稽查局依法对其作出追缴企业所得税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5158.8万元(含代扣个人所得税1709.3万元)的处理决定。
《税务处理决定书》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于2015年4月14日送达企业后,该企业以各种理由推拖,拒不缴纳税款。按照稽查规程,温州市地税局稽查局分别于2015年7月和8月两次向企业发出催告通知书,但该企业仍未按要求及时缴纳相应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根据《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有关规定,温州市地税局稽查局于2015年11月底将该企业信息录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公布信息系统。2016年2月2日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地税局、温州市地税局在外部网站向社会公布该企业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同时,按照联合惩戒制度,税务机关将该企业信息通报给了浙江省政府信用办和温州市人民政府信用办,随后“信用浙江平台”“温州信用网”等平台先后向全社会公布了该企业的涉税违法失信情况。
在加大曝光力度的同时,温州市地税局加大了对企业的税法宣传等工作,税务人员向该企业负责人说明,进入税收违法“黑名单”并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后,企业将列为税务机关重点监控对象,还将在政府工地供应、企业招投标等方面丧失资格,生产经营受到影响。
企业了解情况后,改变了之前的消极抵触态度。企业负责人向税务人员表示,一定想办法筹措资金,尽早补缴税款。
随后,该企业通过集团财务公司调配资金,补缴了2800万元税款,并向温州市地税局稽查局提供纳税担保,提出分期缴纳税款申请。2016年6月12日,随着该企业最后一笔553万元税款入库,该企业所欠的税款、滞纳金、罚款全部入库。为帮助企业修复信用,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修订后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经审批,税务机关将该企业信息撤出税收违法“黑名单”,并通知了联合惩戒成员单位免予惩戒,该企业成为浙江省首家撤出“黑名单”的企业。
当税务人员到该企业开展稽查回访时,该企业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税收违法成本正大幅提高。企业要想发展,必须遵纪守法,讲诚信,绝不能在纳税方面动歪脑筋。(吴旋 李强 金鑫)
宣讲惩戒制度 推动案件执行
近期,张家口市国税局稽查局对f汽贸公司实施税收检查,确认企业存在维修(配件)保养收入未申报、出售试驾车未计收入未申报纳税等问题,该局依法将企业行为定性为偷税,并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罚款共计447.3万多元的处理决定。
对于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该企业全部表示认可,但却表示企业资金紧张,只能依靠银行贷款勉强营运,很难执行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
按照规定,张家口市国税局稽查局将f汽贸公司信息录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公布信息系统,在张家口市国税局外部网站等平台进行曝光,并将企业信息传递给了联合惩戒成员部门。
与此同时,张家口市国税局联合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对企业开展税法宣传,特别是加大对“黑名单”制度和联合惩戒制度的宣传力度。稽查人员向企业负责人表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仍拒不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的违法企业,税务机关将移交公安机关立案追诉。目前,税务机关、工商、财政等21个部门已联合制定了《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税务机关“黑名单”曝光的涉税违法企业将会受到18项联合惩戒,在招投标、贷款、产品检验等多方受限,企业人员出行也将受到限制。
经过稽查人员宣讲,该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先行补缴税款241.2万多元。随后筹措资金,缴清了滞纳金85.7万多元和罚款120.4万多元。因企业及时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2016年第24号)公告相关规定,张家口市国税局经审核决定,将企业信息撤出“黑名单”,并通知联合惩戒成员单位停止惩戒。
张家口市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税收检查过程中和税务稽查案件执行前期,及时对涉税违法纳税人宣讲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和联合惩戒制度,可有效防止税务处理决定执行难的情况发生,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张轩)
受惩戒方知后悔 记教训依法补税
最近一段时间,湖北m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褚总很心烦,企业被银行降低授信额度,之前谈好的贷款申请方案被暂停,公司资金周转出现了困难;在不久前的招标活动中,因为得知企业上了税收违法“黑名单”,长期合作的单位拒绝其参加今年的招投标活动。更让褚总郁闷的是,现在他被限制乘坐飞机和高铁,出行也不方便了。
原来,褚总和他经营的企业遇到的种种不便,均源自于企业曾经的涉税违法行为。不久前,湖北某市国税局稽查局接到举报信息,称褚总所在的企业存在涉税问题。检查人员对该公司实施税务检查后发现,该公司采取账外经营方式隐匿收入339.20万元,检查人员依法对褚总经营的m公司作出补缴税款62.75万元、罚款31.38万元的处理决定。
褚总最初并没有把税务机关的处理决定当回事,也没有按期执行处理决定补缴税款。但随着税务机关将企业信息列入税收违法“黑名单”进行公示,并通知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褚总这才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