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初探

【摘 要】文章从毕业论文教学的特点和主要教学目的入手,探讨了络探究模式在毕业论文教学和评估中的应用策略,探索了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一条新路。通常情况下,高校基本都会选择知网检测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vip或tmlc2)。但是也有个别学校会选择其它的查重系统,因此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首先应了解一下学校是如何选择的。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考核
2012年《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就陆续载文探讨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在博文中指出,目前中国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已经流于走过场、搞形式,并直接呼吁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和其他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样,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同样面临考研、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因此大部分学校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也和其他专业的论文一样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抄袭现象严重,语法错误泛滥,口语化表达普遍,结构松散,缺乏独立的见解等。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互联技术的发展,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也越来越依赖于络探究活动。d在1995年提出络探究(wq)课程模式,主张以探究为导向的活动,在互联上搜索和整合信息,因其大部分活动资源来自互联,故命名为w。在课程活动中,由教师向学生设定或展现一个特定的情景,要求学生通过搜索、利用和综合络资源完成一项或一系列的任务,如回答某些知识性问题,搜集与某个事件或人有关的信息并写出分析报告,甚至是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资源完成某个现实的项目。这一模式提出后,许多教师开始尝试设计自己的wq,上涌现了很多wq教学,这些涉及上百个学科。目前,许多中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也已经尝试将wq课程模式引进教学。但是由于wq本身所具备的探究性这一特点,它似乎特别适合那些知识性和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如自然,地理,生物,历史,数学等,而以语言素材输入和技能训练为主的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则很难与这种课程模式整合。
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提倡的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并且要求新的模式能够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适应以上要求,目前已有许多英语教材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许多学校也设立了以多媒体络技术为支持的学生自主学习中心,但这些还仅限于将传统书本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搬到上,学生还未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因特的浩瀚资源促进英语学习。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新教学模式的预期目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络学习英语,而wq课程模式是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由于该模式是通过为学生设立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他们搜寻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提供分析材料,综合信息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支持等手段进行教学,因此该模式非常适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因此笔者尝试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中使用了这一模式,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形成了一套以络为基础的教学和评价模式,该模式在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中采取的主要做法包括: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络文献,完成电子文本形式的读书笔记和报告,训练并提高了学生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布置口头表述任务和口头的综合报告,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论文答辩能力;结合现实性或模拟现实任务的设计,训练并提高了学生使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根据实践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指导和监控学生络探究活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络资源的重要性并学会搜索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自己的论文写作乃至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借助统一的论文查抄袭系统,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论文,杜绝抄袭现象。
一、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和评估的六大模块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和评估新方法的实施过程概括为六大模块,即: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过程模块,资源模块,评估模块和总结模块,每一模块又包含若干主要内容。本文将分别讨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中每个模块的设计策略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情景创设模块
情境模块的内容包括探究活动的主题,模拟真实世界的情境描述,提炼通过探究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最终成果形式的概述,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同时增强学习兴趣,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不是孤立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而是这些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正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和知识,阅读真实的英语文献和使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因此,教师应着力扩大学生阅读量,将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教材文章的讲授转向与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相关的络探究活动。以毕业论文撰写为目的的络探究活动的主题可以从文学、语言学、翻译、英美国家概况、跨文化交际等英语专业基础课的主题内容里衍生出来,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和生平为主题的络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自行搜索与此主题相关的作家生平资料,作品,以及相关的评论等学术资料。
(二)任务设定和指导模块
任务设定和指导模块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课程要求,因此这一模块是络探究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该模块包括某一探究活动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组成问题。探究任务首先必须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批判性和分析性的思考。d(2002)归纳了以下十二种任务类型:复述型任务,编辑型任务,探秘型任务,新闻报道型任务,设计型任务,创作型任务,异议磋商型任务,说服型任务,自我了解型任务,分析性任务,判断型任务和科学探索型任务。
教师应结合毕业论文撰写的各阶段要求,灵活运用这些任务类型。在论文选题阶段,可采取复述型、探秘型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广泛搜索和阅读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对即将撰写论文的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对所读材料的总结复述了解学生对有关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及时发现学生思考方式上的逻辑谬误,并给与提醒。
此外,将wq用于英语教学的另一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种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使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上。因此,外语教学wq中设计的任务应尽可能体现现实世界的交际需要,训练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使用材料进行再创作并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出国留学,文章讲的是刚刚出国的孩子感到的种种不适应。笔者考虑到出国留学其实仍然是大部分学生所向往的,因此就设计了一个主题为出国留学的wq,其中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每个学生选择一所美国的大学去留学,通过浏览该大学以报告的形式说明选择这个学校的理由,未来打算就读的学院,主攻的专业方向和学位等级,列出未来可能修习的课程,如何申请入学,如何申请奖学金等。最后,要求学生按照各大学的上提示,以的方式向他们所选择的大学发出入学申请,并等待对方的回复。由于这个任务与现实结合的非常紧密,学生由此发现他们原本认为遥不可及的哈佛、斯坦福、耶鲁等世界名校其实距离他们并不遥远,他们在训练使用英语进行现实交际的同时,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得到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还体现在英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因此任务的最终完成形式应该有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书面成果,同时教师还应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口头阐述出来。
