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民不断叫嚣自己的个人虚拟财产被盗取损失惨重的时候,企业却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眼睁睁看着其在互联网方面花大手笔积累的资产流失大半。
为什么,因为目前企业对互联网方面的资产前期保护意识还远远不够,加之在我国对这些无法实质衡量的资产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致使企业在面临经济损失时,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它”。
为此,中国万网在4月21日正式给“它”一个名分,对外提出了“互联网资产”这一全新的概念,倡议将互联网资产正式纳入无形资产体系,并设定互联网资产的评估标准;呼吁社会各界重视互联网资产的价值;进而推出“中国万网互联网资产保护与优化行动计划”。
为企业ipo加分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资产?
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兼副理事长黄澄清认为,有时候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是人们对它的足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至今,对于什么是互联网的产业,互联网的产业规模是什么,怎么界定互联网的产业这些问题,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互联网资产这一创新概念的提出,正是对互联网产业进行理解和思考的产物。
所谓“互联网资产”,即指企业在互联网上的投资所形成的积累,包括域名、网站、软件、用户、知名度、访问量、品牌形象等,已形成对企业营收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但目前这种资产的价值尚未得到广泛深入的认知和应用。
互联网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就中国来说,每年政府、企业、个人、组织都会在互联网方面投入很多资金,比如说服务器、带宽、域名、网站、推广等各种方面。这些投资对于企业来说,已经在营收方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中国万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张向东认为,现在提出互联网资产概念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这不仅有利于使信息时代的企业资产获得更加客观的评估,也可指导企业今后的融资、并购、ipo上市等资本运作,特别是现在政府非常希望能够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增加渠道。
张向东希望有一天,互联网资产真正被提到到一定高度,能够跟其他的资产一并被提出来。对于企业用户来说,相比传统的无形资产,比如说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今后企业、个人、组织、政府的域名、网站、用户群,他们的知名度和访问量是不是同样也可以被视为无形资产的一部分呢?张向东表示,“当这部分资产被确立为是一种有效的资产的时候,我们想它是不是也可以用来做抵押贷款呢?也许这些都将对中小企业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帮助。”
知识产权保护独缺互联网
4月21日,同一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布了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工作成果。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介绍了具体成果:我国2008年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82.8万件,同比增长19.4%;全年共授予专利权41.2万件,同比增长17.1%;今年3月16日,我国累计受理专利申请突破500万件。商标方面,全年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69.8万件;审查商标注册申请75万件,商标注册申请年审查量首次超过了当年的申请量;共核准注册商标40.3万件,截止2008年年底,我国注册商标累计总量达344.1万件。版权方面,全年软件登记总量4.9万件,版权合同登记量1.2万件;作品自愿登记量104万件。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在我国的知识产权中,涉及到了专利、商标,以及一些特殊领域的知识产权,乃至一些特殊物种的知识产权,而恰恰没有对互联网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
“这并不表示互联网资产不需要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王建翔副司长认为,“恰恰相反,互联网的作用已今非昔比。”
实际上,人们正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更多地来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王建翔以电子商务为例,在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影响非常小。据统计,截至去年2008年年底,我国b2b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三万亿,占我国gdp整个30万亿的十分之一,可见互联网的作用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