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维尼妈妈沐滢
育儿圈里,只要一提“动画片”,产生的各种话题就足够宝妈们聊上三天三夜。八豆动画片汇集诸多新老动画片,欢迎观看!
之前写过好多,诸如2岁孩子迷恋“汪汪队”怎么办、0-6岁哪些动画片寓教于乐
、孩子多大能看动画片、一次看多久……
这期间依旧会有新话题冒出,这不,我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
看动画是否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先说一下女儿成长的一些经历。
女儿小的时候有过一段时间迷恋小猪佩奇的,她特别喜欢模仿佩奇说:“我是佩奇,这是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爸爸”。
前阵子看《玛莎和熊》,她就特别喜欢模仿玛莎说:哦,熊熊,你看我总闯祸!
很显然,她是通过动画片的输入,加上模拟生活场景学会了这样简单的“自我介绍”、“自我评价”。
从这些孩子的真实经历,我们或许得出看动画会给孩子的语言能力起到一定提高的作用。
因为孩子的语言能力是需要经历从大量输入到输出的过程,看动画片是外界语言输入给孩子的方式之一,孩子会从这种输入中获得他的语言词汇储备,进而在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便可以输出。
然而听到了肯定的回答,您是否就会放心把孩子扔给动画片了呢?
事实是,动画片看多了,反而抑制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因为看动画片的交流是单向的,动画语言对于孩子的记忆也是一种无意识记忆。
如果我们仅仅看到了孩子看动画片学会了那点点词语和模仿,就一股脑地把孩子丢给动画片,那真的就大错特错了!
很多家长还会发现,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很专注,可是看书的时候却坐不住。
其实孩子看电视时候的专注是假象专注,他的大脑思维是随着视频走向而变化的,并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利于形成创造性思维。
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方式有很多,听音频、听儿歌、父母给讲故事等等,而这些方法当中,看动画是较低效的方式,也并不是首选的方式。
曾经看过一个案例:
美国的育儿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邀请一位中国台湾的老师每周花一定时间去教10到12个月的宝宝中文。
于此同时,这些研究人员也让另外一些同龄的孩子听录音去学中文。
再让第三批的同龄孩子通过观看视频去学习中文。
三批孩子的时间通过不同的途径学习语言的时间相同,都是12次。
之后研究人员就发现:有中文老师教的这些孩子,对所涉及的中文词汇有了很好的反应。
听录音、看录像的宝宝在学习中文的任务上,没有任何的进展,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如果拿这则案例来说看动画片让孩子的语言没有任何提升,我觉得依旧有些偏激,因为毕竟在我们的生活中,孩子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确实得到了一些输入,只不过比较低效而已。
因为视频和音频给孩子的输入方式是单向的,实验的目的也是要向父母们说明:面对面地和孩子双向交流,才更高效。
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运用的方式:
首先还不能说话的孩子的年龄集中在0-2岁,这个阶段也是非常不建议给孩子看动画片、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
尽管美国儿科学会aap将建议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从2岁提前至了1.5岁,但是我想没有哪个家长真的能放心地把一岁半的孩子交给电视机。
所以,对于还不能说话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听的方式,听母语、听故事、听儿歌、听诗词……总之让孩子浸润在永远有声音的环境中,也就是所谓的“磨耳朵”。
但这仅仅是手段之一,我们之前通过案例已经了解了,单纯的听也是不够高效的。
父母、养育者可以同步地和孩子说话,同步地用听到的儿歌、诗词中的内容来给孩子讲述,和孩子互动。
例如,女儿在婴儿时期,我们很喜欢听她爸爸录制的绘本故事音频。
但是在听的同时,我们也将绘本拿出来,同步翻页阅读,我也在一个故事讲完之后,面对面地跟她说绘本中出现的一些词。
绘本中出现了苹果滚啊滚、洋葱滚啊滚、番茄滚啊滚,我和孩子就拿出苹果、洋葱、番茄,让孩子来一一认知的同时,也学着样子滚啊滚。
一做到了双向交流,二做到了玩与学相结合,孩子认知的实际物品,三也做到了高效的陪伴。
在孩子“啊啊啊”地指着物品欲将迸发词汇时,我们不要着急替孩子说,而是鼓励他、等待他把那个词含含糊糊地说出来。
到了2岁之后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开金口了,到了3岁语言进入爆发期之后,父母会发现孩子已经“小嘴巴巴”了,好多丰富的词汇、我们想象不到的词汇都能从孩子的小嘴里蹦出来。
那么此时我们可以用几种方式同步进行:
亲子阅读永远是更高效、更快捷的培养方式。
我们所选择的绘本,仅以中文绘本为例,有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有文学性强的,有科普知识性强的,不同的绘本带给孩子的阅读感受都不同,那么孩子所涉猎的语言范围就会更宽更广。
而且亲子阅读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有的绘本,我们在不破话故事完整性和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可以向孩子提问,孩子对于喜欢的地方也会指出、反复阅读、提问,这种双向交流的过程要比看动画片、思维跟着动画走的方式好得多。
我家一直珍藏着一本成语彩图词典,那是我小时候我爸买给我的。
我通过这本辞典掌握了不少常用成语,如今这本书“传”给了我的女儿,她也在读。而且很是受益。
我们在日常生活生活中,会经常使用一些常见成语对话,因为常见成语本身就是融入于生活的,可口头可书面。
例如,女儿在看到她姥爷跑得满身大汗的时候会说:姥爷跑得汗流浃背了!
我们父母在日常多一些丰富的语言储备,词语储备,再通过聊天对话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再结合绘本中优美的语言,给孩子多管齐下。
我们在育儿上,绝对不能偏激,一点动画片也不给孩子看,只看书,这些也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它是生活的一种调剂,同时也是能够暂时缓解妈妈劳累的一种方式,我们只要给孩子制定好看动画片的节奏和选择好的动画片,那么它对孩子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首先,明确动画片对于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在诸多方法中的地位:用来以辅助的方式进行。
以有趣为载体,最终回到亲子互动上来。
这就跟创意美术课堂的授课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多美术机构会先引导孩子看一则动画或者科普vcr,然后通过动画来讲述今天要画的主题,把一堂课中要展现给孩子的授课重点讲到之后,就脱离了动画这个载体,而让孩子自由发挥。
语言提升能力也可以如法炮制。
其次,如何选择动画片。
此前也写过0-6岁孩子适合的动画片,因此不再这里赘述了,选几个举例说明。
可以选择《小猪佩奇》、《爱冒险的朵拉》英文原版……
观看方法:看完和孩子一起互动。
例如小猪佩奇的英文版动画语言非常简单,词汇也很简单,可以和孩子同步地通过绘本将结尾处的单词跳出来和孩子说。
还有一部中文动画片(我忘了名字),在动画片的结尾处有中文词汇和英语单词的学习和练习,那这个时候就是和孩子互动的好时机,利用动画片为载体,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在这种互动中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可以选择《神奇校车》动画片,这样的动画片寓教于乐,内容丰富,非常适合孩子。
而《神奇校车》同步地又有图画书版、桥梁书版、动画版和阅读版等不同版本。
观看方法:最终从看动画片引导到绘本阅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