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容貌、身高以及疾病都具有一定遗传因素。那情绪,比如恐惧,会不会遗传呢?
现代许多人从未见过野生的蛇或毒蜘蛛,但对蛇和蜘蛛却有莫名的恐惧。科学家认为人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了害怕危险动物。那么,恐惧到底是后天习得还是遗传的呢?
恐惧感是“天生”的吗?
罗格斯大学纽华克分校的专家们做过实验:实验人员给16名 9—10个月大的婴儿观看蛇及其它动物的电影,观察他们观看影像时的面部反应和兴趣等是否有差异。
结果发现,婴儿们对观看蛇和其它动物影像的行为反应似乎没有差异,甚至有小婴儿把自己的耳朵凑过去倾听蛇发出的滋滋声。因此科学家认为,人们并不是天生就知道恐惧。
其实,恐惧的发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个体的素质及个性有关,而素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孩子是否会恐惧,关键不在遗传,而在后天的教育。
恐惧是种遗传性情绪
然而,也有科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恐惧是一种遗传性的情绪。事实上,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反应不是在生活中习得的,而是从人类祖先那里一代代遗传下来的。
心理学认为,在原始社会,人类祖先必须要具有眨眼间发现蛇并迅速远离它的能力,这样才能生存下来;同时,人类学家也表示,在野外注意蛇的这一需要让早期灵长类动物进化出更好的视力和更大容量的大脑。
按照“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存活至今的人都是这些灵长类动物的后代,这种对蛇的警惕通过基因遗传至今,让现代人们大脑中深植了对蛇的恐惧和敏感。
基因决定我们的情绪
有很多基因可以控制情绪。例如,一个名为“stathmin”的基因和恐惧情绪相关。通过基因工程的操作去掉这个基因后,小鼠会变得更加大胆,具体表现为可以在开阔的空地、狭窄的小桥上停留,而且对恐惧的记忆能力也有所下降。
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上的研究表明,人体内一种名为“5—htt”的基因与情绪密切相关,这种基因变体的不同长短组合能影响生活快乐程度。
研究者通过让97名被试者观看带有正面、中性、负面三类信息的图片,发现5—htt基因有3种变体,基因变体较长的人明显更具备抗拒负面信息的能力,而另两种较短的变体会增大抑郁和自杀危险。
基因检测揭秘你的厌恶反应
人的性格、情绪、对婚姻的满意度都和基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基因组研究的不断发展及应用,基因检测不仅能临床诊断遗传性疾病,还能面向普通大众,用来探索人的天赋潜能,判断减肥/运动能力,发现人格特质及情绪能力等。
基因检测让你发现未知的自己
掌握一本“人人必备的生命说明书”,揭开属于自己的生命密码,受益最前沿和领衔的生命科学技术,才能让健康美好伴随自己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