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纺之都柯桥:纺织行业正经历时尚产业、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三个跨越
“‘十三五’期间,纺织行业必须经历时尚产业、科技产业和绿色产业这三个转变。”昨天,由绍兴中小纺织企业促进会主办的纺织创新论坛上,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表示,在同质化严重的柯桥中国轻纺城,要转向时尚产业的柯桥,经营户要由单一的垂直贸易型向资源整合型转变。
纺织行业市场压力突出
据了解,近两年来,由于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绍兴的纺织行业生产、效益增速放缓,国内外市场压力较为突出,投资增速回落较大。
记者从柯桥区商务局了解到,今年1—10月份,全区纺织品出口732000万美元,同比下降8.80%。其中服装出口23595万美元,同比下降9.91%,化纤长丝出口10934万美元,同比下降9.03%。轻纺市场实现出口300692万美元,同比下降1.44%;生产型企业860家,同比减少80家,出口213773万美元,同比下降21.79%。
然而,在这一连串下降的同时,有的纺织企业却是逆势而上。浙江万姿布业有限公司今年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5%。据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所有面料都是自己研发的。
“产品的研发不是简单的设计,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有一个专业的产品研发中心,会提前一年对产品进行研发。每个季节都会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市场流行趋势、纺织新材料、新技术等行业前沿信息,采集核心客户对未来产品的意见要求,并结合全国各地办事处反馈的区域市场信息,经过深入探讨研究,最终制订成公司产品的季度开发方案。
创新研发提高附加值
“放弃普通面料,与尖端技术结合、纺织产业才能变成高附加值,成为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绍兴华通色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国苗早在2006年就开始研发具有抑菌性能的汉麻面料系列制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华通色纺在原料、面料、服饰三个环节的开发中已经投入了3000万元,一个汉麻领域的全产业链条已经成型,并在前后道研发中形成比较优势,其旗下品牌“吉麻良斯”已经与中国女排、博鳌亚洲论坛等组织获得合作,初尝转型升级硕果。
12月14日,纺织之光“汉麻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重点科技成果举行现场推广活动,吉玛良斯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多年潜心研发的科技成果——汉麻生物脱胶技术研发与汉麻纺织品品牌建设,被列入六项科技成果之一,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现在公司对新产品研发首先考虑的是‘时尚、创新、绿色’,近日在2016中国纺织创新年会上,公司获得“十二五”产品开发突出贡献奖,成为行业中新产品开发的佼佼者。”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介绍,今年以来,公司研发了6个系列数码印花产品,上半年在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主办的“四新”技术交流会上,有两款“双面提花”产品获得了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一等奖。今年公司的出口额超9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向资源整合型转变
纺织业作为绍兴传统优势产业,产业规模巨大,产业链也很完整。但近年来,纺织业面临多重因素制约,加上许多产品本身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伏广伟表示,“十三五”对纺织工业的定位是: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纺织行业必须经历以服装品牌、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以高品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贯穿全产业链加工的绿色产业。
中国轻纺城,量大面广的轻纺城经营户也必须从单一的垂直贸易型,向集设计、融资、品牌、生产、研发、流通于一身的资源整合型转变,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资本形成,实现风险管理,提高协同效率,实现产融结合。
绍兴中小纺织企业促进会会长江一玮认为,绍兴纺织业目前已到了结构转换与产品升级的关键时期。他分析说,目前绍兴生产型、贸易型纺织企业近2万家,其中中小型纺织企业占9成以上。促进会将通过资源整合,同近200家会员企业抱团经营,积极推动成长型纺织企业创新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发展自身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促进会还与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元培学院等高校紧密合作,学院为纺织企业推荐纺织专业、外贸等对口的专业人才,促进会会员走进学院,了解需求,把握纺织信息,确定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