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可以康复吗?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渐增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脑梗死患者人数也在逐渐增加。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失语症是其主要后遗症之一。运动性失语(broca 失语)是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特点,听力理解相对较好,呈非流利型口语。集束化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理论,将已知有效和科学的护理方法集合在一起,以确保患者能获得最佳的护理方法,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1]。本研究旨在探索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研究对象为2015 年2 月—2017 年2 月所收治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纳入标准为59~82 岁,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经头颅ct 或mri 扫描确诊为脑梗死,并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3] 评估为无智力障碍者。
排除标准为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有精神疾病或由其他原因造成的语言功能障碍者,有大面积梗死伴意识障碍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本研究通过北京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科研伦理审查,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共招募研究对象60 例,其中男性26 例,女性34例,平均(69±1.8)岁。根据抛硬币的方法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及受教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护理方法1.2.1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语言康复训练。入院时行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成因、预防、影响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饮食上选用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类食物,增加机体免疫力。
1.2.2 观察组在常规语言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为:(1)通过培训,详细介绍集束化护理。实践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其语言障碍的程度,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2)按照规范流程指导护理人员有效评估和详细记录患者护理情况。(3)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生活背景开展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调动个体主动能动性,使患者保持开朗的心情和稳定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得到早日康复,为患者回归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供饮食护理,注意日常的科学饮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低糖低盐低脂,戒烟少酒,戒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胡萝卜、黑木耳、燕麦片、燕麦粉、大枣、西红柿、红薯等,不吃猪肉和海鲜,多喝水。(5)加强语言功能训练,从口型和发音练起,开始每天练习说话。家人鼓励患者从一个字到一个词,逐步到成语和短句,坚持每天练习。加强听说理解、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6)按照医嘱用药。1.3 评判标准1.3.1 运动性失语程度根据患者言语障碍程度将运动性失语分为两类。(1)完全失语:不能自发和复述言语。(2)不完全失语:自发言语或(和)复述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不完全失语依据其程度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不完全失语为语量51~99 字/min,说话略费力,可复述长句;中度为语量< 50 字/min,说话费力、含糊不清、可说短语名(<3 个字),可复述某些词组、短语;重度的患者仅能用同样的几个字回答任何问题,能复述部分字词。评分标准参照《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4]。
1.3.2 基本语言能力评估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标准失语症检查表》[5] 计分标准,测定患者听说理解、口语表达、阅读能力等基本语言功能。每项得分0~10 分,分数越高表示基本语言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 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p <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失语程度比较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失语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失语程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失语程度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语言能力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的听说理解、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听说理解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听说理解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语言障碍类型比较多,临床上以脑梗死运动性失语多见。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是获得语言功能后的再损害。脑梗死后听力理解能力相对保留,而口语表达障碍,即命名困难、复述障碍、音读困难、构音失用及错语等。
患者常有主动说话的欲望,但由于错语过多等因素,使别人难以理解或出现误解,进而不能与人有效交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患者容易出现烦躁、易怒、抑郁、苦闷、焦虑、灰心丧气、累赘感、孤独感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康复训练,而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训练时帮助患者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是非常重要的。集束化护理这一个概念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的,主要是由 集束化干预(bundle of care)” 概念组成。这个概念主要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以治愈的临床疾患,其目是帮助医护人员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使疾病恢复程度达到最大。
“集束化干预”理念的形成是通过循证医学为理论指导,集众所长、相互弥补、从而增进疗效、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6]。近年来,集束化干预已广泛地运用于临床护理中的多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集束化干预在护理实践中的发展[7]。本研究是根据患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条件,在常规语言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以提高患者的兴趣和积极性,积极调动患者情绪,指导家属调整环境和心态,运用各种语言训练方法改善患者实用的交流能力,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结果显示,患者通过集束化护理明显改善了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提高了听说理解、口语表达及阅读能力,使患者重新树立信心,能更好的融入社会。