总之,在设计英语教学wq中的任务时,应该考虑到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和交际训练几方面的因素。
(三)过程指导和监控模块
过程模块是对探究活动进行指导的部分,它为学生详细列出并说明完成任务所遵循的步骤,并明确界定学生在每一阶段所扮演的角色。目前我国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所具备的络操作能力参差不齐,就算是操作比较熟练的学生也多半善于络游戏,而不善利用络查找资料。因此,过程模块的作用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络资源,搜索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过程模块的基本设计原则可参照d(1999)的过程撰写核对清单。
此外,考虑到英语学习的重点是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英语学习wq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不宜过于繁琐,应该让学生易于掌握,这样学生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材料上,而不至于将精力浪费在钻研操作步骤上;只有尽快让学生看到络上浩瀚的学习资源,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探究对英语学习的好处,从而提高探究的积极性。
(四)资源模块
常规的wq的资源模块是一个指向上特定资源的址清单,这些址由教师选定,对应的页包含回答问题或完成探究任务所需要的信息和向导。在英语教学中使用wq模式需要以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因此英语教学wq的资源模块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址资源:
第一,主题英文资源。为加大目标语素材输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资源模块应该尽可能根据每次探究的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应内容的英文链接。
第二,络词典资源。由于学生语言能力有限,直接阅读英文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他们也容易因此失去继续探究的兴趣。因此资源模块应该为他们提供络词典的链接以帮助他们随需查阅生词,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当然,络词典有英英词典,也有英汉词典,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笔者的做法是,在阅读资料的量不是很大,涉及主题专业性不强时,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英英词典如牛津在线英语词典(: 7?=),剑桥在线英语词典(:)等;如果完成探究任务所需要的阅读量很大,或内容专业性较强,有太多术语时,则允许他们使用英汉词典,如金山词霸在线词典(:),以提高探究效率。
第三,搜索引擎资源。利用络资源实施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络教学有一个共同的任务要完成,就是要教会学生利用络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要主动去搜索络上可以利用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因此资源模块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优秀的搜索引擎链接,如(:),(:),av(:),wc(:),e(:),s s(:)等,简要介绍这些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要求并指导他们熟练掌握至少一个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帮助他们迅速有效地锁定自己需要的信息。
第四,英语学习资源。上有许多面向全世界众多英语学习者开设的英语学习,有些设计精美,内容生动有趣,包含不同程度的语言学习素材,如bbc英语学习(:),中青英语角(:2004),牛津英语(:),中国日报英语点津栏目(:_)等。这些对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都有帮助,对那些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尤为适合。wq资源模块可根据具体主题和任务内容适当介绍这类给学生,让他们从这里走出利用络学习英语的第一步。
第五,媒体资源。世界各著名媒体都有自己的,如英国广播(:_?=1),美国之音(:),美联社(:),纽约时报(:)等,结合探究主题将这些逐步推荐给学生,不仅可以让他们看到世界上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和话题,提高他们络探究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最鲜活的英语和他们感兴趣的主题相结合,使他们觉得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离他们并不遥远。
(五)评估模块
多数wq课程都是使用评估测评量表来考察探究成果的不同方面,d(2001)设计的wq评估量表为评价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成果提供了很多宏观的原则和标准。但是,由于每一个探究任务的主题、过程和成果形式都有所不同,用于评估不同wq成果的量表内容就不尽相同,因此评估模块的设计要根据具体探究任务的内容和特点来决定。
就外语教学wq而言,评估模块的设计应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因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掌握并应用语言,所以量表应该包含对学生书面成果或口头表述中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估。在实际应用中,更应区分学生在最终成果中使用的是自己的表述,还是引用上查到的资料原文,以此督促和鼓励学生主动应用所学的语言。第二,评估模块既应包含对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评估,还应包括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估,了解并区分学生探究能力强弱和探究技巧的掌握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第三,评估模块除应制定对学生探究过程和成果的评估标准,还应制定量表让学生评估每一次wq课程在促进英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六)总结模块
有些人认为,wq中总结模块并非必不可少(s,2002;j,2002),但是d认为总结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反思,并扩展学习成果。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英语学习wq课程模式中的总结模块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注意力大多放在主题内容上,而总结过程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到语言和课文学习的层面,既巩固了探究中学到的知识,有能让他们认识到探究活动对课程学习的作用。其次,总结模块可以是学生作品精选和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增强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最后,总结模块还是一个反思性的模块,学生通过反思、评判探究过程和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从而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总结与讨论
wq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尚处在探索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发掘这一方法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英语教师还需要做很多的尝试。目前,广大英语教师可以利用上的资源和工具,结合自己使用的教材,设计以不同任务为中心的wq探究学习活动。上有许多制作设计wq的资源,如由wq的创始人伯尼道奇(b d)创建的圣地亚哥大学wq页(:),其中包含了很多制作wq的实用模板和工具,提供了在许多领域使用wq的指导资料,还有很多作者制作的wq实例可供参考;再如(:),这是一个十分实用的,它以向导的方式,一步步引导教师完成wq的每一模块,最终生成一个完整独立的页,可以直接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清晰地了解探究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内容。该还为每个注册者生成一个文件夹,并给每个文件夹一个代号,方便教师和学生迅速找到自己的文件。这些络工具绝大部分都很容易操作,教师无需掌握很高的计算机技能就能制作出页,这样教师就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wq内容的设计上。
另外,wq方法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它也不是促进外语教学效果的唯一方法。它的运用还应与传统或其他新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络探究可能出现因资源泛滥而使学生迷失的现象,这就需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走出迷雾。络探究还会使学生过渡沉迷于络,只知搜索而不知消化巩固知识,这也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让他们明白络只是工具,络探究不能偏离学习知识这一初衷。
总之,英语教学wq的应用和设计有其独特的原则和策略,广大教师应该把握这些原则和策略,遵循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关于新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适当合理地运用wq方法,促进学生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d,bs t a wq[ebol]
[2]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d,bp c[ebol]:99 ,1999
[4] d,ba re wq[ebol]
[5] s,lcwq: i ey t[ebol]
[6] j,ds,p,me,k,hauip i- l[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