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园林古村~皋埠皇埠村


盘盘青磴上云端,万竹千花绕翠峦。卜筑伊谁工选胜,当年合是谢家安。
遗第何人与息机,尚书风迹故依依。登楼只望山深处,中有摩云一鹤飞。
尚书坞是一个风景极其优美的地方。白云翠峦,万竹千花,还有尚书府第遗存。再是,至少在晚清时期,尚书坞是绍兴比较有名的一个景点。
那么,尚书是谁?尚书坞在绍兴的什么地方呢?
据《万历绍兴府志》载,会稽尚书坞,在府城东南三十里,齐孔稚圭山园也。《康熙会稽县志》载:尚书坞,在县东南三十里,《寰宇记》孔稚圭山园也。
再查《嘉泰会稽志》,孔稚圭山园,在县东三十里,曰尚书坞。……所谓坞者,因稚圭之园以得名也。今园已不可见,而尚书坞尚存。
到了清代道光年间,会稽人周晋鑅在《越中百咏》中,有一首诗写到尚书坞,诗前有一小序云:尚书坞,在会稽县东南三十三里,宋(按:为南朝刘宋)尚书孔稚圭之山园也。《南齐书》:稚圭字德璋,山阴人,门庭之内草莱不除,中有蛙鸣。或曰:欲为陈蕃乎?稚圭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效陈仲举乎。诗云:
本无成见效陈蕃,风韵清疏节操敦。丘壑此间聊适性,草莱当日亦蒙恩。
北山曾有移文去,荒径依旧鼓吹喧。千载芳徽留一坞,不堪重话旧家园。
清代张桂臣也在《越中名胜百咏》中,有一首诗写尚书坞,诗前也有小序,诗云:
清操雅节绝尘缘,小室筑从镜水前,两部蛙声鸣处处,一庭草色画年年。
北山有檄移充隐,荒径无心抚昔贤。千古芳徽惟坞在,不堪重话旧林泉。
两首诗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可以肯定,在清代,尚书坞是绍兴比较有名气的一处景点。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会稽山阴人,字德璋。好学有美誉。太守王僧虔引为主簿,仕宋为尚书殿中郎。入齐,历官廷尉、御史中丞,参与校定晋律旧注。东昏侯永元元年,为都官尚书,迁太子詹事。好文嗜酒,不乐世事。
尚书坞地名之谜历经千年之久,无处可考。2014年春,一次偶然巧合,打开尘封千年之谜。南宋《三槐堂王氏》族谱中,记载一段关于王氏中,一名叫王道卿的卒后葬地详细地名(会稽三凤村尚书坞)。三凤村,顾名思义就是会于现今皋埠三凰村。经过走访和多次实地调研,据村中九十高龄老者言:三凰村古时就叫三凤村,村中王姓、娄姓据多。三凰村现今徐家岙,原称尚书岙(坞),村中上许亭应叫尚书亭,与孔尚书有关,因时间久远后人误读之。
皇埠村:毗邻拈宫宋六陵,人口约1800众,由三凰(凤)、下浦张、舊(旧)埠自然村组成,村中以王、娄、徐姓为主。宋时属雷门里,明代属上皋乡,清属宝麓乡一直到民国,解放后属上将乡属地。
走进皇埠村,如同穿越千年时空,古柏苍松,古桥亭阁,诉说千年历史仓桑历程。一条铁溪环村流过,古迹,遗址满目来;湖边庙、倒挂山古墓葬群、回龙殿、涧桥、上许亭(尚书亭)、娄家宗祠等如同历史凝固,让人如同在历史长河中游沥。村口古老石亭柱联也许可以诠释这一千年古村一切;野色平分三灶路,溪声不断六陵泉。一亭风月开怀抱,两岸莺花腾庵图。
而今尚书坞春风不改旧时波,茂林秀竹,溪水潺潺。空间广阔秀丽无比。低婑,错落有致的丘陵上覆盖着整片秀竹,远处白鹭掠水而过,好一幅山水画卷,难怪孔尚书设此别墅而建之,沉醉于这美仑美奂山水之间…………。

游孔尚书别业182****4316
别业隐芳洲,寒花古洞幽。
淡云深碧坞,凉月水明楼。
树古多连丘,岩虚不凝舟。
何年妙疏立,鱼鸟自清秋。

文章写写看还可以的,实地走到就头发晕了的。

厉害,这么快就成文了!

看文字似乎很美,到现场破村一个。

心若宁静,便生诗意。
而宁静不过心灵的井然有序。
诗意既是自然的安然若素。
远离世俗尘嚣,远离功名利禄。
‘’乐在其中‘’此心安处即吾乡,绿林深处有天堂。皇埠村正是我心中的那个人世间的世外桃源。

拈宫南宋以后没村落,直至清代道光时期陆续有人迁住。

高宗赵构建六陵,方圆四十里禁伐木,禁村舍,凡在此范围内一律迁往他处。拈宫建村史不超过二百年,何来千年之说。

你对的,但要多看看史书

我就是那方向的人,我从地名上理解是攒宫(拈宫)拈就是临时宫殿也就是行宫,那时候应该没村落,旁边有个郭太尉庙,应该是当时行宫或陵园将领后来当上了太尉。旧埠;应该是当时的皇家埠头,楼主应该没进去过吧说了半天上许亭并不在山皇村(楼主说的三凰村),就在旧埠村口300 年的大樟树旁龙王殿前。咋没拍照啊

山皇变三凰,楼主拿着史书瞎搭配。

这里估计不会拆迁。不过还是别拆。乡下空气好。

怎么办被曝光了?这地方可是我家春天采艾草,鱼腥草和马兰头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