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撒入西海 武宁独特水葬风俗遭热捧


近年来武宁县推行多种绿色安葬、祭扫方式,尤其是水葬被市民推崇,既低碳环保又省钱。一般葬礼需要3至5万元,而实行水葬花费却不到1万元。
武宁有着优美的风景与广阔的水资源,水葬等科学的殡葬方式也备受当地民政部门推举,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开始接受了这种新的殡葬方式,邢先生的妻子是其中一个,2015年12月份去世的熊远秀老人也是其中一个。
据熊远秀老人的亲属介绍,老人生前接触过水葬之后便一直提出要水葬,去世时还立下了遗嘱,当时有些亲戚还不能接受,可自从参加了老人的水葬之后,一些人的想法就得到了改变。
“水葬的仪式非常简单,而且不失庄重,还不会给后人带来太多的负担。”老人的亲属说,在武宁县一般葬礼需要3至5万元,而实行水葬的花费却不到1万元。
随着当地民政部门的不断宣传,水葬、树葬等绿色殡葬逐渐被人们接受,武宁县民政局局长施业新告诉浔阳晚报记者,自从武宁县出台殡葬改革后,一些绿色殡葬开始向市民推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些家庭已经接受并采用了这些丧葬方式。
“绿色殡葬不但能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减少丧葬成本与家庭负担,而且在祭扫时也非常方便。”施业新说,民政局还出台了很多奖励措施,鼓励市民采取绿色殡葬,保护环境。
4月4日早上,家住武宁县的邢先生与儿子、儿媳来到妻子水葬所在的庐山西海边,一家人点了几支香,叩拜了几次,然后将买来的鲜花撒在水面上,一家人便离开了水边。
整个祭扫的过程仅有几分钟,但却寄托着邢先生一家人对妻子的思念。据邢先生介绍,妻子生前一直提倡移风易俗,一切从简,2014年8月份,妻子去世之后,他们一家人遵循遗嘱将其骨灰撒入庐山西海,从那之后,他们家便会来西海边进行祭祀,不但低碳环保,而且能通过这种形式怀念妻子。
“我非常支持妻子这种思想,也希望大家都能提倡环保,过绿色清明,因为这种祭扫方式不会成为一种负担,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邢先生说,点几支香、送几朵鲜花,简单地进行清明祭扫也是国家所提倡的,而且不会给那些因工作忙回不来的年轻人造成心理压力。
邢先生告诉记者,去年清明,在浙江工作的儿子和媳妇因工作压力回不来,所以他们就在当地找了片水域,撒了一些鲜花寄托他们对母亲的思念。“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与在家里祭扫是一样的,毕竟水源都是相通的,有空就回来祭扫,没空就在河边祭扫。”邢先生说,清明祭扫只是对故人的一种思念,只要有心,无论怎样都可以,没有必要遵循旧传统,非要烧纸、放鞭炮。

不会污染水质吗
好好的泓清水,死了都要霸占,恶心
央视播过西海发现只有特一级水质才有的桃花水母,人死后就是垃圾,骨灰千万别倒净水里,政府不能短视,要管。
你家的死人倒进湖里喂鱼,然后再让人家吃呷你家死人长大的鱼
污染!污染!污染!以后谁还愿意去西海游玩。
不要往水源里扔骨灰,这比往水源倒垃圾更污染
同意。千万别败坏了一湖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