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电商品牌商家们做了些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品牌是否成功从中国制造跃升为“智”造?中国品牌是否有实力打败国外中高档品牌,而收获消费者认可?即使中国品牌没有跑赢外国品牌产品的销量,我们的差距究竟还有多少?不要着急,这些问题的答案马上揭晓,相信《2017线上品牌均衡报告》能给你最全面的解读。
这份报告由京东-中传大数据实验室联合发布。报告以京东大数据出发,分别从品牌供给平衡、品牌消费均衡、品牌生态平衡三个角度通透而全面地解析了2017电商领域的品牌均衡发展状况,反映出全国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落实在消费行动中。
2013-2017年五年间,京东这所综合网上商城见证了品牌销售额、品牌数量、品牌sku的飞速增长。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为标准,这项复合增长率是它的4倍,同时品牌数量的复合增长率也表现惊人,较2013年增长了500%,品牌商们正如雨后的春笋一般,在生长态势上层层发力。
回归中国品牌和外国品牌,哪一个会在巨大消费市场中获胜这个问题上,中国品牌势必属于有准备的自强者。中国品牌的销售规模不仅相较于国际品牌优势明显,品牌数量更是庞大,给予消费者更多可选空间。然而,全球购的国际品牌凭借长久积攒下来的美誉度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 ,因此在商品搜索以及单笔订单金额上更吃香。报告表明,国外品牌数量虽少,但单笔订单金额为中国品牌的2.2倍。由此可见,虽中国品牌的商品覆盖率强大,但在口碑上仍显不足,在接下来需要更加把劲。
一方面,中国品牌正引领消费升级,国产智能家居、马桶盖、体育器材、电动牙刷等商品收获了消费者认可,中国设计/智造品牌2013-2017年销售额增长近600%;另一方面,中外top级品牌复购率、商品和服务好评率、退换货率初步实现均衡。中外品牌就像两位旗鼓相当的对手,又像作为彼此标杆的朋友,不断为境内消费注入新的血液,为用户们带来安心、愉悦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