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管理是基于人管人,这在很多企业中非常普遍:从总经理到总监,然后到部门经理,这样一层层管下来,这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也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管理思想。西方是基于人性恶,即把别人都看成是坏人,然后采用制衡、预防,敌视,互相牵制等手段实现管理目的,这样的管理违背了人性,效率低下,并且成本高昂。
一、自运行机制与传统的企业管理之间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管理学要么是假定人性善,要么就是使人向善,通过道德教化等文化理念使人能够达到和谐统一,但是这种管理思想很理想化,一般很难实现,很容易使企业管理陷入乌托邦式的美好又空洞的境地。
戴天宇老师的管理机制设计学,乃至整个企业设计实际上是在传统的管理路径之外走的第三条路径。就是如何让“恶人”和谐统一。
自运行机制和传统的管理最大的不同是员工的自我管理,因为所有对人的管理他的起点都是当事人的自我管理。我们不应该事后想方设法如何去管他,而是事先想办法如何让他自己管好自己,那么这就从根源上解决了管理的问题。
戴老师一语中的的指出:到目前为止所有人类社会最本源的驱动力还是利益。可以自动运行的机制实际上是借助了两点:第一点是借助当事人的利益追求,第二点更普遍的是借助当事人的利益博弈,构造一个巧妙的博弈结构,使得员工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自动自发的达到企业的管理目标。这就是自运行机制设计的核心思想。
在企业内设计一种巧妙的博弈结构体系,让员工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顺带的把企业的目标实现了。这样的管理机制员工自动自发,老板省心省力。
二、企业自运行机制设计的三个核心要点:
1、主体归位:所谓的主体就是找到企业的核心生产力单元,也就是给整个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的单元。
2、利益内嵌:找到生产力单元之后就是想办法让生产力单元自动自发的动起来,把利益内嵌到生产力单元。
3、第三个核心要点是:要设定好让主体自动运行的规则。这是比较灵活的一个点,涉及到很多参量的设定和计算。
如何让机制自动运行,就需要设定好活的游戏规则,机制随着主题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三、企业机制设计最终的目标——无为而治
当我们抓住了事物本质,一个公式即足矣,例如,爱因斯坦只用一个“e=mc2”便揭示了质能关系;而像“指标评价体系”之类的复杂模型,层层解释,烦琐论证,恰恰说明我们没有把握本质,只能在事物的外围绕圈圈。
科学上的“奥卡姆剃刀法则”要求我们直趋事物本质:一个原因就能解释事物,不要用多个;用简单方案就能解决问题,不要用复杂的;否则就是浪费。
一句话:把烦琐累赘一刀砍掉,让事情保持简单!
无为而治靠精巧机制。而机制设计,就是要创设“活的可以自动运行的游戏规则”,或者说“精巧、灵动、自运行的游戏规则”。借助当事人的利益追求和利益博弈,将其合力的方向导向预定目标。借风使船,顺水推舟,从而自动自发地实现组织的政策意图和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