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区犹如城市“细胞”,如何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法,为我市建设“五大九江”和“五年再造一个经开区”提供治安保障?九江经开区积极探索治安群防群控的新路径,区公安分局推出了派出所与居民小区物管合作的新举措——“星级物管”活动,着力为小区提供安全服务,以小区安全构筑全区大平安,倾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喜迎十九大。自去年先行试点的七里湖派出所14个小区刑案发案下降26%(盗窃类下降36%),治安案件下降19%(偷窃类下降47%);今年“星级物管”活动在经开区全区推广以来,截至8月底,经开区82个物业小区内发生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7.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1.9%;发案整体同比下降17%,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不久前,副市长、九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罗文江到区公安分局调研工作时说:“这项工作很有特色,要进一步深化内容、运用好成果,要注重科学性和操作性,将这项工作做到极致、创造经验,力争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亮点。”
更新理念——顺应群众新期盼
说起“星级物管”创建带来的变化,家住西苑小区的黄女士高兴地说:“以前小区的电动车都不敢放外面,停在楼道内造成居民进出不便,现在小区划出了统一停车处,还安装了监控,大家都安心多了。”经开区现有小区82个,物管公司58家。截至目前,入住48927户、137691人,暂住人口6123人。这些小区因受空间开放、功能多样、人户分离等因素影响,大部分社情比较复杂,虽有物业管理,但安全防范较薄弱,以前发案率较高,严重影响居民安全感。
面对这种治安状况,该区公安分局党委积极顺应群众期盼,更新理念,推出了“星级物管”的小区治安管理新模式。2016年5月初,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由区综治委牵头、公安主导,区建设、房管、安监、街道、社区等单位协助配合,首先在七里湖派出所服务的14个小区开展试点。该局明确社区民警为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细化了星级物管考评方法,采取周检查、月评比、年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模式,重点对小区发案、安全防范、保安力量、消防管理、居民安全感等6大项18个小项进行评分,按分数确定星级,对69分以下不达标单位实行“黄牌”通报。
创新服务——健全联动新机制
得到该区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后,创建工作便有了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为确保创建效果,该局着力建立健全了五项机制,解决好了五个问题:一是宣传教育机制,解决好认识不到位问题。通过设置温馨提示栏、定期召开治安情况通报会、举行警民物管恳谈会等形式,发动群众,形成共识,营造“关注你我他、安全靠大家”的浓厚氛围。二是主体责任机制,解决好责任不明确问题。细化单位部门、民警、小区物管等不同层面责任主体的职责任务,尽量做到时空互补、优势互补、不留空当,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形成平安共建、责任共担的联动格局。三是基础防范机制,解决好管理不规范问题。通过考评,督促小区建立出租房屋、贵重物品、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出、值班巡逻登记台账,监督物管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四是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好协作不畅通问题。建立了与城建、房管、安监、街道等部门联系协作制度,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强化部门协调共管;每月召集街道、社区、业主代表、物管人员座谈,共商难题解决办法。五是考评验收机制,解决好措施不落实问题。将小区发案高低、秩序好坏、群众满意度作为具体考核标准,每月对物管工作进行考评,排名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促新成效——打造联防新格局
物业履职加强、群防群治形成、技防物防增多、发案明显下降……“星级物管”的实施,促使派出所及时分析辖区治安形势,优化警力配置,改进了警务机制,提升了防控水平。对五星物管小区,联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激励物管公司开展竞争。
街道办把星级评定结果作为评选和谐小区的重要条件。对评定为三星以下小区,要求社区民警每周到小区工作时间不少于30小时,带领小区治安力量,有针对性地加强情报信息采集分析,疏导化解社会矛盾,落实人、物、技三防措施,除此之外,还通知房管局物管办对小区物管进行相应惩戒。面对压力,小区物管变“被动限制管理”为“主动靠前服务”,主动完善管理措施,主动联系派出所指导工作,主动强化保安培训教育,主动加强物防技防设施建设,与派出所形成伙伴式警民关系,赢得了小区群众对治安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公安部门也借助各物管公司,建立起在时间上相互衔接、空间上相互策应、方式上相互补充的社区治安防控机制,有效遏制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