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中级所得税案例分析,让你一步到位了解所得税!
最近有同学给小宏留言,今年的中级的所得税学起来非常吃力,小宏针对同学的需求整理了如下四个案例,供同学们学习。
案例一:
甲企业2017年的利润总额1000万元,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成本500万元减少到公允价值400万元,所得税率25%,请描述递延事项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
根据教材常规的思路
账面价值=400万元,计税基础=500万元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负债增加自然在贷方。
借:其他综合收益 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如果业务本身影响的是损益,递延所得税对应的是所得税费用;如果业务本身对应的是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所得税对应的就是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所得税对应的项目与业务本身记入那里息息相关。
那么,运用小宏的思路怎么去理解呢?
本期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00万元,其实无论利润增加还是所有者权益直接增加,对于会计而言都是收益增加,但是当期税法并不记入应纳税所得额,以后处置时才记入应纳税所得额。现在相对少缴税,以后相对多缴税,预期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其他综合收益 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5
案例三:
甲企业2017年对某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100万元,所得税率25%,税法规定处置时该减值才可以扣除。请描述递延事项形成的暂时性差异和递延所得税。
根据教材常规的思路:账面价值=x-100 万元,计税基础=x 万元,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到期为止,真相大白了,当期所得税费用=222.50万元,递延所得税费用=25万元,所得税费用=222.50+25=247.50万元,净利润=1000-247.50=75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