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写的一章——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我不认为很多人对这个判断有疑问。然而,在科学技术史的所有分类中,研究手工业史的难度应该是最高的。原因是除了《拷公基》,就是《天工开物》,我们找不到一本特别的能讲一篇长文章的手工艺品书。巧合的是,这两本书,一个在战国时期,另一个在明朝,只是一个头和一个尾巴,但他们之间有近两千年的历史。然而,在《二十四史》这部煞费苦心地记录历史的著作中,却没有关于手工艺的专门章节,而且在《饮食记录》中也只提到了一点点,这是相当糟糕的。后来有人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不重视手工业,所以现代科学技术不能发展。
然而,手工书籍是最难写的。大多数时候,不画画你就看不清楚。绘画涉及如何出版和传播。宋代以后,在印刷术的支持下,出现了大量插图的书籍,如《营造法式》和《国术大师》。但是在过去,写这样一本书真的太难了。此外,手工业很难描述,有时一些当时看起来很小的发明可能对后代很重要。例如,马蹬,我不知道是谁发明的。在那个时候,在那个时候非常重要的“奇怪的技巧和诡计”在后世似乎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朱芳打水”和“朱芳是什么”,历代反复研究,但不管是什么,实际上只是一个取露水的器具。现代人理解露水的原理并不奇怪。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基本上很难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命名。把手工业的所有操作技能都记录下来简直是希望太大了。
但是,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手工艺品基本上可以找到相同的方式。例如,陶瓷发展史、纺织品发展史、漆器发展史、冶金发展史等等,现代人可以从中得出一个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原因如下:第一,考古中发现了大量的实物;第二,工艺的延续。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继承和延续这一技艺。如果只是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这种技能将在三代之内消失。只有当政府干预并形成适当的制度时,这些技能才能代代相传。因此,我们应该感谢历史上专门管理手工艺品的官方部门。这个部门是汉代的少府和唐代以后的工部。
韩继承了秦制度,但在汉武帝时期有了很大的创新,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探究汉代官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三公九卿是汉代官制的核心。不用说,让我们来看看九清。
太仓:太仓是九清中管理人数最多的。它有著名的太师、太一、太学等机构,其前缀为“太”,基本相当于今天的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机构,所以它的权力和地位都是九清之首。
广鲁迅:这个位置很特别。三位公职人员中的大部分人在就职前都是这样的,这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后备干部,但同时他们也有建议和一定的权利来统一军队。
魏伟:守卫故宫的将军。
太仆:为皇帝骑马的人。不要低估这位警官。他有很大的权力。他不仅要对皇帝的安全负责,还要对全国所有军械和战马的生产和管理负责。他相当于今天的中南海卫戍区司令、国防部长和总装备部长。
丁伟:公安法。
完颜政:负责刘的官员姓王,本人也必须姓刘。在荆、吴时期,是坐在前排的暴徒,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大红路:他负责国家事务,相当于外交部长。然而,考虑到“汉室忠臣,统天下,日月为仆”的事实,大鸿胪后期所能调用的人力和兵力是难以计数的。始于汉匈战争的玛伊战争,是由当时的大皇帝王晖(大鸿胪的前身)策划的。
大司农:著名的桑弘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诞生的,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
少府:负责皇宫内的手工业生产,相当于后来的内务府和现代的党务企业。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清朝的九个王朝中,前八个是强大的,但最后一个是少府,少府的地位和权力与前八个并不相称。事实上,邵府虽然被列为九清,但其存在的意义确实很低,在韩曙境内记载的邵府很少。其他三工九卿大多可以列在每一个朝代、每一代人身上,而且顺序连贯,但只有少夫不能。然而,它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位置,却被列为九鼎。难道你不能找到其他重要的官位来组成“九”吗?事实上,除了九清,还有几个很重要的官员。例如:
智金吾:上尉,与魏国合组南北军,各有所长。
内参:三副主任,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考虑到古都的重要性,它更接近开封府尹或直隶总督,谁有权统一军队。
水恒队长:汉武帝掌管上林苑的时候,他负责制造五铢,相当于现在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以上官员,无论实权还是地位,都不在九清之下。但是没有九卿的名字,这是给不起眼的小公馆取的。
政府权力不如今天的科技部长。因为少府只对皇帝负责,除了少府,还有其他的宫殿,比如长辛少府,它负责长辛宫,也就是皇太后。而少府不是手工业所负责的。军械主要归太仆所有,而完颜政和将军们都建在皇宫里,还有专门制盐、冶铁和酿酒的军官,都在大司农的控制之下。有了这样一个部门,邵府管辖的废品行业就只有几个了,比如考场和东西织布房。一切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事情都不在他的任期内。
然而,就这样,卑微的官员跻身于九卿之列。此外,这种习惯影响了后世几千年,而从邵府发展而来的工业部也在这六个部之列,尽管它的声誉和地位一直是最低的。因此,尽管手工业并不显眼,但它并没有脱离统治者的视野。
手工业实际上是一个易学难精的行业。大多数时候,我们经常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却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它不像学习、写文章、说话和写作,它或多或少总是思想的进步,此外,学者们善于包装自己,有时小成就可以扩大。大多数时候,手工业是在原地踏步,重复着前人的工作,进步总是以平静的方式进行。这个行业也很难包装,因为有技术的硬性指标,没有欺诈的余地。
十年磨一剑是这个行业的基本特征。
如果手工业仅仅依靠民间力量来发展和维持,那将是一条死胡同。现代西方发明了“知识产权”来保护技术创新的意愿,但这似乎是当今技术进步的一个瓶颈。在古代中国,政府支持这些工匠在制度上创新,其成果首先用于制度。刚才提到的少妇,存在的意义很低,但却做了很多工作。据记载,在东、西编织室的全盛时期,有数千名织工受雇。虽然大多数工匠和织工不能被命名,但他们有官方身份。如果他们做得好,他们可以去读历史书,比如发明提花机的陈宝光的妻子。事实上,这是统治者能为工匠提供的最大和最宽松的环境。而这些少府管辖下的工匠们,他们对汉朝统治者的最大反馈,是一场技术革命,它不是暴力的,而是非常有效的。汉代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手工业技术发展最快的时期。
技术不一定是“在过去的九天里利用月球,在未来的五个海洋里捕捉海龟。”平凡的生活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苹果只是结合了一些成熟的技术,难道它不能让世界流行起来吗?与那些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相比,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每一次进步都不能小。然而,文明的进步只能体现在每个人生活质量的轻微提高上,这是我们民族最重要的精神。
文章来源:www.atol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