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算法推荐的集大成者,今日头条在内容分发方面做到lee极致,不管是今日头条客户端,还是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等,都是内容分发的代表,准确来说,是算法推荐时代的内容分发代表。
在这个背景下,以算法推荐为主要手段的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似乎还没有对手。腾讯,百度不算吗?
容笔者仔细分析内容分发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的发展路径。毕竟,内容分发的每一次演变都在诞生一家新的互联网巨头,更重要的是,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虽然能够跟上浪潮,但是很难回到巅峰,毕竟在同等竞争以及同类的分发机制之下,先行优势往往会青睐新生的企业。我们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来说,1995年成立的雅虎网在2002年意识到谷歌的威胁并错过收购谷歌的最佳时机之后,很快被谷歌超越。而当谷歌意识到脸书即将在社交领域成为巨无霸分食谷歌的广告份额的威胁时,谷歌在广告份额上就很难赶上脸书了。
用一句话来形容2000年前的雅虎的话,没有比“internet有朝一日终将改变整个世界,但若没有yahoo!恐怕连门还摸不着呢。”我们这群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才触网的群体很难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
内容分发的第一个阶段,其实是人工编辑推送。这一阶段刚好其实是中美互联网发展兴起的肇始。美国互联网典型的代表是雅虎网,在中国,则以四大门户为代表,网易成立稍早,其他三家均在1998年后半年才成立,但市场化手段大都没有差别。这一阶段从1995年雅虎成立开始,到1998年谷歌成立(当时还是雅虎的巅峰期,市值甚至一度达到1300多亿美金)。在国内即从1997年后半年网易成立开始,到百度搜索引擎上线为止,这一阶段的内容分发模式是典型的门户内容分发,也就是直接将纸媒上的内容完美复制到互联网平台上面来。
自1998年以搜索引擎为主导的谷歌和2000年在中关村成立的百度代表了内容分发的第二个阶段,搜索引擎以关键词搜索为主导,以广告位主要盈利模式,完成了从门户自主生产内容到平台化生产内容的进步。这一阶段如今依然流行(我们看百度和谷歌的财报中广告的市占率即可),但却并不能够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2009年这一年,微博面世,如今看来意义重大,复制2006年杰克多西的推特的微博成为了中国移动社交网络的集大成者。这一阶段,智能手机开始进入到寻常百姓家,这是社交网络得以迅速发展的源泉(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把更早的qq不被称为社交网络的最重要的原因),伴随着2011年微信的横空出世,社交网络的发展进入到一日千里,甫以微信公众号等内容平台的介入,使得内容分发在这一阶段逐渐开始向内容的质量倾斜。国外的代表虽然是2004年的脸书和2006年的推特,但直到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才真正代表社交网络的繁荣。
到如今,2012年成立的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主打算法推荐并自成一派。虽然一点资讯、天天快报以及其他诸多新闻客户端推出算法推荐栏目和头条板块,但无一撼动今日头条在算法推荐的地位。在国外,算法推荐似乎在谷歌以及其他浏览器均可见到,但旗下视频网站youtube似乎略有小成。但今日头条和谷歌并非直接竞争对手,今日头条的竞争对手应当是未来新型的内容分发平台,而不是已经过去的搜索引擎,甚至社交网络,更不是已经成为历史的雅虎模式,四大门户模式。
从当前的局和势来看,今日头条的对手以及潜在对手应该是网络内容监管机构,以及创始人张一鸣。网络监管机构决定了今日头条的下限,而张一鸣则决定了今日头条的上限。
网络内容监管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从《内涵段子》勒令关停到今日头条下架调整某些栏目,最吸引流量的头版头条整改给今日头条的营收势必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只是聪明的今日头条并没有在财报中将这种影响以数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当然,网络监管同样约谈过各大新闻客户端,甚至百度相关部门,但带来的影响肯定没有给以算法推荐为主导的今日头条的影响更大。
为什么今日头条潜在最大的对手是张一鸣,甚至决定今日头条前景的也是张一鸣呢?
若从产品能力上来说,张一鸣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中最好的产品经理,因为它是创业者中极其罕见的,拥有交易员级冷血的纯唯物主义者,这是多愁善感又理想主义的张小龙一类人永远做不到的。
张一鸣甚至都不需要熟悉人性,人性都在用户行为数据栏目里摆着,在算法和无数个ab测试面前,用户根本就不是人,只不过是一行行可以反复优化的数字,以及汇集成千万个cpc ,最后转化成银行账户里跳动着的,不断增加的数字而已。
作者:朱逻记|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