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5%的复印店都是这个县的人开的!地区代表职业你们那里有吗

或许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各高校复印店的叔叔阿姨小哥小妹里,有不少长相差不多,口音也类似的人——没错,他们不仅都是湖南人,而且来自同一个地方:湖南省新化县。
2010年的北京高校抽样调查显示,新化人拥有大学里65%的复印店。更夸张的是,不管你在东北、陕西、上海、拉萨还是海口,只要走进街边随便哪家复印店,都有85%的概率碰见一群湖南新化人。
为什么会这样?
五十多年前,打字机的高精尖地位堪比现在实验室进口仪器,能拥有的单位没多少,会维修的就更少。于是易氏兄弟的手艺大受欢迎,还收了好几个徒弟。
在计划经济时代,他们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身份不合法。于是他们私刻单位公章,仿造介绍信,假装成“武昌红星文化厂”和“湖南省安化县红卫机电修配厂”外派工人,力图让生意看起来正规一些。
不过,1963年易代兴还是因伪造公章罪被判了刑,直到1979年才放回新化。他们的徒孙邹联经则幸运许多,尽管几乎每年都被抓一次,但每次都是收容遣送而已。
1978年,国家政策松动,急需脱贫致富的新化县政府想起了这群搞打字机维修的人。1979年,成立了“新化县洋溪打字机维修厂”,打字机维修业在这个小县城迅速发展起来。到了1983年,200多人从事此行业,到1987年2000多人,1990年达到5000多人。
与此同时,维修复印机、开复印店、倒卖二手复印机、制造写真机等事业也在酝酿中。1986年,邹联经从长沙五一文化用品公司买来一台佳能270复印机,从此开启了新化打印店的历史。
之后,新化人拿到台湾商人的二手复印机货源,开复印店和销售二手机器的生意都几乎被他们垄断。到今天,已经有超过20万新化人从事文印行业,新化人曾文辉投资生产的绘图写真机还远销东南亚等地。
这样举一县甚至一省之力来创业最后还火遍全国的传奇,其实并非孤例。
老乡见老乡,你说帮不帮
重庆开县人卖成都小吃、桐庐人送快递,地域范围更大的青海人卖拉面、河南人当保安、安徽人做装修,诸如此类的同乡同业集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同乡互助。
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同乡互助岂止商业。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大学同乡会隔三差五聚餐联谊,大领导最爱提拔老家来的小伙子,旅居海外偶尔听见一句乡音,恨不得把自己身上所有好吃好玩的都送出去。商帮、会馆、同乡会等同乡互助形式,更是在明清就已经相当常见。
农民进城务工,最快捷安全的方式就是依靠老乡。何况,包括新化在内的许多农村还有非常浓重的宗族观念残留,打工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同乡”,更有可能是“二叔的大舅妈的三侄子”。
于是亲带亲,邻带邻,友带友,加上有“拜师学艺”的民间传统巩固关系,即使是没什么生存技能,对城市生活一无所知的人,也能迅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扎根异乡。
地区代表职业:全国门窗绝大多数都是江西南昌安义人、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湖南新化的打印店,浙江桐庐的快递,农耕时节安徽江苏一带走遍全国的收割机,安徽的专修房屋漏水,山东的农村马戏团等等,从古至今,不断出现以乡帮近邻为圈层、本土优势产业逐步影响其他地区的商业形态,我把他们称之为:现代马帮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