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中国有14亿人口,但是还那么多单身狗……
就像总会有人找不到对象一样,也总会有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但是这800万大学生中,并非都找不到工作或很难找到工作。比如,985/211大学的毕业生,问题是能不能找到好工作。
上大学越来越容易,大学生必然越来越多,坦率的说,生源水平残次不齐。找工作难的,绝大多数是不太好的大学毕业生,这是事实,不可否认。
这些年工作关系,去过很多大学做讲座,对此深有感触。
我去过清华,也去过浙大、天大等,这样的大学,学生关注的是,创业、技术趋势、专业前景,讲座现场井然有序,讲座之后交流热烈。
而去到差一点的大学,缺席的、迟到的、睡觉的、听讲座玩手机的,说句不好听的,你想帮他,你都不知道他的手在哪。成天浑浑噩噩,打游戏、谈恋爱、睡觉、看小说、追剧,大学毕业什么都不会,凭什么找工作?相比名校学生,就像一帮杂牌军……
很多大学生觉得,高考就是人生最后一次努力,上了大学就是“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而实际上,大学是走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求学阶段,如果你不大学期间做好准备,就是在等着毕业即失业。
大学文凭,不会给你带来一份工作,你对应聘职位的胜任能力才可以。
持续性的混吃等死,间歇性的踌躇满志,偶尔想发一下奋,也不知道该学什么,于是,同学学什么,我就学什么;朋友考什么认证,我就考什么认证。你的大学是老爸帮选的,专业是老妈帮挑的,学什么都是随波逐流的,你怎么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大学走入社会前,如何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想从事什么工作。
不是大学是什么专业,一定就从事这个行业。而且有的专业,比如软件工程,这也不是对应的具体职业。大学毕业,简历一写,专业课一陈列,从事什么工作?hr您老看着办吧,觉得我适合做什么……
想干什么都没想清楚,谁会给你工作机会!
当你对职业没有想法或者举棋不定,hr就会顾虑你的工作稳定性,企业招聘,需要的是痴心种子,而不是花心大萝卜。
其次,你要掌握一技之长。
想什么,是第一步;凭什么,是第二步。光空想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白费。
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大学生的问题是,不知道应该学什么。
其实,这是一个方法问题。应该在大学就注册一个招聘求职网站,想好了做什么工作,就先提前搜索下相关职位。职位数量的多寡可以判断职业发展前景,职位的招聘要求可以看到需要学会的技能。
但这还是一个大框,比较笼统。学习的时候,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是否有相关的课程,不是让你去报名参加,而是一定会看到课程介绍的大纲,培训课程都会参照企业招聘需求来设置,你可以作为学习的路径图来参考。
所以,学什么,说穿了,还是方法问题。
找到职业方向,学会一技之长。这是一个大学生走入社会前,要做到的两件事。
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方方面面的强化自己。
比如,大学就应该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最简单的,办公软件的使用。写份简历word排版丑得不要不要的,上了班老板让做个表excel最基本的公式都不会用,工作汇报让你弄个幻灯片演示你从没用过powerpoint……如果指望工作后有人教你这玩意,那……你得长得多漂亮啊……
再比如,语言表达能力。面试让你做个自我介绍,你讲完姓名、年龄、毕业学校、所学专业,没词了……讲完上句忘了下句,腿都在发抖,这次面试马上就输了一半!
大学生找不找得到工作,要明白一个道理:以终为始,换个角度看问题,要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针对性的去准备;而不是自己东学一下,西学一下,然后毕业了看看,有没有能匹配上自己的招聘公司……这是撞大运,是找死,是活该……
一方面,你是上大学,不能被大学上了,混日子的大学生,活该失业;
另一方面,你的大学生活,要想好怎么度过,如何去学习,聪明的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环境影响人,好的大学,不仅是老师好,重要的是这个环境会逼迫着你成长。但如果你上了一所不好的大学,也没什么,能不能“出淤泥而不染”,是你自己可以决定的,你愿意“同流合污”必然会有一天感慨“工作真他奶奶个熊的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