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的互联网,从何+起

其实我算半个新人半个老兵,有很多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从业者在考究如何改变和实现建筑工程的互联网+,有国企、地产龙头、互联网大牛,怎么做,为什么做,我想很多人都比我更清楚,我今天讲讲,做从哪儿做起,为什么?
我们先看看过往的改革,科技的变化,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流量的重要,渠道为王转变为如今大数据的胜利;到后来我们说到vr、人工智能、甚至基因工程。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很重要的一点,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我们完成了用户和数据的积累。中国民众的互联网化已经经过了20年之久,从渠道流量把人装进来,到刺激消费把出口做大,我们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再次消费升级,进行服务指导。可是市场经济并不好,我可以说我们在座的所有人都在做一件事,都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的本质是什么?
那就是如何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如果用科技手段降低成本。这个科技手段包含了大数据的运作,人工智能,和各种黑科技。
我们能够看到有大量的制造业在进行人工智能代替普通人工的工作,同时资本上也在催化和革新。无人机、自动驾驶、智能揽货机器人等等。
现在都在做大数据平台,所以我们来具体看看大数据有多火?首先看看他们能提供什么。
古人说以史鉴今,所以往回看,互联网之初,我们都处于争取流量的时代,新浪、搜狐、百度、腾讯刚刚让我们接触互联网,在那个时候你会在网上和人交流,能找到你需要的信息都是非常新鲜很牛掰的事情。他们完成了第一批的用户积累,同时第一次人们接触到了流量,也就是pv。
刚开始流量没大用,我们只知道各大站长可以挂广告赚点小钱,可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量的深挖掘,社会经济大步向前,大家发现原来流量变现是如此简单且快捷。到现在还有各种流量变现的途径发展,比如大家熟知的网红经济,网络直播平台,本质都是一个流量变现的过程。
5年前,通过流量时代,我们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我们称之为大数据,那个时候还是一样,大家对数据的挖掘还不够深,不知道如何把手里的数据变现。
现在,大数据的信息平台在资本的催化下不断提升,从原先知道你的电话号码,到现在可以从你的消费行为、人脉关系、定位的出入场所来直接转化成你的信用评价、生活水平甚至到你的身体状态。接触互联网的每个人,都在成为大数据时代下的一份子,通过大数据,滴滴公司能够预测片区在上下班高峰期的用车供需关系,提前部署车辆,还可以路线规划,避开拥堵路段;微博通过读者打开页面的类别日积月累的数据收集,即可推荐适合文章和商品;阿里的购物推荐“猜你喜欢”也是同样的原理,毫不夸张,大数据+人工智能组合拳比亲生父母还要了解你。
建筑工程的互联网+,就是要做建筑行业的“亲生父母”
在这儿我们把数据先放一下,一会儿再谈。因为我要讲一下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前提。
‘’供给侧改革”,“工业2025”,“互联网+和创业创新”,我想大家都不陌生,这些是我们政府提出的引导性意见。我有时候还是非常佩服我们国家的许多学者和意见领袖。他们提出的许多意见和报告,都是我们发展方向的本质,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向。
可能有的人对供给侧有些陌生,我们就选这一条来结合大数据谈一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也就是从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改革成为供给侧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习近平主席的原话是: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供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以前提到经济的增长,我们的反应和各大企业所做的,是扩大需求、刺激消费;而现在以供给侧为前提的思路,则是消费升级,提供精品。
原来,对于蛋糕,我们是致力于更多的人买,想办法让人买;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管,老老实实把蛋糕做好做精致,这样就不愁人们不买蛋糕。
打个比方,你是卖烤鸡翅的,原来为了抢占市场赚钱,打折促销,一根烤鸡翅6块钱,俩根10块钱,这就是需求侧结构。但是为了比别人便宜,压低成本,减少或者使用低成本的调料,用高温烤箱提升效率。
现在我来卖烤鸡翅,我用烤火慢慢烤,用最好的酱汁来研制鸡翅,我一根卖20块钱,但我保证她好吃,我还送货到家。而且限量,一天就卖1000根。这就是供给侧的着力点。
我们看到大家的消费水平、思想意识、生活水平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需要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所以我们看到消费升级这样大的趋势。而且她一定是在技术服务的前提下,因为更好的技术,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只有通过大数据,我们才会知道我的鸡翅怎么卖,消费者看重鸡翅的哪一点。
在大数据的服务下,我们在toc端的实用上已经挖掘的非常好,例如淘宝、滴滴、新美大、今日头条等等。
在以上的前提下,我个人认为在未来5到10年,有几个重点,同时是一个转变和挖掘的过程;产业平台化,tob端服务交易,跑道的国际化,数据的深挖掘,技术壁垒的打造。
其中我们枓栱信息也正在致力于打造产业平台,挖掘用户数据,提供tob的服务和交易。
产业平台化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在某一个垂直的产业链当中提供横向服务,像我们正在做的,在建筑工程领域当中,我们提供金融的机构对接、提供专业的工程监管、资金监管、建材服务。把整个原来你在线下做的工作大量转化成线上工作,原来你需要到处一个一个地方签合同、询价、竞标、时不时到施工现场走走。现在全部在我们的平台上,你要钱、要监管、要买卖建材、要咨询服务等等等等,我们平台都有。
而产业平台化后呢?我们当然提供tob的服务和交易,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过去你只能看着你的台账算算有没亏钱;而现在,通过我们平台,你可以看到到底哪一个工人在你项目上的哪一段工程工作了几天领走多少工资。
说回大数据,可以按照人的二元状态分类,大数据+生活消费,大数据+产业应用。
大数据产业是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将产生的数据通过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并应用和展示,最终实现数据的价值。之前也说过大数据+生活消费,而目前很多地方的大数据+产业应用都处于起步阶段。
我们未来还会根据所有用户在平台当中的数据,帮助银行筛选到底哪些企业适合贷款,额度是多少,他们的工程之前是亏是赚,风险是多少。对业主而言呢?我们告诉你同类型项目的标准是什么样的,这个项目值不值得做,多大的投入适合;可以提供施工单位你最适合的建材供应商。当然这也是大数据的简单应用层面。相信在未来我们通过对数据的不断挖掘,做到的还会更多更广更精准。
对于跑道的国际化,这是所有中国企业的目标,中国市场是很大,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但是在互联网疯长的20年里,我们的市场已经不够看了,以游戏行业为列,早在2012年我便受邀参加过非常多的会议和讨论,统统是游戏的海外渠道和国外布局,而且对于第一批把手游放在印度的公司,也是赚的盆满钵满。我也相信,扬帆出海,驰骋国外市场不止是我一个人的理想。
最后一点关于技术壁垒,我之前提到过服务的革新在于技术的提升,你想要降低成本也好、提高效率也好,都离不开技术。之前创业时代的来临,有一句话说的好,站在风口浪尖上,母猪也能上的树。那个时候一个好的想法要比一项好的技术更快得到融资,为什么?因为市场驱动,变现能力强且快,很多科技驱动公司则比人家慢上几拍。但在未来的几年来,没有成熟技术的公司、创业者一定会被清出局,因为你没有技术,势必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技术壁垒,将会重新站在创业者的跑道上。
建筑工程,到底从何+起?
产业平台,数据深挖掘,提供数据服务的技术壁垒,发展国际化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