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知识共享协议允许作者选择不同的授权条款和根据不同国家的著作权法制定的版权协议,版权持有人可以指定以下的条件在没有指定“nc”的情况下,将授权对本作品进行商业利用。
和谐,是当前的流行词汇。
从汉语的说文解字可以看到,和在于人人都有饭吃,谐则是人人皆有说话的权利,能达到这两点,那么社会基本可称和谐了。
《礼记礼运》说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其内涵同样是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一再透出和谐的意蕴,无论是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烹饪的五味调和,还是音乐艺术的高山流水、和谐琴瑟,追求的都是和谐。
看来,中国人讲和谐是有一贯传统的,追求企业的和谐,不过是和谐思维在企业这个特定组织中的渗透而已。
不过,这种渗透并没那么容易,从一个现象就可看到端倪。
智慧的和谐—知识管理推动组织和谐发展:企业和谐
目前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执行力成了众口一词的时髦词汇,有拉里.博西迪的畅销书《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国内更有大量关于执行力的跟风之作。
从中我们能够看出企业普遍存在的执行力低下现象,而这本质上就可归为管理不和谐,作为企业中的老、壮、幼的高层、中层、基层并没有真正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反而是存在种种不和谐现象。
一是错位。
有句话形容说――很多企业是高层做中层的事情,中层做基层的事情,基层没什么事做,则帮高层想想发展战略,这就是典型的错位。
错位的根源还在于高层,高层的不放手和亲历亲为,常常导致错位现象的下向传导,使中层处于想有所为却无所为,最后干脆不所为的状态。
因此,第二种现象可称为缺位。
中层没有真正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自己失去了决断和协调能力,所以只要涉及到跨部门的事项就习惯性把接力帮向上传递。
中层的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常使其会身不由己地陷入和基层争利的境地,从而造成基层的虚位。
虚位就是不和谐的第三种典型现象。
一方面由于企业目标没能自高层、中层向下有序的分解,导致基层可能整天忙忙碌碌但却不知道自身工作有何价值;另一方面,由于中层的缺位使其难以换位思考去站在基层员工的角度,帮助员工去有效提升技能,塑造出和谐、有激情的团队工作氛围。
再者,虽然企业可能有明晰的发展目标,但对支撑发展目标的知识支撑和人员储备认识不足,从而经常导致战略目标难以真正落地,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虚位。
要避免错位、缺位和虚位的现象,关键还得是高层、中层、中层能够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但这看上去好像也没那么容易,比如:
高层会说:为了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我们哪些方面知识差距还比较大,急待提升呢?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的能力到底怎么样?我想看的关键业务营运数据怎么才能及时上来呢?
中层会说:我们想通过梳理和优化流程来促进部门间的协调,但效果还不行。
横向流程好像理顺了,但事到临头,配合还是那么差,想要的数据、信息和知识总是很难得到,怎么好像时间都花在沟通协调上了?
基层会说:我是一个新进员工,进入后,看了员工入职指南、制度规范等等就开始工作了,但我应该学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怎么学,向谁学呢?
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拉里.博西迪认为――执行已经成为任何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管理挑战,而执行力构建的核心在于使企业的战略、运营和人员三个核心环节以协调一致而不是各自为政的方式的运行。
如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观察执行力体系,我们会发现,知识管理和战略、运营和人员这三个环节之间有着内在紧密的逻辑联系:
战略环节主要解决做正确的事的问题,核心是要办对事。
战略环节关注决策支持知识,需要通过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的结合,并利用绩效管理、商业智能等it手段,来保证战略环节的执行力;
运营环节主要解决用正确的方式做事的问题,核心是要办快事。
运营环节关注规范协作知识,需要通过知识管理和流程管理的结合,并利用电子流程、工作协同等it手段,来保证运营环节的执行力;
人员环节则主要解决合适的人应用合适的能力做合适的事的问题,核心是要办好事。
人员环节关注经验技能的提升以及工作激情文化的塑造,需要通过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的结合,来保证人员环节的执行力;
如果企业善于从战略、运营和人员等不同环节去梳理、明晰并发展相应的知识体系,并给予必要的it工具支撑,企业就能够更好地实现知识管理和企业管理要素的结合,从而有效提升企业执行力,在更高程度上实现管理和谐化的目标。
智慧的和谐—知识管理推动组织和谐发展:知识管理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总结提炼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出发,知识管理能很好的体现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统筹兼顾方法论。
前提是以人为本。
知识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同于工业时代的传统科学管理模式,倡导知识型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强调员工激情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能够帮助组织塑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其目标在于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
方向是全面发展。
对于组织来说,核心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智力资本,即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能力、才智、知识和经验;组织资本是指组织拥有的制度、流程、专业知识、专利、商业秘密、企业文化等内部结构;关系资本是指组织与客户、投资者、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和企业的声誉,是企业的外部结构。
知识管理通过外部知识内部化、个人知识组织化、无序知识有序化能够促进组织三大资本的全面发展。
策略是协调发展。
组织协调发展的核心在于人和物、软性和硬性 的和谐统一。
知识管理既关注以人为核心的软性管理,这是和;也关注以知识资源为核心的硬性管理,这是谐。
知识管理是促进组织平衡发展、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
根本是可持续发展。
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能够帮助组织首先提升记忆力,在此基础上打造学习力和创新力。
以知识开发知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知识管理能够帮助组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我,着眼于如何能使组织对持续变化的环境具有自适应能力和持续创新机制。
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于组织推进知识管理来说,需要统筹战略、领导、文化、组织、业务、技术等多个维度,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组织和员工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知识管理是一项快速发展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它以人为中心,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共享、知识重用及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体系。
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以帮助组织提升其经营绩效、服务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推行知识管理体系是组织以管理创新促进业务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组织探索创新型现代管理模式、保持比较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手段,更是组织用未来思考今天,用今天成就未来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